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乡野生稻

东乡野生稻

东乡野生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034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微生物学通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江西青年科学家学术年会等;东乡野生稻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建坤、肖叶青、陈大洲等。

东乡野生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034 占比:98.82%

总计:9142篇

东乡野生稻—发文趋势图

东乡野生稻

-研究学者

  • 谢建坤
  • 肖叶青
  • 陈大洲
  • 罗向东
  • 胡标林
  • 万勇
  • 张帆涛
  • 张志斌
  • 戴亮芳
  • 朱笃

东乡野生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一剑; 李三峰; 吴荣梁; 王跃星; 李春生
    • 摘要: 东乡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分布最北(N 28°14′、E 116°36′)的野生稻特异种质资源,其基因组中蕴含着抗病、抗虫、耐逆及其他诸多优良基因/QTL,前人已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抗病、抗虫、抗逆、育性、产量及其他优良特性等方面总结了东乡野生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育种利用策略。
    • 赵隽劼; 费丹; 陈萍; 严松; 徐俊
    • 摘要: 通过对江西省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野外调查,结合东乡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实地监测结果,分析了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的对策,为更好保护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和研究利用提供借鉴。
    • 陈苏; 简敏菲; 张晓; 黄文新; 付学琴
    • 摘要: 为研究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从东乡野生稻根际中分离筛选出A2、A5、A8、A11、A16、A18菌株6株根际促生菌(PGPR),并对菌株的促生特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PGPR在促生特性和生态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A5和A18菌株有溶磷能力,A2、A5、A11、A18菌株有产生铁载体能力,A5、A8和A18菌株有溶钾能力,6株菌株均有产生生长素的能力和产ACC脱氨酶的能力;A5和A18菌株表现出极强的耐酸碱性,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均生长旺盛;A5和A18菌株可在NaCl浓度为1.2 mol·L^(-1)的培养基上生长,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A5、A8和A18菌株可在聚乙二醇含量为30%的培养基上生长,表明其能耐受重度干旱;A2、A5和A18菌株可在含有不同稀释浓度的乙草胺培养基上生长,表明其可耐受除草剂;6株菌株可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吡虫啉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A5和A18菌株生长最为旺盛,表明6株菌株均有耐药性,且A5和A18菌株耐受性最强。优选A5和A18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A5菌株为温哥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A18菌株为Pantoea cypripedii。水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减施50%氮肥的条件下,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5、A18和A5+A18菌株可分别增产23.11%、17.33%和29.68%,表明接种A5、A18和A5+A18菌株对水稻有很好的促生增产效果,其中接种复合菌的效果最佳。
    • 熊文涛; 沈雨民; 陈明亮; 罗世友; 熊焕金; 吴小燕; 肖叶青
    • 摘要: 通过转录组比较分析筛选到6个水稻响应冷胁迫的基因,其中OsHI-XIP基因被重点研究.为了深入研究OsHI-XI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越光品种基因组中克隆了这个基因的序列,并构建了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载体导入赣香B株系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了转基因阳性苗16株.本研究首次建成了赣香B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高达16.4%,明显高于一般籼稻品种的转化效率,为籼稻遗传转化及育种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 汪丽娜; 赖发英; 周春火; 尹鑫
    • 摘要: 以普通水稻为对照,以基于16S rDNA基因以及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手段,比较分析了栽培稻田土与东乡野生稻原生境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并利用RDA分析探讨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营养物质、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固氮菌多样性上,东乡野生稻原生境土壤均高于栽培稻土壤.东乡野生稻原生境土壤中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栽培稻土壤中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东乡野生稻土壤中固氮菌的优势属为慢生根瘤菌、Pseudacidovorax和固氮螺菌属,而栽培稻的优势属为慢生根瘤菌、甲基球菌属和红长命菌属.由RDA分析可知,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是影响土壤固氮菌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 胡建坤; 黄蓉; 李湘民; 刘永锋; 曹志斌; 黄瑞荣
    • 摘要: [目的]为了解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抗性水平,初步分析其抗病原因,对东乡野生稻在水稻抗稻曲病育种工作中应用给予评价.[方法]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东乡野生稻107份单株材料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以了解其抗性水平,并通过调查与统计试验材料的穗苞长度、宽度、菌液容纳量以及接种后一定时间内气温等因素,对东乡野生稻材料抗稻曲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07份东乡野生稻单株材料中,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9份,占鉴定材料的17.76%;表现抗病的材料有74份,占鉴定材料的69.16%;表现中抗的材料有12份,占鉴定材料的11.21%;表现中感的材料有2份,占鉴定材料的1.87%;高抗及抗病材料共93份,占鉴定材料的86.92%,没有感病及高感材料,表明东野材料整体对稻曲病有较好的抗性.穗苞长度、宽度及菌液容纳量调查结果显示,破口时东乡野生稻穗苞长度(28.73 cm)大于两优培九(22.05 cm),穗苞直径(0.65 cm)小于两优培九(0.87 cm),表明东乡野生稻与两优培九穗型存在显著差异,穗型的差异导致东乡野生稻穗苞菌液容纳量(0.88 mL)显著小于两优培九(1.93 mL),而穗苞菌液容纳量的减少降低了水稻与病原菌的接触数量,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正常生长下的东乡野生稻孕穗及破口时间均晚于两优培九,因此接种后一定时间内东乡野生稻平均温度(24°C)低于两优培九(28.3°C),而稻曲病菌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0°C,因此接种后东乡野生稻所处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稻曲病菌生长,这可能是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整体抗性水平较高的另一原因.[结论]东乡野生稻对稻曲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在水稻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东乡野生稻来改变水稻的穗型或推迟水稻生育期,以提高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
    • 白李唯丹; 戴亮芳; 陈雅玲; 张帆涛; 谢建坤; 罗向东
    • 摘要: 为了解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对苗期的RNA-seq转录表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共检测到1020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5201个上调表达,4999个下调表达,其中有426个DEGs位于已报道的水稻耐冷QTL区间,且37个为耐冷调控相关的家族基因.GO功能分类和KEGG代谢路径分析表明,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氨基酸生物合成以及光合作用代谢等均参与响应低温胁迫过程.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ABA响应蛋白基因、MYB转录因子和40S核糖体蛋白SA基因等12个可能与低温胁迫响应相关的DEGs表达模式与RNA-seq的一致.可见,植物激素传导途径和转录因子相关调控基因在东乡野生稻苗期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沈春修; 陈丽; 却志群; 卢其能
    • 摘要: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QTL qCTS3.3候选基因的功能.[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完成的转录组分析数据,将落在qCTS3.3 QTL区域的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相关差异表达基因LOC_Os03g53670-DX作为qCTS3.3的候选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不同冷胁迫处理下东乡野生稻中该基因表达情况,并利用RT-PCR技术从东乡野生稻幼苗中扩增LOC_Os03g53670-DX的全长cDNA,并进行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结果]测序结果表明:LOC_Os03g53670-DX基因的cDNA全长为1 986 bp,共编码661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73ku,理论等电点(pI)为4.92.在线分析软件预测LOC_Os03g53670-DX氨基酸序列近C端包含1个高度保守结构域YTH,表明该基因属于RNA结合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OC_Os03g53670-DX与高粱(XM_021447002.1)和菠萝(XM_020225621.1)的YTH结构域基因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经潮霉素筛选及转基因苗叶片GUS化学染色阳性鉴定,最终得到了转入LOC_Os03g53670-DX基因的26株阳性转基因植株.[结论]本研究为后续LOC_Os03g53670-DX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材料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