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爱伦·坡

爱伦·坡

爱伦·坡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73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3篇、专利文献26471篇;相关期刊439种,包括文教资料、语文学刊、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爱伦·坡的相关文献由68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劲虹、徐薇、朱振武等。

爱伦·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3 占比:2.84%

专利文献>

论文:26471 占比:97.16%

总计:27244篇

爱伦·坡—发文趋势图

爱伦·坡

-研究学者

  • 何劲虹
  • 徐薇
  • 朱振武
  • 任翔
  • 刘海瑛
  • 张丽红
  • 程庆华
  • 翁菊芳
  • 刘保安
  • 王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瑜婕
    • 摘要: 在《黑猫》这一短篇中,埃德加·爱伦·坡塑造了一位隐瞒真相的叙述者,实现了叙事艺术和伦理道德上的"效果统一"。故事中的叙述者以不可靠叙事和非自然的叙事元素隐瞒了故事背后蓄意谋杀妻子的事实,而在谋杀故事的背后,是叙述者背弃伦理身份却最终受到惩罚的道德寓言。作为艺术之"美"的追求者,坡并没有因此摒弃对道德之"美"的追求。坡在叙事中始终兼顾叙事和伦理道德的双重审美,提倡具有统一性的整体效果。
    • 王二磊
    • 摘要: 爱伦·坡在19世纪40年代与纽约文学民族主义组织“青年美国”的短暂结盟和他对新英格兰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严厉批判,常被视为其主动建构美国民族文学的力据。事实上,在这两个看似独立、实为密切关联的事件中,爱伦·坡与前者的交好和与后者的交恶并非以铸造美国性、凝聚民族认同和构建民族叙事为鹄的,而是源自于个人利益的驱使、对公平竞争的坚守和对美学原则的捍卫。就民族与文学的关系而言,爱伦·坡批驳美国19世纪主流文学唯民族主题的狭隘性,将“整个世界”视为“唯一合法”的创作舞台,展现出他对世界文学与人类共同命运思索的高瞻意识和博大情怀。
    • 陈杨; 张可歆
    • 摘要: 文章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爱伦·坡小说集为研究对象,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的wordlist、keywords、Concordance等功能,提取并分析了小说中的关键词汇,并分析其在表现爱伦·坡小说文学特征,塑造个人写作风格以及推动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研究主要发现:1)爱伦·坡小说作品反复描绘神秘和恐怖的特定时空场景,并通过大量使用否定词和具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达到预期效果;2)在情节描写上,爱伦·坡大都使用第一人称的内部视角,并通过大量使用“found”“discovered”等心理动词的过去式而创造出回顾性叙事,从而使读者更真实、近距离地体验其精心刻画出的恐怖时空。
    • 杨雅雯
    • 摘要: 美国作家爱伦·坡在1843年创作的《泄密的心》,是一篇哥特式恐怖短篇小说,极具影响力。本文从时序、时长和时频及实体空间、心理空间探讨小说中的叙事时空设置,旨在体会叙事时空给文章营造的恐怖效果及体现的艺术魅力。
    • 常子钰
    • 摘要: 20 世纪后期,随着西方文学空间转向,空间叙事逐渐成为文学研究和叙事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以文学地理空间为基础,来分析小说《丽姬娅》中空间所体现的寓意化、人物表征以及行动着的地点三个功能,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 陈拉丁
    • 摘要: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博尔赫斯对侦探小说这一类别有着特别的偏好,推动了侦探小说在拉丁美洲的扎根、生长与传播。作为评论家,博尔赫斯撰写过大量与侦探小说相关的评论;作为作家,他进行了带有实验性质的创作,对拉美侦探小说的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梳理、研究博尔赫斯撰写的相关评论、序言以及部分对他的访谈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博尔赫斯的侦探小说观是以读者接受为中心的。解读博尔赫斯侦探小说观,有助于揭示侦探小说的阅读、创作、评论之于博尔赫斯文学生涯的意义。
    • 岳俊辉
    • 摘要: 爱伦·坡效果统一论是效果聚合的结果,赋文本以权力逻辑,展布要素间位置关系,进而形成效果的话语体系。非理性与理性的协同作用促成了效果聚合的动力结构。物体形变、空间封固、形态幻化等手段则具体促成了效果聚合。重新阐发效果聚合有助于深入理解其逻辑内涵、运作机理及常用手法,从而深入认知爱伦·坡的相关创作理念。
    • 刘子楠
    • 摘要: 在当今的翻译研究中,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逐渐成为过去式,学界研究的焦点主要在文化批评的层面上,这一现象又称“文化转向”。文化覆盖的话题广而深,作为文化基本要素之一的审美与翻译相结合,自然引出了翻译美学的概念。与以传递信息为主的非文学翻译不同,文学翻译要传递原文作者的美学思想,贴近读者的审美情趣,进而引起读者审美上的愉悦感。因此,运用翻译美学理论对文学翻译进行分析具备合理性。然而,自翻译美学相关概念被纳入文学翻译的研究范围以来,大多数翻译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传统美学所认可的正面美感体验上,对负面美感体验的深入研究较少。开美国侦探小说与现代科幻小说先河的著名作家爱伦·坡以惊悚恐怖的文学作品闻名于世,本文选取爱伦·坡的短篇心理恐怖小说《厄舍府之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曹明伦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如何再现原作中的恐怖美及译者主体性的表现。
    • 李鲜红
    • 摘要: 本文认为,作为诗人,爱伦·坡对事物的看法是宇宙式的。他认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一首圣诗,是“上帝的技艺”,而地球是堕落的世界。在他的时代里,人因受到物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而失去了自身的完整性,因而必须凭借诗人的想象力和语言的魔力,逃离这个世俗的、物质的、理性的世界,到奇特的梦幻世界去领略美的精粹。这个“纯粹的形式美”的世界,虽因诗人心灵无休止的冲突,而染上了太多扭曲了的、病态的、畸形的美,却是诗人所追求的“真中充溢着美”的世界。
    • 徐薇
    • 摘要: 在以“美女之死”为主题的小说中,爱伦·坡凸显了多舛的女性命运、异化的女性生命,并由此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剧。与此同时,坡对女性的悲惨遭遇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鲜明地告知世人,死亡并非是女性的唯一结局。反抗压迫,“向死而生”,是坡赋予女性最珍贵的生命体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