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9474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食品与药品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2009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高层学术论坛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文献由433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海、孟玉平、曹秋芬等。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9474 占比:99.96%

总计:269576篇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发文趋势图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研究学者

  • 陆海
  • 孟玉平
  • 曹秋芬
  • 郝子琪
  • 周洲
  • 唐蕾
  • 李德森
  • 杜荣骞
  • 毛忠贵
  • 渠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岳洁茹; 白建芳; 张风廷; 郭丽萍; 苑少华; 李艳梅; 张胜全; 赵昌平; 张立平
    • 摘要: 以BS型二系杂交小麦BS1453/11GF5135及其BS1453(母本)、11GF5135(父本)的种子为材料,在BS1453/11GF5135中通过同源克隆获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TaAPX.该基因包含一个832 bp的ORF,共编码277个氨基酸.通过进一步生信分析预测miRNA与TaAPX基因的互作关系,发现TaAPX基因可能受miR396等抗逆及种子活力相关miRNAs的调控.另外通过蛋白互作预测分析,发现APX蛋白主要与氧化还原相关的酶互作反应.通过对不同老化时间的父母本及杂交种的胚进行qPCR及酶活性分析,发现TaAPX基因在杂交种及亲本中的表达趋势是先被诱导上调表达,后下调表达,但杂交种子内TaAPX基因的表达量在第7天才开始下降,而亲本种子内TaAPX基因的表达量在第5天开始下降,且miR396与TaAPX互为拮抗作用.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亲本种子内APX酶活性表现为下降趋势,杂交种子内APX酶活性在第3天呈短暂下降趋势,随后上升,第9天开始下降,表明在老化条件下杂交种子内APX酶清除体内过氧化物的能力高于亲本,即杂交种抗老化能力高于其父母本,且TaAPX基因对种子活力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参与的调控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S型杂交小麦种子活力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黄真池; 廖春晓; 赖少娟; 林文双; 袁长春
    • 摘要: 比较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不同类型愈伤组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酶活性及APX基因转录水平,探讨愈伤分化与不同位置APX表达的关系.将下胚轴接种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外植体膨大后先形成白色愈伤组织,随后继续膨大并分化成白色、红色、绿色愈伤组织,绿色愈伤组织可进一步分化形成带芽点绿色愈伤组织.检测不同愈伤组织APX酶活性,qPCR比较过氧化物酶体(APX1-3)、细胞质(APX4-6)和叶绿体(APX7-9)中共9个APX基因的转录水平.4种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APX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红色、绿色、带芽点绿色和白色愈伤组织.与红色愈伤组织相比,绿色愈伤组织和带芽点绿色愈伤组织中的APX1、APX2、APX3、APX5、APX6、APX7、APX8的转录水平均增强.设红色愈伤组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1,这7个基因在绿色愈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416、1.917、1.612、2.719、2.321、1.591、21.004;7个基因在带芽点绿色愈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313、2.517、2.612、3.856、1.493、2.534、29.357.除APX6外,其余6个基因转录水平均为带芽点绿色愈伤组织最高,红色愈伤组织最低.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体、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APX基因总体表达上调促进了芽原基的分化.绿色愈伤和带芽点绿色愈伤中叶绿体APX8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说明APX8表达与叶绿体发育密切相关.
    • 常玉珍; 高红云; 史银佩; 王言景; 吴玉芳; 蒋沙沙
    • 摘要: [目的]揭示小麦对条锈病的抗性应答机制.[方法]以田间优势条锈菌接种抗病小麦品种赛德麦601和感病小麦品种郑麦37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分析小麦籽粒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花后15 d,郑麦379中APX和G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APX基因表达量升高幅度大,花后25 d上调至CK的11.45倍,且持续时间较长;GR短时间小幅度升高,在花后20 d升高至CK的1.65倍.赛德麦601中APX基因仅在花后20 d后表达量显著升高,上调至CK的9.83倍,其他时期变化幅度很小;GR基因仅在花后25 d和花后30 d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至CK的2.09、1.92倍.APX和GR酶活性的变化与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一致.[结论]APX和GR参与了小麦对条锈菌的抗性应答反应.
    • 梁洪宇; 金永玲; 张海燕; 刘瑞; 孙宇佳; 郭思敏; 曾颖婷; 王丽艳
    • 摘要: 为了明确豆蚜胁迫对抗、感绿豆品种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抗、感2个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前后营养物质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豆蚜危害后,抗、感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下降,抗虫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下降71.698%;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抗、感品种分别上升400.000%、100.000%,且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其保护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PPO(多酚氧化酶)和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其中POD和APX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66.886%、137.417%和21.367%、23.691%,但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CAT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均与未受害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上升236.515%、124.426%;PPO活性在抗、感品种中分别上升359.674%、67.445%,受蚜害后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抗、感绿豆品种受豆蚜危害后,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PO活性变化与绿豆品种的抗蚜性相关.
    • 武德功; 王俊; 杜军利; 詹秋文; 黄保宏; 李文阳; 余海兵
    • 摘要: [目的]明确玉米蚜吸食抗、感玉米品种后对叶片内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被玉米蚜吸食24、48和96 h后感蚜品种蠡玉16和抗蚜品种郑单958叶片中AsA、GSH、O2-、H2O2和OH-的含量以及APX活性.[结果]被玉米蚜刺吸24、48和96 h后,蠡玉16玉米幼苗叶片中的AsA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高(P<0.05);被玉米蚜吸食48和96 h后,郑单958幼苗叶片内的As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被玉米蚜吸食24 h后,郑单958幼苗叶片中的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被玉米蚜吸食48和96 h后,蠡玉16和郑单958幼苗叶片中的GS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吸食时间的增加,蠡玉16和郑单958叶片中的APX活性逐渐降低;被玉米蚜取食24、48和96h后,蠡玉16幼苗中的H2O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被玉米蚜吸食24h后,郑单958叶片中的H2O2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48和96 h后显著高于对照(P<0.05);被玉米蚜吸食48和96 h后,蠡玉16幼苗叶片中的OH-含量高于对照,而在24、48和96 h后郑单958幼苗叶片中的OH含量均高于对照;被蚜虫吸食48和96 h后,郑单958幼苗叶片中的O2含量高于对照,而在24、48和96 h后蠡玉16幼苗叶片中的O2-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被玉米蚜吸食后,抗蚜和感蚜品种叶片中的AsA、GSH、APX含量及活性氧代谢均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感蚜品种蠡玉16的活性氧影响较大,对抗蚜品种郑单958影响较小.
    • 王兵; 程子义; 张蕾; 赵芝婧; 陆海; 刘頔
    •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毛白杨线粒体APX(PtomtAPX)在抗逆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过表达PtomtAPX的转基因烟草进行抗逆研究。【方法】对过表达PtomtAPX烟草和野生型烟草进行干旱、盐、氧化胁迫处理后,测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APX活性、AsA消耗量、NADP/NADPH比值和SOD活性。【结果】通过对比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的生长差异发现,在氧化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转PtomtAPX基因烟草的APX活性、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AsA消耗量、NADP/NADPH比值升高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其中转PtomtAPX基因烟草的APX活性为野生型的1.77倍,平均相对含水量为野生型的1.15倍,叶绿素含量为野生型的1.6倍,AsA消耗量为野生型的1.11倍,NADP/NADPH值为野生型的1.18倍,表明过表达PtomtAPX转基因植株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结论】在非生物胁迫下,PtomtAPX能消除H2O2,防止细胞损伤,在植物抗逆中发挥重要作用。
    • 郭玉琼; 赖钟雄; 黄道斌; 李小桢; 朱晨; 张舒婷; 傅海峰; 周承哲; 欧阳明秋; 陈兰
    • 摘要: 以铁观音茶树体胚为材料,克隆了茶树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CsAPX(Genbank登录号为MG799534.1).CsAPX基因包含一个长度为75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50个氨基酸,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APX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球形胚至子叶胚阶段APX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并在子叶胚阶段到达最低值,随着体胚进一步的分化,在子叶胚、成熟胚和萌发胚阶段,茶树APX酶活性不断上升,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体胚发生过程中CsAPX基因的表达分析显示,CsAPX基因在茶树体胚发生的5个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总体呈"升—降—升"的趋势,其中在萌发胚阶段的CsAPX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4个阶段,推测CsAPX基因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萌发胚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张行; 田晓晓; 董文芳; 王茹梦; 潘红春
    • 摘要: 为探讨中国绿水螅(Hydra sinensis)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基因的起源及功能,研究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中国绿水螅APX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序列总长1357 bp, 包括5′非编码区107 bp, 3′非编码区146 bp及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104 bp, 共编码367个氨基酸, 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79 kD.BLAST结果表明中国绿水螅APX蛋白同源序列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界; 通过最大似然法 (Maximum-likelihood)和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进行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植物界及动物界物种的 APX序列各自形成单系群.把APX基因ORF全长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GST中, 重组质粒转化E. coli BL21 (DE3)菌株, 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重组融合蛋白GST-APX, 再使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APX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 assay, WB).在不同光照时长梯度(光强度2000 lx,每天分别光照0、4h、8h、12h、16h、20h及24h)下培养中国绿水螅30d, 实时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及WB检测结果均表明光照时间较长时(每天光照12h以上)绿水螅APX表达呈现一定程度的上调.在长时间光辐射下水螅体内共生绿藻连续进行光合作用所累积的大量活性氧能够扩散到水螅细胞内, 此时水螅体内表达上调的APX可能参与清除其细胞内的活性氧.%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gene of Hydra sinensis, a full-length cDNA of APX gene of H. sinensis was isolated by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technique. The full-length cDNA of APX gene was 1357 bp, containing 107 bp 5′UTR (Untranslated region), 146 bp 3′UTR and a 1104 bp open reading frame (ORF) which encodes a polypeptide of 367 amino-acid residue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40.79 kD. BLAST (Basic Local Alignmen Search Tool) showed that most of homologous protein sequences of APX in H. sinensis belonged to the plant kingdom. Phylogenetic results by Maximum Likelihood (ML) method and Bayesian analyses revealed that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APX from plant and animal kingdom each formed a single cluster. The ORF of APX gene was subcloned into plasmid pET-GST and transferr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The recombinant GST-APX fusion protein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soluble were immunized New Zealand rabbits get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against APX for Western blotting assay (WB). H. sinensis was cultured (0, 4, 8, 12, 16, 20 and 24 hours per day with illumination intensity 2000 lx) for 30 days, which up-regulated APX expression under longer illumination time (more than 16 hours per day). Due to continuous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a large number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ccumulating in symbiotic green algae could spread to the host cell (hydra cell), and the upregulation of APX expression in H. sinensis may mediate the removal of intracellular RO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