甘蔗糖蜜
甘蔗糖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1981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广西科学、发酵科技通讯、现代食品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年会、2011年中国崇左蔗糖业发展大会、2011中国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等;甘蔗糖蜜的相关文献由52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海燕、覃拥灵、黄日波等。
甘蔗糖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81篇
占比:98.77%
总计:12130篇
甘蔗糖蜜
-研究学者
- 何海燕
- 覃拥灵
- 黄日波
- 陈东
- 李楠
- 郭海蓉
- 李志春
- 梁智群
- 陆琦
- 雷光鸿
- 周文化
- 梁智
- 钟秋平
- 陈英
- 黄忠华
- 于淑娟
- 司政
- 吴仁智
- 吴振强
- 孙靓
- 扶雄
- 李炎隆
- 李阳
- 杨贤兵
- 沈悦
- 王瑞骏
- 童张法
- 罗左青
- 芦志龙
- 覃源
- 陈小玲
- 黄俊
- 黄灵芝
- 黄艳燕
- 刘慧霞
- 刘继栋
- 孙菲菲
- 张振宇
- 曹家兴
- 李坚斌
- 李检秀
- 李湘萍
- 杜刚
- 梁世中
- 王斌
- 邹传军
- 陈桂光
- 麻少莹
- 黄时海
- 于继英
-
-
赵婧邑;
郭燕;
冯婷婷;
陈静;
孙钦菊;
刘继栋
-
-
摘要:
蒜糖醇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甜味剂。为实现蒜糖醇的绿色生物合成,基于稀有糖转化策略通过共表达葡萄糖异构酶、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及核糖醇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体内建立了利用廉价底物D-葡萄糖生产蒜糖醇的多酶级联系统;并通过偶联甲酸脱氢酶构建辅因子循环系统,提高胞内还原型辅酶Ⅰ的再生效率。为平衡多酶级联系统中的个体表达差异,以全细胞催化活性为指标,对细胞工厂的发酵条件和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菌在20°C、1.00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的发酵条件下,诱导24 h可得到较佳的蛋白质表达量;在40°C、50 mmol/L Tris-HCl(pH值8.0)及5.0 g/L甲酸钠的催化条件下,全细胞可在15 h内转化25.00 g/L的D-葡萄糖生成19.33 g/L蒜糖醇。通过表达系统的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底物和中间产物的残留量,蒜糖醇的产量提高至21.12 g/L。研究旨在为全细胞生物转化法实现蒜糖醇的规模化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以预处理甘蔗糖蜜为底物生产蒜糖醇的可行性,希望对延长糖产业链,提高糖产品附加值起到积极作用。
-
-
-
李祥松;
王慧超;
赵廷彬;
张琳;
孙银华;
李振海;
徐雪天;
乔长晟;
郑保国
-
-
摘要:
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新型绿色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目前γ-PGA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为降低生产成本,该文以廉价甘蔗糖蜜作为碳源。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糖蜜可溶性固形物浓度8.68%、酵母膏浓度4.23 g/L、FeSO_(4)·7H_(2)O浓度0.78 g/L,味精浓度80 g/L,γ-PGA产量为(67.88±0.41)g/L,与预测值67.17 g/L非常接近,相较于优化前γ-PGA产量提高了1.19倍,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
-
李佳娜;
王淑萍
-
-
摘要:
近年来广西一直致力于推动糖业的二次创业,糖蜜作为食糖副产品占据了其中的重要一环。文章对甘蔗糖蜜生产、销售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概述,阐明了甘蔗糖蜜的产销规律;同时,针对甘蔗糖蜜的特殊性,就现有的线上及线下销售方式的业务逻辑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市场角度分析了两者的优劣势。提出糖企可根据市场变动情况,结合线上、线下2种模式采用不同的糖蜜销售方式,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推动糖业转型升级。
-
-
韩玉莹;
林港华;
代容春;
杨赐珠;
薛婷;
陈由强;
何文锦
-
-
摘要:
虾青素(Astaxanthin)是类胡萝卜素的含氧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能;湖泊红球藻(Haematococcus lacustris)是天然虾青素的最好来源之一.为了明确用甘蔗糖蜜或葡萄糖为培养基碳源对湖泊红球藻生长及其合成虾青素的影响,在BG11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5、1、1.5 g/L的糖蜜或葡萄糖,在正常光照强度40μmol/(m2·s)添加0.5 g/L糖蜜或葡萄糖的试验组的藻细胞在培养至45 d时,藻细胞生长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1.21倍或1.29倍.在高光照150μmol/(m2·s)培养第30 d时,总糖0.5 g/L的糖蜜培养基培养下藻细胞的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相同总糖浓度的葡萄糖组,分别是对照组的1.86倍、葡萄糖组的1.33倍;藻细胞干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相同浓度的葡萄糖组,分别是对照组的1.81倍、葡萄糖组的1.80倍.结果表明,添加低浓度糖蜜或葡萄糖均可以提高湖泊红球藻的生物量及虾青素含量,低浓度葡萄糖有利于保持藻细胞在高光胁迫下的活力,而低浓度糖蜜培养基能显著促进藻细胞虾青素的积累.
-
-
于迪;
龙娟;
黄媛;
黄嘉佳;
赵立春;
孔繁磊
-
-
摘要:
该研究探讨了模型反应体系中甘蔗糖蜜含有的阿魏酸和香草酸对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PhIP)的抑制作用.实验通过糖蜜净化处理方法去除糖蜜中的胶体、灰分和重金属等物质,得到糖蜜粗提物,建立没食子酸标准曲线,测定糖蜜提取物中多酚含量.通过UPLC-MS对糖蜜提取物进行分析,确定糖蜜提取物中含有的酚酸种类.将酚酸单体分别加入到模型反应(苯丙氨酸和肌酐)体系中,用UPLC-MS系统分析模型反应中PhIP的变化.结果发现,糖蜜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多达3.58 mg/g,通过和酚酸标准品对照,发现糖蜜提取物中含有阿魏酸和香草酸.在模型反应体系中,随着阿魏酸和香草酸浓度的增加,模型反应中苯丙氨酸含量和PhIP的生成量均先逐渐减少后趋于平稳,当阿魏酸溶液浓度达到2.33×10-7 g/mL时,对PhIP的抑制效果最佳,总体抑制率为76.67%;当香草酸溶液浓度达到2.02×10-7 g/mL时,对PhIP的抑制效果最佳,总体抑制率为77.43%.综上,甘蔗糖蜜中含有的阿魏酸和香草酸单体在模型反应体系中均对PhI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后续对PhIP抑制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
-
吴德光;
胡智慧;
刘广新;
时伟
-
-
摘要:
目的:以甘蔗糖蜜为原料,研制一款新型调味料酒.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糖蜜发酵酒的最佳酒母醪配方,并以此配方用5L发酵罐制备糖蜜发酵酒为酒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活性炭最佳脱色工艺条件,再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剂的最佳添加比例.结果:糖蜜发酵酒的最佳酒母醪配方为初糖质量浓度200 g/L、(NH4)2 SO4添加量1.0 g/L、玉米浆添加量10 g/L、MgSO4添加量0.2 g/L、NaCl添加量0.5 g/L、KH2 PO4添加量0.5 g/L、CaO添加量0.2 g/L;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2%,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55°C;调味剂的最佳添加比例为食用盐1.5 g/100 mL,味精0.4 g/100 mL,混合香辛料0.06%.结论:利用甘蔗糖蜜酿造料酒工艺可行,制备的糖蜜料酒清亮透明,香气协调,口味鲜爽,其理化指标与微生物指标符合调味料酒行业标准(SB/T 10416—2007)对新型调味料酒的要求.
-
-
-
-
罗勇为;
唐林波;
张平军
-
-
摘要:
为了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甘蔗糖蜜中色素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夹带剂种类、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的最优取值范围.根据实验结果得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夹带剂质量浓度60%、萃取温度为45°C、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时间为90 min以及二氧化碳流量25 L/h,在此条件下,试验结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蔗糖蜜中的色素总量为2.83%、色率为49570 EBC单位、红色指数为1.85,此色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6.2%.研究结果可为资源化利用糖蜜中色素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
-
- 《2012年中国水泥协会水泥助磨剂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我国作为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节能降耗成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主题。因此提高粉磨效率、大量使用工业废料是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出现水泥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较差,与国外水泥相比主要是水泥的混合材掺量较大,水泥的细度较粗,进而造成水泥早期的强度偏低.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水泥助磨剂.本文首先提出糖蜜在助磨剂行业主要用于调色或改善水泥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然后说明了糖密在早强减水剂的运用采用,可用糖蜜研制的混凝土复合早强减水剂,最后简述了甘蔗糖蜜的生产。
-
-
-
罗左青;
梁智;
雷光鸿;
黄忠华
- 《2011中国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
| 2011年
-
摘要:
长期以来,甘蔗制糖产业产生的副产品甘蔗糖蜜主要以液体的方式储存、运输,加工酵母和酒精,成本较高.本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出制备固体甘蔗糖蜜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加热和真空联合的干燥技术,生产全营养固体甘蔗糖蜜.产品具有纯度高,色泽好,气味香,利于储存、便于运输等特点.本研究克服了液体甘蔗糖蜜自身存在的缺点,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