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09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年会 、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教育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等;未来课堂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卫东、张际平、叶新东等。
未来课堂
-研究学者
- 陈卫东
- 张际平
- 叶新东
- 许亚锋
- 刘勉
- 王麒
- 赵瑞军
- 刘长石
- 周敏
- 张甦敏
- 曾群芳
- 李小志
- 杨健
- 王鑫源
- 高丹丹
- 黄福华
- 刘晶璟
- 吴建平
- 周春红
- 塔卫刚
- 孔彩灵
- 尹晗
- 张玲
- 彭宇
- 徐伟
- 扎丽玛
- 杨凤霞
- 王亚刚
- 王周秀
- 肖兵
- 胡展航
- 詹林
- 赵媛
- 赵小娟
- 邱峰
- 黄洁
- 黄烟波
- CHEN WeiDong
- CHU LeYang
- Liu Mian
- PAN Jing-wen
- Peng Yu
- Wang Xuejun
- Zha Lima
- 于京
- 于京1
- 于婷
- 于重
- 于鑫光
- 付建强
-
-
胡燕
-
-
摘要:
技术的进步助推着教育的发展,也促成了课堂变革的发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下,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在环境、教学方式、参与者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对现代课堂发起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未来课堂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对未来课堂样态的探讨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回溯与关照中寻找课堂发展态势——在空间上走向技术智能泛化,在教学上走向人工智能参与,在评价上走向人机共同参与,借此窥见未来课堂对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颠覆和坚守。以泛在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未来课堂必然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包括实体课堂面临解构,师生主体地位“降格”,课堂情感交流贫乏等。因此,警惕技术主义的流弊才能打破未来课堂的迷失,用“规则”应对课堂样态的泛化,以赋能应对师生能力的失衡,用“理智”应对技术价值的异化,用“人文”应对技术理性的强化,实现未来课堂中人与社会性的回归。
-
-
尹春辉
-
-
摘要:
虽然填鸭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考试成绩,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何能够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让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下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未来课堂的教学水平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
-
-
吕济元;
李孟丽;
赵艺帆
-
-
摘要: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如资源的丰富选择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评价的即时性等。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我校目前已建立了“未来课堂”,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重要课题。
-
-
陈伟
-
-
摘要:
缙云县紫薇小学位于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缙云县,是一所富有江南特色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创办于2004年8月,占地面积38198平方米,建筑面积16245平方米,集中绿化率47.6%,建筑总投资5350万元。现有51个教学班,学生2361人,教职员工132人,高级教师22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省一类标准化学校”“省示范性小学”“省绿色学校”“省未来课堂”等荣誉。
-
-
胡瑞娇;
钱林红;
刘朝信
-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界限越来越分明,在未来课堂环境中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要求,而新型的学习方式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产物。在未来课堂环境下,探究课前、课中、课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整合协调发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未来课堂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学习,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养成,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个性化学习。
-
-
付建强;
伍雪辉
-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兴智能技术在中小学课堂的应用已引发对当前教育教学模式的冲击,以及传统课堂已无法满足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习空间变革日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而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强调认知具有具身性、情境性以及环境的嵌入性,对于泛在技术支持下的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基于对学习空间概念、特点及其具身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未来具身化学习空间下教学的新特质即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学习内容的情境性、教学生态的和谐性以及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并在此基础上从物理空间设计、信息空间设计和心理空间设计等三个角度探讨实现未来具身化学习空间的设计策略.
-
-
-
柯高阳
-
-
摘要:
没有黑板和粉笔,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触摸屏;老师和学生手里拿的不是书,而是平板电脑,孩子们一边听课一边滑动屏幕……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这种有些不同寻常的上课情形每天都在发生。借助信息技术,学校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思维碎片整理成可观测、可利用的数据,实现个眺教育。
-
-
-
-
摘要:
何必专门携带教具,直接在课堂上打印一个就行了。有了3D打印机,不管是立体几何图形还是解剖结构模型,教学中需要的各类工具和模型都能当场制作。3D打印技术所引起的制造业变革已经悄然兴起-目前美国约80%的高新制造企业都在用3D打印制造原型部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3D打印课程或许很快就会遍地开花,特别是在工程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尽管现在尚未普及,但是3D打印机已不算是课堂里的稀罕物件了。
-
-
徐伟
-
-
摘要:
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室的持续重视,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正在不断增加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但是,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寄期望于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
-
PAN Jing-wen;
潘静文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基于未来课堂的O2O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在梳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结合未来课堂的功能特性,充分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压力,为学生构建一种高效的、轻松地新型教学模式.文章通过梳理未来课堂、O2O教育模式以及游戏化学习的相关概念,据此提出了基于未来课堂的O2O英语教学平台功能架构,由此构建了基于未来课堂的O2O游戏化教学模式,并分析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特征.
-
-
Liu Mian;
刘勉;
Zha Lima;
扎丽玛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虚拟现实是指由计算机技术创建的、反映真实情境的、可体验交互的虚拟世界.构建虚拟现实的目的是用户在进入由计算机程序构建的虚拟情境后,与虚拟情境进行体验交互,进而获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利用虚拟现实获取认知的原理可由心流理论解释,而其关键要素则是虚境、沉浸、反馈、交互和参与.未来课堂是以全面构建面向未来的教学主阵地“课堂”为目标的教学科研项目,着重突出了教学灵活、实时互动、资源丰富、操控便利、装备先进和环境舒适等新型课堂理念.将虚拟现实融入未来课堂,是对未来课堂的物理架构和教学手段的有利扩展.从物理架构上来看引入了当今研究与应用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使未来课堂的技术环境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则构建了以虚实对比为手段、以完善学生认知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
-
CHU LeYang;
褚乐阳;
CHEN WeiDong;
陈卫东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未来课堂主要是借助于新的理论和技术构建的,满足学习者面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的新型学习空间.交互设计是未来课堂设计的重要组成,主要解决未来课堂中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空间以及人与技术间的交互问题.论文立足于未来课堂这一场景,从意识维、空间维、产品维、社交维、生态维等五个维度对未来课堂中的交互设计问题进行了探究.未来课堂设计中的合理的交互设计,将给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和发展.
-
-
邱峰
- 《第十六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人们研究教学环境最重要的对象之一.本论文提出的"未来课堂"(Future Classroom or Classroom of the Future)概念,是将课堂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视为教育信息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力图从实践层面来探究未来课堂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特征,尤其关注在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未来课堂的人本、生态、智能、混合,开放、互动性等,同时具体涉及未来课堂的物理空间设计、多屏可视化技术、学生座位的形态组合、互动形式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究.
-
-
Peng Yu;
彭宇;
Wang Xuejun
- 《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教育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未来课堂是一个充满了大量高新技术的课堂,然而,仅仅是高新技术的简单罗列不能算是未来课堂,需要一个软件系统实现这些技术的有机整合.目前国内对未来课堂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阶段,未能从整合技术的角度考虑如何把未来课堂中的关键技术有机融合于一套系统中.本文尝试构建面向未来课堂的高互动学习支持系统,该系统首先需要具备电子书包的功能,也就是能够替代学生使用的课本和练习册:其次要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间的动态交互,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任意时候,学生可以对讲课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主要功能是终端个性化设置,前端分析、学习计划管理、电子书包、反馈交流、学档管理以及教学游戏等。该系统的功能和关键技术,充分体现了未来课堂所倡导的构建以学习为主的信息生态系统的学习理念,有效解决了过多分散的系统增大使用者负担的问题,让技术回归于教育的幕后。
-
-
马孝丽;
王周秀;
冯晓伟
- 《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未来课堂是将来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地.灵活、开放、智能化的未来课堂环境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未来课堂环境的特点及其对教师要求,构造出了"太极脑图"模型,即未来课堂下被动、记忆、封闭少,交互、合作、探究多;教师讲授、主导、管理少,辅助、技能、知识多.根据"太极脑图"模型中对教师的需求,从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情感态度3个维度,10个一级指标对教师专业素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教师想要在教育领域有所突破,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上述10个一级指标,"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技术为层面"打造出个人品牌.
-
-
高丹丹
- 《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随着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技术环境不断变化,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逐渐被以"学"为主的未来课堂教学结构所取代.本文研究了未来课堂教学结构中教学媒介、教师与学生、认知三层构成要素,讨论了它们之间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以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分别对未来课堂教学结构的多维、层级、互动三个特征进行了探讨.
-
-
曾媛;
叶新东
- 《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小组学习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课堂组织形式,它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共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习者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课堂会给小组学习带来更多的方便和更好的体验.笔者通过对小组学习的论述,总结出小组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随后,依据小组设计原则和未来课堂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满足小组学习的未来课堂外部条件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小组学习的设计案例对未来课堂中的小组学习设计进行具体阐述.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由“抵抗”转变为“争取”,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与人的交往,在更深层次上获得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
-
尹晗;
许芹
- 《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未来课堂是符合培养未来开拓性、创新性人才的课堂.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可以给未来课堂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为了使调查设计更加高效和可靠,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引用到未来课堂社会调查问卷设计中,旨在建立未来课堂社会调查问卷数据库。而建立数据库的第一步就是设计概念模型.在未来课堂环境下,设计出2种教育类型—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概念模型图.为下一步设计这2种教育类型的未来课堂社会调查问卷设计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奠定了基础。
-
-
塔卫刚;
詹林
-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摘要:
未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建构各要素和谐共存关系,实现课堂知识的社会迁移是未来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师可以在未来课堂技术环境支持下,通过可视化教学实践、深度学习导向的互动与合作学习过程设计、延伸课堂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把三种路径进行有效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课堂要素效率的提升以及课堂社会效益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