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酚酸

酚酸

酚酸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7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2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36663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生态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全国第二十次银杏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等;酚酸的相关文献由43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小玲、李志勇、程帆等。

酚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2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6663 占比:99.56%

总计:137264篇

酚酸—发文趋势图

酚酸

-研究学者

  • 杨小玲
  • 李志勇
  • 程帆
  • 欧阳婷
  • 张功俊
  • 吕武清
  • 顾群
  • 李志刚
  • 刘地发
  • 渠守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健超; 许倍铭; 江薛丽; 胡海洲; 马英; 王晨阳; 王永华; 马冬云
    • 摘要: 明确酚类物质在籽粒不同层次的分布规律及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为小麦品质改良及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紫麦(冀紫439)和白麦(鑫华麦818)为材料,于2019—2020年分别在郑州和原阳设置高氮(HN,210 kg N hm–2)和低氮(LN,105 kg N hm–2)处理,采用分层碾磨方法将籽粒从外向内依次分为5层(LY1,LY2,LY3,LY4,LY5),测定不同层次籽粒中的总酚、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中的总酚、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TEAC、FRAP)从籽粒外层到内层呈下降趋势.紫麦籽粒不同层次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白麦,但两品种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磨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籽粒LY1~LY3中总酚、总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原阳LY1总酚除外),而内层LY4~LY5对増施氮肥的响应较弱,且存在地点间差异.小麦籽粒酚酸组分中阿魏酸占全部组分93%以上,且表现为在低氮条件下含量增高.综上所述,紫麦具有较高的酚类等抗氧化物质,但与白麦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磨程度的加深而下降;籽粒外层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对氮肥调控具有较强的响应,且含量随着氮肥増施而增加.
    • 李雨泽; 时志春; 孙立秋; 李军; 王金兰; 赵明; 张树军
    • 摘要: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兴安蒲公英甲醇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了化合物1~6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对羟基苯甲酸(2)、辛二酸二甲酯(3)、对香豆酸(4)、黑麦草内酯(5)、苯甲酸(6),化合物3和5为第一次从兴安蒲公英中分离得到。
    • 罗黎霞; 马文珍; 刘哲; 叶英; 韩丽娟
    • 摘要: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滴定法、Job法、荧光滴定法考察了手性胆甾类荧光探针分子钳对有机酸、酚酸、含氮碱基的识别性能,并测定了主客体之间的结合常数和自由能变化值,建立了胆甾类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有机酸、酚酸、含氮碱基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分子钳与所考察丁香酸、香草酸、苹果酸、熊果酸、没食子酸、亚油酸、腺嘌呤、胞嘧啶均形成1∶1型静态淬灭超分子配合物。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香兰荚豆香草酸、小米糠油亚油酸、猪肝腺嘌呤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香兰荚豆中香草酸的含量为0.148 mg/g、小米糠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为70 mg/g、猪肝中腺嘌呤的含量为81 mg/100 g。
    • 沈丹玉; 窦立耿; 刘毅华; 汤富彬; 赵振东; 毕良武
    • 摘要: 该文研究溶剂对核桃内种皮中不同形态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建立了适用于核桃内种皮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以新疆核桃为原料,比较不同比例的甲醇、乙醇溶液对核桃内种皮中可溶性游离态、可溶性酯化态和不溶性结合态酚酸的提取率。结果表明,5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适合提取可溶性游离态绿原酸、没食子酸;5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适合提取可溶性游离态丁香酸、香草酸;60%乙醇适合提取可溶性酯化态没食子酸;100%乙醇适合提取可溶性游离态原儿茶酸、不溶性结合态香草酸;80%甲醇和70%乙醇2种溶液对于上述以外的核桃内种皮3种不同形态的大多数酚酸具有较高的提取率。研究结果可为核桃内种皮中不同形态不同种类酚酸的提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刘瑞; 于章龙; 孙元琳; 王慧; 李云龙; 周素梅
    • 摘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发芽荞麦用作制备功能食品的原料,本研究采用理化指标不同的电解水制备荞麦芽,考察荞麦的发芽率及芽长、总酚含量、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力在发芽期间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各处理组发芽第7天荞麦芽中游离酚和结合酚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在7 d观测期内,电解水有利于荞麦发芽及生长。不同评价方法测定荞麦芽抗氧化能力的结果显示,pH值11.13电解水处理组发芽1~3 d荞麦芽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值3.21、pH值5.02和pH值9.02电解水处理组发芽5~7 d荞麦芽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荞麦芽中主要的游离酚均为绿原酸,且电解水处理组荞麦芽游离绿原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来水处理组荞麦芽主要结合酚为香豆酸,而电解水处理组荞麦芽主要结合酚为咖啡酸。本研究结果为电解水应用于功能性荞麦芽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付依依; 王永霞; 宋惠月; 李旭燕; 王宗玄; 段盛林; 谭志超
    • 摘要: 以沙棘原浆为原料,利用酒酒球菌CICC 6066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 MLF),研究发酵过程中(25°C,8 d)沙棘原浆活菌数、pH值、有机酸、单糖、黄酮醇、酚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酒酒球菌发酵显著提高了沙棘原浆pH值,降低其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总糖的含量;发酵8 d后,沙棘浆有机酸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苹果酸及柠檬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苹果酸降解率为86.01%,而乳酸含量增加了4.79倍;发酵后沙棘浆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分别降低23.25%和32.17%;MLF后沙棘浆的总黄酮醇和总酚酸分别增加了49.35%和29.63%,总量达到160.71 mg/L;相比未发酵沙棘原浆,发酵沙棘浆的SOD活力及抗氧化能力(·OH、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强。综上,酒酒球菌可在沙棘原浆中进行充分的MLF,有效降低沙棘原浆苹果酸含量,改善沙棘原浆的口感,并通过发酵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功效。
    • 陈志龙; 黄运茂; 王一冰; 蒋守群
    • 摘要: 没食子酸是一种兼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理功能的天然酚酸,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改善动物健康状况方面已有较多研究。文章系统归纳了没食子酸的理化性质、吸收利用、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没食子酸影响动物健康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吴娟弟; 张波; 韩丽婷; 杨博; 王莹捷; 韩舜愈; 陈建军; 张军强; 张竹林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种类、浓度及添加酚酸条件下金属离子的辅色效果,该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CIELab颜色空间法,研究K^(+)、Mg^(2+)和Al^(3+)在模拟葡萄酒中的辅色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摩尔浓度增加,K^(+)未表现出明显的效果,Mg^(2+)和Al^(3+)却能使模拟酒的亮度(L^(*))更低、红度值(a^(*))和视觉饱和度(C_(ab)^(*))更高,且Al^(3+)在高浓度条件下(>1∶50,摩尔浓度比)能产生明显的视觉差别。此外,在花色苷-金属辅色体系中添加香草酸和原儿茶酸等酚酸化合物可使K^(+)和Al^(3+)辅色作用增强,但Mg^(2+)处理的模拟酒却产生减弱效果的“反辅色作用”,且香草酸的效果优于原儿茶酸。固定金属离子浓度添加不同浓度酚酸发现,当酚酸浓度较低时,供试的3种金属离子均表现出一定的“反辅色作用”,但随着酚酸浓度升高,3种离子的辅色效果逐渐显现,并对模拟酒颜色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结果将为研究金属离子的辅色反应,及其在提升葡萄酒颜色品质的作用中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 孙小涵; 马钰; 黄凯悦; 田彦梅; 顾欣
    • 摘要: 为明确外源酚酸影响下生防细菌对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的拮抗作用,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肉桂酸和混合酚酸的条件下,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定期测量FON和生防细菌菌落的直径,结合对峙培养试验,计算不同外源酚酸影响下生防细菌对FON的抑菌率。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50 mg/L的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肉桂酸和混合酚酸对FON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对生防细菌的生物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外源添加30 mg/L以上酚酸,可显著降低生防细菌的抑菌率,最高降幅达28.19%;生防细菌菌悬液浓度越低,酚酸对抑菌率的降低作用越强;混合酚酸对生防细菌的抑制作用较相同质量浓度的单一酚酸更强。在酚酸积累的环境中施用生防细菌应适当提高生防细菌浓度,以使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 周正; 白玲; 余燕; 杨在君; 吴一超; 彭正松
    • 摘要: 丹参种植中产生大量废弃茎叶,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干旱显著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该研究以‘川丹参1号’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胁迫法,探讨长期水分胁迫对丹参茎叶的总酚酸(TPA)、8种主要酚酸含量和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明确丹参茎叶中酚酸及其抗氧化能力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为丹参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丹参茎叶TPA对土壤水分响应敏感,8、9、10月份样品(SL-8、SL-9和SL^(-1)0)的TPA含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降低而增加,且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在相同SRWC下,SL-9的TPA含量最低,仅为SL-8的41.4%~91.1%和SL^(-1)0的24.0%~79.9%。(2)长期土壤水分胁迫下,丹参茎叶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咖啡酸和原儿茶醛明显积累;干旱增加了TPA和单一酚酸的含量,但严重缺水(SRWC为35%)会降低酚酸含量。(3)丹参茎叶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和ABTS·+清除活性随着SRWC的降低而增强,与TP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研究发现,适度干旱胁迫能显著增加丹参茎叶酚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丹参种植中可以通过科学灌溉技术来增加茎叶中酚酸含量,促进丹参的综合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