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890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5031篇;相关期刊45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6年粮食食品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科技论坛暨行业发展峰会、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等;氨苄青霉素的相关文献由17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素、王玉、黄加栋等。
氨苄青霉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31篇
占比:94.71%
总计:15870篇
氨苄青霉素
-研究学者
- 刘素
- 王玉
- 黄加栋
- 等
- 李莎莎
- 刘萍
- 埃韦拉德斯·乔翰纳斯·安瑟纳斯·玛丽亚·赖恩德特斯
- 托马斯·万德杜斯
- 李淑英
- 珍·威廉·格勒嫩达尔
- 蔡俊鹏
- 张儒峰
- 张敏
- 张曼茹
- 江龙
- 瞿晓南
- 许颖
- 赵一菡
- 陈昌福
- 丁义峰
- 刘成梅
- 吴国娟
- 孟长明
- 崔敏
- 崔杰
- 张鸿
- 徐伟
- 徐福洲
- 徐进
- 李敏佳
- 李杰
- 李满秀
- 王华
- 王虹智
- 王金洛
- 罗舜菁
- 胡昌勤
- 许英民
- 谭家风
- 邱婷婷
- 郭玉娜
- 陆彦
- 陈超然
- 黄丽
- 齐付国
- H·M·莫迪
- W·H·J·贝特森
- 丁彦霞
- 丁清
- 乐音广
-
-
刘里;
董建伟;
杨蒋美
-
-
摘要:
氨苄青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它是80多年来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一类抗生素。其作为生长促进剂和化学治疗/预防剂在兽医实践中广泛使用,导致食品中大量残留,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动物实验和农业生产中氨苄青霉素的滥用,用简便、灵敏、快速的方法测定氨苄青霉素在生物系统中的含量已迫在眉睫。鉴于其药理意义,对其检测和定量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本文综述了近22年来测定氨苄青霉素的方法。依据使用的不同检测体系,对检测方法进行如下分类:分光光度法、比色法、色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和光电化学传感法。本综述主旨在于进一步鼓励和启发感兴趣的研究者开发新的方法,为今后氨苄青霉素的检测提供更实用、更成熟的方法。
-
-
程龙飞;
刘荣昌;
陈红梅;
万春和;
傅光华;
施少华;
傅秋玲;
黄瑜
-
-
摘要:
为研究氨苄青霉素(AMP)和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的协同作用,在亚MIC浓度AMP下,测定噬菌体RAP15对鸭疫里默氏菌RAf63生长的影响、RAP15形成的噬菌斑大小、增殖效果、不同噬菌体株对RAf63的裂解情况。动物试验比较噬菌体、AMP、二者合用对RAf63攻击的治疗效果。结果,亚MIC浓度的AMP下,RAP15对RAf63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4倍、RAP15噬菌斑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RAP15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增加,部分噬菌体株表现出裂解RAf63的能力。RAf63人工感染番鸭后,AMP和RAP15联合治疗组,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的效果都更好。研究表明,在体外抑制鸭疫里默氏菌的生长或体内治疗其感染,AMP和噬菌体都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为应用AMP和噬菌体联合制剂来防控传染性浆膜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李满秀;
宋志英;
任光明;
赵三虎;
李海平
-
-
摘要:
本文以柠檬酸三钠、11-氨基十一烷酸、NaH 2PO 4和聚乙二醇为原料,用微波法合成了氮磷共掺杂荧光碳量子点(NPCQDs),并通过紫外、荧光、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在黄芩苷作用下,可使NPCQDs荧光猝灭,而体系加入氨苄青霉素时可使体系荧光得以恢复。基于此荧光碳量子点“关-开”原理,建立了测定氨苄青霉素的新方法。并考察缓冲溶液pH、温度、时间等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8.6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黄芩苷浓度为1.0×10^(-4)mol·L^(-1)条件下,氨苄青霉素浓度在1~70μmol·L^(-1)范围内与荧光碳量子点的恢复程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0.9926,检出限为7.9×10^(-7)mol·L^(-1)。该方法应用于测定样品中氨苄青霉素的含量,结果较好。
-
-
-
-
李娜;
李梦;
张贺;
毛永强
-
-
摘要: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构建银纳米粒子(AgNPs)/碳量子点(CQDs)荧光传感器,用于氨苄青霉素(AMP)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CQDs将能量转移给AgNPs,导致CQDs荧光猝灭,而加入氨苄青霉素使CQDs荧光得到恢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恢复值与氨苄青霉素浓度在4.0~4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g/mL.该荧光传感器用于氨苄西林胶囊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0% ~104.5%,表明该荧光传感器可用于药物中氨苄青霉素含量的定量检测.
-
-
叶佳琴;
郅军锐;
黄宸
-
-
摘要:
西花蓟马是世界性入侵害虫.为明确肠道细菌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利用25 mg/mL氨苄青霉素去除西花蓟马肠道细菌,观察西花蓟马发育历期以及繁殖的变化.结果表明;去除肠道细菌后F1代西花蓟马1龄若虫和预蛹时发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2龄若虫发育时间延长0.71 d,未成熟期没有显著变化.去除肠道细菌后导致F0代西花蓟马产卵提前1.15 d,雌成虫寿命延长,产卵量比对照降低了25.53粒.去除肠道细菌后西花蓟马内禀增长率rm和净增值率R0降低,种群加倍时间t和平均世代周期T加长.结果证实肠道细菌对不同龄期的西花蓟马虫态历期有一定影响,但对未成熟期没有明显影响,对西花蓟马繁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
王祎哲;
范耘硕;
史雅梅;
高金伟;
周文礼;
贾旭颖
-
-
摘要: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2种抗生素——G418硫酸盐(简称G418,试验浓度为0、40、80、160、240、320μg/mL)和氨苄青霉素(试验浓度为0、200、400、800、1200、1600μg/mL)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进行无菌化处理,研究抗生素种类及其质量浓度对海水小球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及光化学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对海水小球藻细胞无害并能抑制伴杂菌生长的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浓度.结果 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G418均能显著抑制小球藻的生长,破坏其潜在光合活性(Fv/F0),降低光合系统II(PS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阻碍其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光化学淬灭(qP),抑制作用随G418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氨苄青霉素对海水小球藻的影响则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低质量浓度氨苄青霉素(≤800μg/mL)能够促进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增强其潜在光合活性(Fv/F0),提高其光合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促进其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并且增强光化学淬灭(qP)的能力,高质量浓度氨苄青霉素(1200μg/mL)对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参数等指标则呈现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418不适用于海水小球藻的无菌培养,可选择添加质量浓度不高于8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对海水小球藻进行抑菌处理,建议添加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L.
-
-
孙丽燕;
刘莉莉
-
-
摘要:
目的 探究胃肠手术当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方法 本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3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使用抗生素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50例进行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50例进行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切口感染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和氨苄青霉素在预防切口感染当中的效果明显,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切口感染少.
-
-
吴斐;
刘新平
-
-
摘要: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AG)联合氨苄青霉素(AMP)对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G组(50mg/kg)、AMP组(200mg/kg)和联合组(AG 50mg/kg+AMP 200mg/kg)共5组,每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小延髓池注射奈瑟球菌悬液复制脑膜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各组均1次/12小时给药,共给药5次.统计各组大鼠存活率,行症状评分,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血浆脂多糖和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p65、IκBα 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G组、AMP组、联合组大鼠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脂多糖和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p65表达显著下调而IκBα 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AG组和AMP组比较,联合组大鼠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症状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与AMP组比较,AG组和联合组血浆脂多糖和脑组织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65表达显著下调而IκBα 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AG联合AMP能够降低奈瑟球菌感染脑膜炎大鼠病死率,改善神经症状,抑制脑组织水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毒素血症和NF-κB炎性通路,进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
Zhang Yanyu;
张岩蔚;
Li Hui;
栗慧;
Jin Yandan;
金艳丹;
He Kuo;
何扩;
Wei Dong;
魏东
- 《河北省第五届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氨苄青霉素是畜牧养殖过程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药物之一,由于其可能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导致牲畜中抗生素残留超过最大残留允许量,因此,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关注.为了检测抗生素残留量,目前已经研发持几类检测方法.本文主要对氨苄青霉素残留现象的近况及其检测方法的分析进行了综述.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理化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项快速、高效、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可用于分离高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大、热稳定性差的有机化合物,也用于各种离子的分离分析,但是该方法前处理较复杂,所用仪器也较昂贵,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操作,不易进行普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既可以进行准确的定性分析又可以进行精确定量,灵敏度也高,适用于残留药物的确证,但是难以实现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微生物分析法虽然原理和操作过程简单,适合于药物的快速筛选,但是时间长、检测限过高、特异性差、灵敏度过低;免疫分析法操作简便、速度快、通量高,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于现场大量样品的快速筛选,因此被广泛应用。
-
-
-
-
-
王春华;
龚宝勇
- 《第六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直肠脱(rectal prolapse)是幼龄Beagle犬的常见疾病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作者通过采用荷包缝合、75%酒精多点肛门周围注射、氨苄青霉素控制感染的方法,对16例幼龄Beagle犬直肠脱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法简便易行,幼犬预后良好,复发率低,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