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09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年会 、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教育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年会等;未来课堂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卫东、张际平、叶新东等。

未来课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4.4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4090 占比:95.29%

总计:4292篇

未来课堂—发文趋势图

未来课堂

-研究学者

  • 陈卫东
  • 张际平
  • 叶新东
  • 许亚锋
  • 刘勉
  • 王麒
  • 赵瑞军
  • 刘长石
  • 周敏
  • 张甦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燕
    • 摘要: 技术的进步助推着教育的发展,也促成了课堂变革的发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下,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在环境、教学方式、参与者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对现代课堂发起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未来课堂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对未来课堂样态的探讨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回溯与关照中寻找课堂发展态势——在空间上走向技术智能泛化,在教学上走向人工智能参与,在评价上走向人机共同参与,借此窥见未来课堂对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颠覆和坚守。以泛在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未来课堂必然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包括实体课堂面临解构,师生主体地位“降格”,课堂情感交流贫乏等。因此,警惕技术主义的流弊才能打破未来课堂的迷失,用“规则”应对课堂样态的泛化,以赋能应对师生能力的失衡,用“理智”应对技术价值的异化,用“人文”应对技术理性的强化,实现未来课堂中人与社会性的回归。
    • 尹春辉
    • 摘要: 虽然填鸭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考试成绩,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如何能够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让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下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未来课堂的教学水平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
    • 吕济元; 李孟丽; 赵艺帆
    • 摘要: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如资源的丰富选择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评价的即时性等。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我校目前已建立了“未来课堂”,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重要课题。
    • 陈伟
    • 摘要: 缙云县紫薇小学位于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缙云县,是一所富有江南特色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创办于2004年8月,占地面积38198平方米,建筑面积16245平方米,集中绿化率47.6%,建筑总投资5350万元。现有51个教学班,学生2361人,教职员工132人,高级教师22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省一类标准化学校”“省示范性小学”“省绿色学校”“省未来课堂”等荣誉。
    • 胡瑞娇; 钱林红; 刘朝信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界限越来越分明,在未来课堂环境中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要求,而新型的学习方式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产物。在未来课堂环境下,探究课前、课中、课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整合协调发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未来课堂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学习,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养成,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个性化学习。
    • 付建强; 伍雪辉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兴智能技术在中小学课堂的应用已引发对当前教育教学模式的冲击,以及传统课堂已无法满足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习空间变革日益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而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强调认知具有具身性、情境性以及环境的嵌入性,对于泛在技术支持下的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基于对学习空间概念、特点及其具身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未来具身化学习空间下教学的新特质即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学习内容的情境性、教学生态的和谐性以及学习环境的智能化,并在此基础上从物理空间设计、信息空间设计和心理空间设计等三个角度探讨实现未来具身化学习空间的设计策略.
    • 于重
    • 摘要: 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从数学学科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管理融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闯荡未来世界的综合能力.
    • 柯高阳
    • 摘要: 没有黑板和粉笔,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触摸屏;老师和学生手里拿的不是书,而是平板电脑,孩子们一边听课一边滑动屏幕……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这种有些不同寻常的上课情形每天都在发生。借助信息技术,学校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思维碎片整理成可观测、可利用的数据,实现个眺教育。
    • 摘要: 何必专门携带教具,直接在课堂上打印一个就行了。有了3D打印机,不管是立体几何图形还是解剖结构模型,教学中需要的各类工具和模型都能当场制作。3D打印技术所引起的制造业变革已经悄然兴起-目前美国约80%的高新制造企业都在用3D打印制造原型部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3D打印课程或许很快就会遍地开花,特别是在工程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尽管现在尚未普及,但是3D打印机已不算是课堂里的稀罕物件了。
    • 徐伟
    • 摘要: 随着对信息技术教室的持续重视,全国各地的中职学校正在不断增加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但是,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寄期望于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