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宇宙观

宇宙观

宇宙观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3977篇;相关期刊631种,包括江汉论坛、文史哲、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六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易学与建筑文化高层论坛九周年峰会等;宇宙观的相关文献由954位作者贡献,包括施昌东、李之鉴、沈嘉柯等。

宇宙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2 占比:18.68%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73%

专利文献>

论文:3977 占比:80.59%

总计:4935篇

宇宙观—发文趋势图

宇宙观

-研究学者

  • 施昌东
  • 李之鉴
  • 沈嘉柯
  • 潘富恩
  • 肖军
  • 刘宗平
  • 吴山
  • 周桂钿
  • 庄建西
  • 徐志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卫伟
    • 摘要: 人类在伟大的文明进程中却一直弥漫着悲观情绪。近观气候变化将有可能导致许多国家的城市被海水淹没,远测千万年后的地球因极度荒漠化,只有“鼠人”才能活下来。现代哲学家追问的不仅仅是人到哪里去,更追问地球到哪里去。前者是社会观,后者是宇宙观。足以引人担忧的地球问题,又足以让人产生悲观情绪的地球命运,这是事实;足以令人鼓舞的,又足以令人向往的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美好未来已来,也是事实。
    • 张多
    • 摘要: 在2021年学界、业界围绕“元宇宙”的大讨论中,一种未来的互联网形态及其虚拟生活世界呼之欲出。“元宇宙”概念天然地关联到神话学一贯关注的元叙事、宇宙观问题,指向讨论人类对“人之于宇宙”这一基本、终极问题的思考。在既有的创世神话表达库藏中,诸如造天造地、绝地天通、换人种、撑天柱神话都在讨论不同层面上的多元宇宙问题,和虚拟、沉浸、交互、智能的数字宇宙互为映照。“元宇宙”这一概念是否能够变现不是神话学关心的重点,而元宇宙所代表的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则关乎人类未来社会演化带来的心灵、价值和思想图景。
    • 郝二伟
    • 摘要: 常变范畴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出现很早。通行本《老子》中随处体现着“常”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本文试图从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三个维度探讨《老子》中的常变思想。就宇宙观而言,老子通过构建一个不随万物生灭而生成万物的“常道”作为人生、社会的根基;就人生观而言,宇宙层面的“常道”经“常德”下落至人生,并对人生产生了关照;就政治观而言,在宇宙人生层面构建的“道”正是为了迎合政治的需要。由“常变”作为切入点,可厘清老子思想的脉络正是为应对社会人生之变而追溯至宇宙之“常”,之后又逐步下落至人生乃至社会之“变”。
    • 许江
    • 摘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种文明,言其广大,是中国文化古老大厦的精神构架,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及其生存法则;言其精微,是民族生民们以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的栖息方式和器物世界.对此一文明的观念理则和栖居世界的了解与品味,我们就可以大体认识中国文化的特性.在这文明中长相浸润,深度濡染,我们就能体认到华夏子孙文化性格与文化精神之所从出,就拥有了对于中华文明的切入肌肤、感透肝肠的深切情怀.
    • 李鲜红
    • 摘要: 本文认为,作为诗人,爱伦·坡对事物的看法是宇宙式的。他认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一首圣诗,是“上帝的技艺”,而地球是堕落的世界。在他的时代里,人因受到物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而失去了自身的完整性,因而必须凭借诗人的想象力和语言的魔力,逃离这个世俗的、物质的、理性的世界,到奇特的梦幻世界去领略美的精粹。这个“纯粹的形式美”的世界,虽因诗人心灵无休止的冲突,而染上了太多扭曲了的、病态的、畸形的美,却是诗人所追求的“真中充溢着美”的世界。
    • 周毛措
    • 摘要: 对古今中外的自然科学大师与古籍文献中提出的宇宙形成、分期等的记载进行比较研究,是了解世界各民族自然观的重要窗口,也是学习了解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各民族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推理和研究与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虽然有诸多不同之处,但也不缺少一些共同点。现代自然科学在近两百年时间里,通过物理实验确立了宇宙观,而在藏传佛教文献《阿毗达磨俱舍论》所描述的宇宙形成和产生过程、时间和原因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宇宙观有一些相似点。
    • 蔡楠; 吴国源
    • 摘要: 17世纪巴洛克建筑风格与观念的转变,表现为这一时期建筑设计实践与建筑理论之间继承、创新和调和的复杂性。其建筑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和谐宇宙观”及其数学至上的理性秩序,转向巴洛克时期“无限宇宙观”及以个人感觉经验驾驭数学理性的主体觉醒;巴洛克时期建筑创作注重心理学的意义而非文艺复兴时期形而上学的意义;由教廷宗教教义的建筑象征转向赞助人个人趣味的建筑表现。这使得巴洛克建筑空间观念和建筑实践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不过,这一时期并未形成相应的建筑理论体系,导致其后期建筑观念未能继承发展。
    • 屈永仙
    • 摘要: 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是傣族诗歌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兼有口头传承与书面传承两种模式,至今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手抄本。《巴塔麻嘎捧尚罗》继承了古歌谣的特点,诗行简洁精炼,用词经典优雅。史诗中的夸张数字描写是傣族人的浪漫表述,生动贴切的比喻是先民生产生活情境的映射,人物之间的情歌对唱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傣族传统的诗歌艺术。《巴塔麻嘎捧尚罗》是在稻作生态系统中孕育出来的史诗,自带一种独特的天然美,其描述了一个充满瓜果芬芳、鸟语花香和鱼虾螃螺的世界,映射了傣族的生存环境。史诗系统地描述了傣族先民从野蛮步入文明的历程,勾勒出社会发展的轮廓,展示了傣族先民的三元宇宙观和循环时间观,体现了傣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人与诸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观等。
    • 马小菲
    • 摘要: 春季岁时活动指春季施行的祭祀、礼仪、巫术。传世与出土文献记载的行于西汉的春季岁时活动包括籍田礼、迎春礼、冠礼、昏礼、射礼、社稷祭祀、祓禊七项,在这些春季岁时活动背后,反映了两个层次的观念:人类关于季节的普遍认识以及西汉时人赋予四时的特殊内涵。西汉春季岁时活动中关于季节的普遍认识较为原始和初级,而关于四时的特殊认识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微,尤其是与之相关的“天道”“阴阳”观念,构成了古代中国世界观的基本成分,影响深远。
    • 朝告才让
    • 摘要: 以往对藏族宇宙观的研究聚焦在佛教经典《俱舍论》与雍仲苯教经典《斯巴佐普》上,认为这两部经典对传统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甘青川地区民间收藏苯教古籍文献大量问世,给藏族宇宙观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藏族宇宙观的实际内容远大于佛苯经典《俱舍论》和《斯巴佐普》,尤其三界宇宙观对藏族传统地理方位、民居建筑结构、民间文化创造模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藏族宇宙观以多种文明互动交流为基础,以契合本土观念为主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宇宙认知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