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31557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湖南省园艺学会第十次全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4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研讨会等;农杆菌介导法的相关文献由930位作者贡献,包括季静、李平、王世全等。

农杆菌介导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1557 占比:99.82%

总计:131788篇

农杆菌介导法—发文趋势图

农杆菌介导法

-研究学者

  • 季静
  • 李平
  • 王世全
  • 王罡
  • 卜云萍
  • 李双成
  • 李明春
  • 李燕娥
  • 王丕武
  • 王广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平安; 孙瑞芬; 唐宽刚; 常悦; 王良; 金晓蕾; 梁亚晖; 李晓东; 吴新荣
    • 摘要: 利用转基因方法在甜菜中适度表达光合作用相关的关键酶(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具有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甜菜产量的潜力。本研究以甜菜叶柄为受体材料,构建携带SBPase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利用RT-PCR技术检测转基因植株中SBPase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微滴数字PCR技术筛选低拷贝转基因植株。在所检测的抗性植株中获得转录水平上表达的SBPase转基因甜菜植株8株,其中低拷贝株系2株,为探索甜菜产量形成机理,创制高产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 王民炎; 俞文仙; 赵耘霄; 陈益存; 高暝; 吴立文; 吴善群; 汪阳东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山苍子愈伤组织分化的激素比例,研究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构建山苍子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山苍子无菌苗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山苍子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探讨愈伤组织对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临界筛选浓度,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山苍子愈伤组织中。[结果]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01 mg·L^(-1)IBA+0.05 mg·L^(-1)TDZ,分化率为16.67%~36.67%;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IAA,生根率为97.33%。遗传转化初期筛选抗性愈伤组织的潮霉素浓度为5 mg·L^(-1)(约7~10 d),通过逐步增加潮霉素浓度至30 mg·L^(-1)进行筛选培养,头孢霉素最适浓度为300 mg·L^(-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基因转入愈伤组织中,并设计PCR引物进行鉴定,共检测16株抗性苗均含有目的条带,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山苍子基因组中,转化率为0.67%。通过Southern检测表明,目的片段已插入山苍子愈伤组织中。[结论]初步建立山苍子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且已获得多个基因的抗性愈伤组织,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 李颖; 鞠斯羽; 魏健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基因工程的快速进展,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了辅助大豆高分子养殖的最主要技术手段。有效的遗传转移系统是提升转基因育种效果的前提,而农杆菌所介导的遗传转移则是在植物遗传转移试验中常见的方式。经研究影响大豆转化效率因素有大豆基因型、草胺膦浓度、农杆菌菌液浓度、培养基中各激素之间的比例等。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在大豆遗传转化体系中的影响进展情况加以介绍。
    • 熊文涛; 沈雨民; 陈明亮; 罗世友; 熊焕金; 吴小燕; 肖叶青
    • 摘要: 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筛选到6个水稻响应冷胁迫的基因,其中OsHI-XIP基因被重点研究.为了深入研究OsHI-XI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越光品种基因组中克隆了这个基因的序列,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导入赣香B株系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基因阳性苗16株.本研究首次建成了赣香B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高达16.4%,明显高于一般籼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为籼稻遗传转化及育种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 迟会; 张天豹; 刘彩月; 李亮; 裴新梧; 袁潜华; 龙艳
    • 摘要: 油用亚麻(俗称胡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油用亚麻的需求逐渐提升.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油用亚麻遗传转化体系对油用亚麻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油用亚麻子叶节作为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以草铵膦作为转基因植株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油用亚麻,通过对各生长时期生长调节剂的配比筛选,优化出一套转化体系.该体系与传统的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转化方法相比,成苗时间能缩短至两个月,且阳性植株鉴定方法简便高效.该体系的开发为加快油用亚麻的分子育种与基因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 李传龙; 李楠; 朱旭; 郝东云; 贺红霞
    • 摘要: 以吉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春薯4号"(Solanum tubberosum cv.Chunshu 4)无菌试管苗为材料,以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对遗传转化体系中的筛选剂浓度、抗生素种类及浓度等影响因素的优化,初步建立了马铃薯"春薯4号"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合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2.0mg/L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萘乙酸(NAA)+0.3 mg/L 2,4-二氯苯酚代乙酚(2,4-D),"春薯4号"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8.57%,愈伤组织为淡绿色,呈致密的哑铃形;最适合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3.0 mg/L 6-BA+1.5 mg/L吲哚乙酸(IAA)+1.0 mg/L玉米素(ZT),愈伤组织的分化出苗率最高,为54.1%,幼苗粗壮,畸形苗少;在遗传转化体系中,筛选剂双丙氨膦浓度为6.0 mg/L时,为愈伤组织最适筛选压,为4.5 mg/L时,为再生苗最适筛选压;农杆菌抑菌剂最适组合为500 mg/L头孢霉素+200 mg/L羧苄青霉素.
    • 袁冰; 丁筠; 曹含章; 吕尊富; 李飞飞
    • 摘要: [目的]建立以日本晴愈伤组织为受体、草甘膦抗性基因CP4为选择标记基因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粳稻日本晴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CP4的P1300载体转化日本晴的愈伤组织,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0、20和40 mg/L的草甘膦进行3轮抗性筛选,诱导分化和再生成苗;利用1000 mg/L草甘膦对移栽成活的阳性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获得145株转基因幼苗,PCR检测阳性株为128株,阳性率达88.27%;经过3轮抗性筛选后,转基因幼苗的阳性率提高;移栽成活的99株阳性苗中,65株表现为抗性,抗性率为65.66%.[结论]成功建立了以草甘膦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体系,该体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并对以抗草甘膦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转基因和一些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 崔永祯; 赵红; 黄格; 郑爱清; 李社萍; 李鸣
    • 摘要: 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用高山离子芥的冷诱导基因Cbcor15a侵染水稻品种日本晴的愈伤组织,经分化诱导后获得了再生植株.经Cef和PPT筛选,共获得转化Cbcor15a基因的日本晴再生苗9株;经PCR检测和Basta涂抹实验,结果证明有6株再生苗呈阳性.本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利用转Cbcor15a基因选育具有耐冷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 龚强; 王轲; 叶兴国; 杜丽璞; 徐延浩
    • 摘要: [目的]目前,国内外大麦遗传转化主要利用Golden Promise品种,基因依赖性严重,尤其是大麦的转化效率较低,并且获得安全型转基因大麦植株对其进一步产业化非常重要.建立高效、无筛选标记大麦遗传转化体系,拓展大麦遗传转化的受体基因型,为大麦基因功能解析和大麦转基因育种及商业化种植提供技术保障.[方法]以优良大麦品种Vlamingh为受体,取开花授粉后14 d左右的幼胚为转化材料,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步骤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将Bar和GUS在不同T-DNA区段的双T-DNA表达载体pWMB123转化大麦,获得候选转基因植株,然后利用PCR、Bar试纸条、组织化学染色和Southern blot等检测方法,在T1代转基因植株中成功获得无筛选标记大麦转基因植株.[结果]在愈伤组织分化阶段,发现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 KT、0.5 mg·L-1 6-BA和0.05 mg·L-1NAA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在转基因植株生根阶段,发现采用添加1.0 mg·L-1的IBA的SM1(无其他生长素)的生根效果最佳,培养基中添加2.5 mg·L-1CuS04显著降低了大麦转基因植株白化现象.共转化了1 38个幼胚,最终获得14株大麦转基因植株,转化效率10.14%.PCR、Bar试纸条、GUS染色等检测证实,T0代转基因植株中均含有Bar,而仅有1 0株含有GUS,2个T-DNA的共转化效率为71.43%.选取4个同时含有Bar和GUS的转基因植株,对其自交后代进行检测,在BL8株系中筛选到2株只含GUS而不含Bar的转基因植株,无筛选标记效率为6.9%.在T1代转基因植株中对Bar和GUS进行了Southern blot鉴定,发现在多数转基因植株中Bar和GUS均为多拷贝整合,进一步证实BL8-15和BL8-19为无筛选标记的转基因植株.[结论]利用大麦品种Vlamingh为转化材料可以较高效率获得转基因植株,提高愈伤组织分化效率和转基因植株生根效率,降低转基因植株白化现象.利用农杆菌介导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麦,成功获得了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植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