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鸭疫里默氏菌

鸭疫里默氏菌

鸭疫里默氏菌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9365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中国生物学文摘、动物医学进展、福建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等;鸭疫里默氏菌的相关文献由26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瑜、程龙飞、傅光华等。

鸭疫里默氏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9365 占比:99.89%

总计:109486篇

鸭疫里默氏菌—发文趋势图

鸭疫里默氏菌

-研究学者

  • 黄瑜
  • 程龙飞
  • 傅光华
  • 施少华
  • 陈红梅
  • 万春和
  • 傅秋玲
  • 汪铭书
  • 程安春
  • 张大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志云; 徐文娟; 施祖灏; 朱春红; 宋卫涛; 刘宏祥; 章双杰; 李慧芳
    • 摘要: 为了解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鸭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测定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2、3、5、9、14 d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个小肠段肠黏膜厚度、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9 d后,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黏膜厚度和肠绒毛高度变化一致,均表现为明显下降;隐窝深度在3个小肠段的变化不同;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值在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3个小肠段中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感染鸭疫里默氏菌显著影响了鸭小肠形态结构,该研究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林彬彬; 谢碧林; 翁汉东; 王秀祯; 程龙飞; 傅光华; 刘荣昌; 林志敏
    • 摘要: 为了解莆田市番鸭源鸭疫里默氏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49株番鸭源鸭疫里默氏菌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ermA、ermB、ermC、ermF、ereD等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阳性产物送公司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株鸭疫里默氏菌菌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100%(49/49)、89.80%(44/49)。49株对红霉素和44株对阿奇霉素耐药的鸭疫里默氏菌菌株中,均未检测到ermA、ermB、ermC等3种耐药基因,但85.71%以上菌株检测出ermF、ereD两种耐药基因,在鸭疫里默氏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中占主导作用,据此推测,目前莆田市鸭疫里默氏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由ermF和ereD耐药基因介导的。
    • 马光强; 刘丽娟; 陈国权; 吴良涛; 杨均; 刘军泽; 李潇蒙; 潘成文; 周碧君
    • 摘要: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贵州分离株OmpA基因遗传特性和用作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开发的可能性,以13株RA贵州分离株(RA-SS-1~12株和RA-AS-1株)为研究对象,用RA Omp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13株RA贵州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OmpA基因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为阳性克隆后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将13株RA贵州分离株与国内外15株参考株OmpA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并对RA OmpA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跨膜结构和信号肽预测、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13株RA贵州分离株OmpA基因全长均为1164 bp,可编码387个氨基酸,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参考株GZ-RA8、GZ-RA9、GZ060302、SD-RA2018和Yb2株的同源性达100%”;RA OmpA蛋白属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和信号肽区域,含有较多的优势抗原表位结构,且OmpA基因高度保守并具有良好的抗原特性,其可作为制备RA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蛋白。
    • 程龙飞; 刘荣昌; 陈红梅; 万春和; 傅光华; 施少华; 傅秋玲; 黄瑜
    • 摘要: 为研究氨苄青霉素(AMP)和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的协同作用,在亚MIC浓度AMP下,测定噬菌体RAP15对鸭疫里默氏菌RAf63生长的影响、RAP15形成的噬菌斑大小、增殖效果、不同噬菌体株对RAf63的裂解情况。动物试验比较噬菌体、AMP、二者合用对RAf63攻击的治疗效果。结果,亚MIC浓度的AMP下,RAP15对RAf63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4倍、RAP15噬菌斑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RAP15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增加,部分噬菌体株表现出裂解RAf63的能力。RAf63人工感染番鸭后,AMP和RAP15联合治疗组,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的效果都更好。研究表明,在体外抑制鸭疫里默氏菌的生长或体内治疗其感染,AMP和噬菌体都具有协同作用。该研究为应用AMP和噬菌体联合制剂来防控传染性浆膜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 谢碧林; 林志敏; 林彬彬; 翁汉东
    • 摘要: 为确定某22日龄雏番鸭死亡原因,无菌采集病死番鸭的脑组织分离细菌,PCR鉴定;采集病变脏器研磨后检测雏番鸭常见病原。结果分离到1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药物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四环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常见病毒检测,仅番鸭呼肠孤病毒检测为阳性。综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与鸭疫里默氏菌共感染病例。
    • 黄霖葳
    • 摘要: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最主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该文报道对从5家鸭病中诊断分离出的鸭疫里默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泰乐菌素、青霉素、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嘧啶为敏感药物,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取得较好效果。
    • 王秀祯; 林志敏; 林彬彬; 谢碧林; 翁汉东
    • 摘要: 为了解莆田某鸭场雏番鸭的死因,通过病料采集、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PCR鉴定及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病为鸭疫里默氏菌病。其中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强力环素、氟苯尼考敏感;对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红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耐药,药敏试验在临床上对指导用药有帮助。
    • 陶志云; 徐文娟; 施祖灏; 朱春红; 章双杰; 宋卫涛; 刘宏祥; 李慧芳
    • 摘要: 为揭示鸭疫里默氏菌在鸭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组织中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熔解曲线为单一的峰,扩增曲线为"s"形,标准曲线扩增效率为99.7%.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2、3、5、9、14 d鸭脾脏、脑、心脏、肺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鸭疫里默氏菌载菌量均在2 d达定殖高峰,载菌量多少按组织排序依次为脑>心>脾>肺>肝,按时间排序依次为2 d>3 d>1 d>5 d>9 d>14 d.
    • 万明; 曹中赞; 于堃; 卢立志; 栾新红
    • 摘要: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严重危害鸭健康的细菌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四季多发、传播途径广泛、其致病菌可在养殖场长期存在、经常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等特征.临床上,疫苗免疫是防控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鸭疫里默氏菌疫苗主要有活疫苗、灭活疫苗、多价苗、联苗、菌体成分疫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研究更理想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点.近年来,根据当地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流行情况筛选当前流行血清型毒力较强的菌株研制灭活疫苗之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生质体结合的联苗和菌体成分疫苗.本文综述了鸭疫里默氏菌疫苗的研究、应用及应用效果和前景,同时讨论了各类型疫苗的优缺点,以期为以后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 陶志云; 朱春红; 施祖灏; 徐文娟; 章双杰; 宋卫涛; 刘宏祥; 李慧芳
    • 摘要: 试验旨在分析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不同时期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规律,探讨鸭疫里默氏菌对鸭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引起鸭致病的可能机制.采用细菌16S V4-V5区扩增通用引物,扩增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0d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1、2、3、5、9和14 d的鸭直肠内容物样本DNA,将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DNA建库后基于Ion S5TM XL测序平台测序.测序得到的Raw Reads数据总量为4710688条序列,平均每个样本84119条序列.共注释到数据库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为452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Ace、Observed-species和PD-whole-tree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0~5 d逐渐降低,从5~14 d又逐渐增加,尤其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3和5d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未感染组与6个时间点的感染组间菌群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未感染组与感染后3d的物种差异最大,之后依次为感染后2、5、9、1和14 d.物种丰度聚类热图显示,在未感染组和不同时间感染组,物种丰度相对较高的微生物菌属均不同.在门水平,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主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unidentified-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Bacteroides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均为优势菌属,感染组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明显增加.本试验分析了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和感染不同时间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寻找到一些特征菌属,可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