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
"两课"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6篇、专利文献131463篇;相关期刊963种,包括思想教育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
"两课"的相关文献由229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军、杨立新、田建国等。
"两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1463篇
占比:98.42%
总计:133579篇
"两课"
-研究学者
- 王建军
- 杨立新
- 田建国
- 于莉莉
- 尹晓敏
- 杨曦
- 王俭
- 白立强
- 盘意文
- 谭学峰
- 陈素红
- 付瑞霞
- 任立华
- 刘峰
- 刘红斌
- 吕红梅
- 吴洋
- 唐春波
- 张多来
- 张旭东
- 张昊
- 张松坡
- 张琰
- 张莉
- 景国际
- 朱新均
- 朱春英
- 李双辰
- 李景春
- 李武英
- 李茂林
- 柏春林
- 梁小伊
- 毛海波
- 潘献奎
- 王博
- 王正
- 秦清芝
- 罗群英
- 胡延华
- 薛为昶
- 许宝林
- 赵刚
- 赵黎君
- 金钰
- 闫秀敏
- 陈义军
- 黄琳
- 丁红星
- 付桂军
-
-
邱春林;
邱世才
-
-
摘要: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由《与世界紧相连》和《与世界共发展》两课内容构成。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要做到:认清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和形象,了解中国为世界所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担当,知道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树立全球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
-
任冠华
-
-
摘要:
自学校提出了“模块集成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整体框架后,我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努力,对模块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粗浅的理解。模块教学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教者在备课时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模块。使用者则可根据自身需求,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自由选择。模块教学使得教学重点难点更加突出,思路更加灵活,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以“小数加减法”和“走进汉诺塔”两课为例和大家分享。“小数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含有两道例题。
-
-
王雄
-
-
摘要:
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如同硬币的“一体两面”,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两者有同等重要性。但目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易忽略一体化,“两面”彼此分离现象突出。文章从整体思维建构、教学目标确定、驱动性问题设计、任务链创设、多样评价实施五个方面提出“两课”一体化的普适性策略,并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为例,进行条分缕析。
-
-
张小琛;
郑广杰
-
-
摘要:
一、关注文体,巧入文本1.回顾神话故事特点师:同学们,本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知道神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生:神话故事中的想象非常神奇,人物的形象很鲜明。师:是的,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想象神奇,形象鲜明。
-
-
潘玮琛
-
-
摘要:
在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中,两次鸦片战争占据了两课内容,分别被安排在第一课和第二课。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上承古代荣光,下启近代屈辱的关键一课;也是探索清帝国这个封闭而又步入暮年的封建帝国是如何手足无措地打开国门,被动融入与诸强环伺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关键一课;更是了解中华大地是如何在外国列强的一系列沉重打击下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关键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两场战争虽占据两个课时的内容,但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也只是入门。处理好这两课教学内容的关键,就是明确地分析其不同点并阐述清其联系性,这将对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产生良好的启发作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把两课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探究。
-
-
-
-
摘要:
习主席深刻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践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和深层问题,必须紧紧扭住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这个根本,坚持思政课程在“正面灌注”中抢占主阵地。
-
-
白佳悦
-
-
摘要:
一、妙手塑形最欢乐——天津泥人张我区多年使用的人美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课《花点心》和第21课《家乡的泥玩具》两课是小学生进入校园学习黏土造型的开篇组合,相互呼应,也是引导学生第一次了解泥塑的一个基础。我多年执教中高年级段,高年级的学生自不用说对泥人张的认识度高理解丰富,可以通过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吸纳知识并行反馈,但低年级我从未尝试过。有幸于2018至2020年度在新开小学展开了为期两年的教学交流工作,此间我接手一年级美术教学,正好给了我探索实践的机会。
-
-
张瑶华
-
-
摘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已具有综合育人功能,对学生的一生幸福与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与"为幸福导航"的校本理念结合,探索形成了"一核·两课·三岗"的劳动教育特色.行动中,明确了"让学生在劳动中幸福"为核心目标,开辟了国家课程融合劳动主题进行拓展、校本课程依据劳动主题进行开发的两条路径,开展了班级、家庭、社区三个层面的岗位实践.从实践结果看,学生在劳动中体会了、理解了、创造了幸福.
-
-
郭经纬;
付关现
-
-
摘要:
一、案例背景及主题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两课,理论性强,是日常教学的难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能够悦纳两节课的基础知识,我们根据两节课中知识点高度关联的特点,将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实行要点化和通俗化的处理,将诸多知识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成教学目标。
-
-
奚秀云(图/文)
-
-
摘要:
教材分析:本课和前面的《20世纪艺术大师——马蒂斯》《色彩的纯度》形成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是在前两课对野兽派艺术特点的认识和色彩纯度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一次综合运用。着重启发学生对强烈的对比色及其运用方面展开探索,对色彩对比形成综合认知,结合对《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深度赏析,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充满动感的表现家乡园区的作品,加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而使学生明确色彩创作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