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话学

神话学

神话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5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29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思想战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回世界易经大会暨第十五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等;神话学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叶舒宪、萧兵、赵沛霖等。

神话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5 占比:3.3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129 占比:96.64%

总计:13586篇

神话学—发文趋势图

神话学

-研究学者

  • 叶舒宪
  • 萧兵
  • 赵沛霖
  • 张多
  • 李子贤
  • 杨利慧
  • 谭佳
  • 何力
  • 苏永前
  • 乌丙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丁阳; 田义贵
    • 摘要: 神话作为人类社会建立之初最朴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从无到有”创世神话所揭示出的“一元生二元”哲学内涵,成为科幻电影讨论人机关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在西方神话背景下,人类因禁果获得了自由意志,由此产生了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两组二元对照关系,即性别对照和善恶对照。科幻电影则以此为哲学基础,在未来语境下对人类社会再次解构,从而展开了极具寓言意义的存在性反思,并对现实社会发展以警醒。
    • 沈祖新
    • 摘要: 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中,语言是神话的基础,语言批判延伸出对神话的情境化现实与意识形态的批判。通过诗化与意识形态化的并置,语言成为对神话的抵抗。对语言的执着与钟情是罗兰·巴特神话学的独创之处,也是其大众文化研究的特点所在。在批判精神与知识分子责任感方面,他与法兰克福学派又是一脉相承。
    • 摘要: 神话是原始先民所创作的对特定时期真实情况反映的口头叙事艺术。文化起源神话是神话学的重要类型之一。谷种起源神话作为文化起源的一个类别,在神话学的研究之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多民族谷种起源神话的类型划分研究》指出:谷种起源神话讲述了早期部落或氏族的祖先获得谷种的艰难和不易,表现了原始先民抗争自然的勇气和谋求生存的智慧。根据目前搜集的608篇文本资料,可以将谷种起源神话划分为四个类型,即自然型、赐予型、取种型、创造型。谷种起源神话广泛存在于中国各民族之中,它的分布范围受到历史传承性、语言文化圈、特定地域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谷种神话在各地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原初面貌也已变得模糊不清,通过对分布地域情况的初步了解,能够对此类神话流传的大体情况有所把握,为之后的类型分析与文本研读的准确判断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德冯陆
    • 摘要: 文章重点阐述了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思想如何启发了冯陆、洪煜和阿里·爱尔科特组成的艺术家团队,进而又从符号学的当代语境中阐述“电梯”成为一个描述符号学冒险的绝佳比喻的原因。此外,又分别阐述了三位艺术家是如何分别传达“图象-音乐-文本”这个有机体的。
    • 杨雨霖; 王殿之; 胡小文
    • 摘要: 袁珂先生是中国神话研究成就斐然的学者,一生著书立说 37 部、撰写论文 72 篇,留下学术手稿、手书资料卡数千张,这些珍贵文献及资料都陈列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袁珂神话研究室中。本文对“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学文献及资料数据库”进行构建,通过四个子数据库来展示袁珂先生在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方面的贡献,以期能提供突破陈列场地和文献载体限制的知识服务,为中国古代神话科普和研究提供重要的途径与助力。
    • 张多
    • 摘要: 在2021年学界、业界围绕“元宇宙”的大讨论中,一种未来的互联网形态及其虚拟生活世界呼之欲出。“元宇宙”概念天然地关联到神话学一贯关注的元叙事、宇宙观问题,指向讨论人类对“人之于宇宙”这一基本、终极问题的思考。在既有的创世神话表达库藏中,诸如造天造地、绝地天通、换人种、撑天柱神话都在讨论不同层面上的多元宇宙问题,和虚拟、沉浸、交互、智能的数字宇宙互为映照。“元宇宙”这一概念是否能够变现不是神话学关心的重点,而元宇宙所代表的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则关乎人类未来社会演化带来的心灵、价值和思想图景。
    • 谭佳; 许雨婷
    • 摘要: 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化构建角度考察,以综神话现象为代表,中国网络文学之生成、形态和特征具有当下文明阶段的普遍性,又有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带给中国文学人类学前所未有的知识整合和开辟新视域的契机。综神话由数字媒介时代的亚文化所形塑,与中国特殊的网络文学操作策略有关,受综漫影响而形成了数据库写作和电子游戏化写作模式;具有或诉诸本土化的民族主义强化功能,或与大叙事间隔的文化补偿功能。以综神话的形成、发展特点及态势为线索,可以探寻文学人类学在网络文学研究中的诸多空间和可能性。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 摘要: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态,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应地,民间文学研究也一直相当活跃。《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新设“民间文学研究”栏目,意在给民间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栏目主要刊载民间文学理论探索以及神话学、传说学、故事学、歌谣学、史诗学等方面的新作,介绍各种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民间文学作品,也可以对民间文学资源转化的案例加以分析。为呈现更多研究新成果,特向海内外相关研究者征稿,竭诚欢迎专家学者、青年才俊赐稿。本刊对于学术水平高或者有创新性的稿件,以及有研究课题或基金项目等成果的论文,经评审后将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 刘建波
    • 摘要: 神话搜集整理是民间文学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杨成志、陶云逵、雷金流、马学良、楚图南、徐嘉瑞等主要学者为代表的20世纪上半叶云南彝族神话搜集整理研究,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阐释,采用文本搜集整理、文本与民俗互释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神话学研究的新范式。神话是民族精神的表征和来源,20世纪上半叶云南彝族神话搜集整理研究,作为多民族国家想象的方式和边地问题的解决策略之一,以现代知识生产方式,成为多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话语实践。
    • 张继明
    • 摘要: 在话语层面上,人工智能引发高等教育革命的种种言说建构出一个智能高等教育“神话”,其原因在于智能高等教育背后存在的流行叙事机制。流行叙事作为一种力量,能够影响甚至支配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言行方式。基于多重主客观原因,人工智能重塑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流行叙事,并促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神话”。智能高等教育“神话”遮蔽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本质问题,并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潜在的负面作用。因此,借助“神话学”符号分析理论,揭示智能高等教育“神话”的本质,是高等教育有效改革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