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13307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网络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14现代护理论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等;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解月光、孙一冰、韩锡斌等。
数字化学习环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3307篇
占比:99.96%
总计:413484篇
数字化学习环境
-研究学者
- 解月光
- 孙一冰
- 韩锡斌
- 刘卫兰
- 史伟
- 吕瑶
- 奥托·彼得斯
- 宋亮
- 张凯
- 张明
- 张超超
- 张青
- 方其桂
- 方文杰
- 曲宏毅
- 朱蕾蕾
- 李华峰
- 杨再明
- 武祥村
- 殷旭彪
- 程思岳
- 董均
- 赵惠钦
- 邱博
- 陈琳
- 韩昊
- Li Huafeng
- 于淼楠
- 于越
- 仲佳佳
- 任海涛
- 何伏刚
- 佘文胜
- 余春华
- 俞树煜
- 倪青
- 刘健峰
- 刘凤兰
- 刘志亮
- 刘新营
- 刘春志
- 刘欢
- 刘经典
- 刘莉
- 南方
- 卜雪梅
- 向华莉
- 吕济元
- 吴俊
- 吴旭光
-
-
吕济元;
李孟丽;
赵艺帆
-
-
摘要: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如资源的丰富选择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评价的即时性等。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我校目前已建立了“未来课堂”,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重要课题。
-
-
谭珊珊
-
-
摘要:
自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人工智能教育成为教育的热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将人工智能教育列入其中。下面,笔者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系列(人工智能高中版)》中的《文字识别:小区车牌识别》一课为例,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探索在高中学段的人工智能教学。
-
-
王策
-
-
摘要:
李志河,男,甘肃环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评价和方法、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四个方面的研究。现任山西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
-
郑磊
-
-
摘要: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探究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笔者在中学物理声学实验中借助Mathematica(以下简称MMA)科学计算软件,直观呈现音频的波形图,为学生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引导他们猜想、观察和探究讨论,加深学科认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对教师而言,运用MMA对传统物理实验进行改进,革新了教学方法,促进了自身专业发展。
-
-
胡庆;
李如
-
-
摘要:
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一种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电子书包应运而生。“电子书包是以网络和移动设备为硬件基础,集动态开放学习资源和课上课下教学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1]虽然目前专家学者们对于电子书包的应用褒贬不一,但较之传统的多媒体,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其独具优势的交互性、开放性、智能化、个性化等功能,对提高课堂效率所带来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
-
-
李中旗;
文灿;
高士娟;
文朝阳
-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高校充分意识到在线教学的重要性,师生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感受、接受度和使用意向成为高校面对的新课题.为此,文章提取出平台有用性、平台易用性、对平台的态度、自我效能、使用满意度、使用意向等六个维度,来分析高校师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的接受度.基于此,文章以中南大学建设的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为例,采用问卷调研方式,统计并分析教师、学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的接受度数据,发现平台有用性和对平台的态度是影响师生对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之后,文章分别构建了教师、学生的可视化教学支持平台接受度模型,并通过对建模结果的分析探寻影响师生接受度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今后在线教学环境的优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
方其桂;
张青
-
-
摘要:
文章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创新应用研究。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搭建教学平台并建设优质学科资源;通过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教学任务模块”,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平台及时收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数据,监管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创新使用平台与资源,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
-
方其桂;
张青
-
-
摘要:
文章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创新应用研究.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搭建教学平台并建设优质学科资源;通过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教学任务模块",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平台及时收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数据,监管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创新使用平台与资源,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
-
杜林涛
-
-
摘要:
乘着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和榆林高新区“区域推进,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观摩研讨会召开的东风,根据榆林市高新区教育局推进电子书包的实验项目计划,我校确定了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智慧校园”的发展战略,以教育信息化手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了3~6年级6个移动终端应用的智慧教室实验班,配置学生移动终端300台,教师移动终端30台,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教育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
-
杨仲勋;
张启勋;
赵若良;
杜钢辉;
祝世华;
薛太瑞;
张随学;
岳晓赟
-
-
摘要:
cqvip: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在教育中的运用,使得数字化学习环境、交互式学习资源、智能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等构成的多维结构教育方式正在形成,学校的管理也被赋予新的特征。本期我们邀请三门峡市、新乡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就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创新教师教学方式的实施路径进行座谈,让人工智能成为为教师减负、为教育提质赋能的“助推器”。
-
-
-
-
-
-
-
解月光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在创造关乎民生的社会,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基石,教会学生思维,教育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何在教育中做到教会学生思维,需要在反思学科教育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技术如何有效作为的问题.因此,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成为中小学教育者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研究的价值定位与目标追求.本报告在已有关于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本团队针对实际问题所做的研究探索。基本思路是:通过合理利用社会性软件构建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实现对学生高阶知识的有效管理,进而构建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型,同时选择历史学科设计应用该模型的案例,以期为学科教师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
-
-
李华峰;
钱焕延
- 《江苏省高校暨华东(北)地区工科高校2007年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带来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的深层变革。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参照随机进入教学方法,对基于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
赵伟;
宋玉梅
- 《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我校申请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自立项以来,学科组以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求真务实,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尝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
赵伟;
宋玉梅
- 《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我校申请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自立项以来,学科组以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求真务实,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尝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