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7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791篇;相关期刊510种,包括求索、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战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等;中国神话的相关文献由65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艳芳、袁珂、赵沛霖等。

中国神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3 占比:20.5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791 占比:79.38%

总计:3516篇

中国神话—发文趋势图

中国神话

-研究学者

  • 周艳芳
  • 袁珂
  • 赵沛霖
  • 叶舒宪
  • 杨利慧
  • 田兆元
  • 萧兵
  • 傅治平
  • 刘明琪
  • 吴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钢; 边晶
    • 摘要: 俄罗斯的中国神话研究历史悠久,百余年间涌现出众多优秀学者,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成果,杨申娜及其译著《山海经》、专著《古代中国神话的形成和发展》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研究发现,《山海经》俄译本准备工作完善,文献整理全面;深入剖析原本结构,详细推敲标题深意;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努力再现原本含义。专著《古代中国神话的形成和发展》综述详尽、论述充分,深刻阐释神话来源,运用跨学科的方法,重视考古发掘作用。探讨杨申娜的中国神话研究成果,对了解俄罗斯的中国神话研究、加强中俄神话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具有积极意义。
    • 廖颖; 陈佩瑶
    • 摘要: 中国神话在国外呈现以语言文字、多媒体传播为主,舞剧、木偶戏等其他方式为辅的多模态译介与传播格局。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各模态相互脱离、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国外受众文化预设不足等问题。因此,提高中国神话的传播力应从提高各模态结合度,让各模态相辅相成,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多模态本土译者;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提高国外受众文化预设能力等几方面着手。
    • 姚卉紫; 李帅
    • 摘要: 中国神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外宣传推广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积极意义,但其目前面临内容零散、传播途径不足、与现代发展结合不充分等困境,限制传播因素诸多。本文借美国“电影宇宙”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探索在跨媒介叙事视角下开发构建中国“神话宇宙”的文化传播模式,以改善中国神话产业生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的多维化交流。
    • 解娅萱; 刘玉平
    •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封神演义》为基础的“封神”文化资源热度一直很高。“封神”IP具有辨识度高、自带流量、价值变现力强等特征,但从其品牌开发现状来看,存在定位不明、内容生产混乱、特色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笔者从文化品牌视角出发,对“封神”IP品牌构建加以思考,得到若干优化策略:明确品牌定位,坚持差异化原则;打造核心产品,促进优质化提升;更新理念和方式,拓展品牌多样化传播。进而以合理路径致力于“封神”IP的品牌构建,促进中国神话IP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双创”。
    • 王宪昭; 熊惠
    • 摘要: 中国神话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库。神话的文化基因主要体现为神话母题的积淀与传承。神话不仅孕育并记忆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会在传承发展中逐渐形成相应的文化基因序列。中国神话文化基因中蕴含着敢于创新、勇于创造、文化担当、勤劳追梦等一系列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传统智慧。在当今中国神话传统文化基因的发掘、传承与文化实践中应秉持科学态度,通过神话大数据建设、知识图谱构建等新方法,强化神话中优秀文化基因的文化实践价值。
    • 侯佳序
    • 摘要: 中国神话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并在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而当下影视中神话重构的现象逐渐增加.根据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探讨,可以得知,影视作品根据当代价值理念和人们思维想法的变化出发,神仙角色从形象到故事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思考方式.
    • 邱赛
    • 摘要: 神话传说体现了原始部落人民的思想意识以及对自然界的初步认识,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倾向和价值观取向。中国神话中受人讴歌的神或人多为舍己为民的圣贤形象,人也渐趋神性化,而希腊神话中处处体现的是人性化,他们自由奔放,心中充斥着利己主义。通过对比中国神话与西方的希腊神话,分析其中体现的神性与人性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以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隔阂。
    • 侯佳序
    • 摘要: 中国神话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并在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而当下影视中神话重构的现象逐渐增加。根据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探讨,可以得知,影视作品根据当代价值理念和人们思维想法的变化出发,神仙角色从形象到故事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思考方式。
    • 黄悦
    • 摘要: 在网络文学这种被传播技术催生的类型文学中,中国神话化身玄幻题材重新引发热潮.相比于“五四”以来主导“新文学”的启蒙立场和精英话语,类型文学中的神话创作热潮分化为不同流派,其中既有继承了浪漫主义神话观的“拟宏大叙事”,也有偏重于在现实语境中制造断裂奇观的“奇幻乌托邦”,还有注重营造读者心理体验的“英雄历险式”爽文.这种分化源自网络文学内在生产机制的转变,也反映出创作和接受主体的新特点.从神话传承传播的角度来看,在网络文学中复活的神话呈现出碎片化和扁平化的特点,经过提炼的神话意象和神话符号被重新组合,用以建构一个现实之外的异界,不仅突破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打破了文化传统的隔膜.但降维的神话并非必然通往没落和虚无,相反,是对古老神话深层心理结构和情感认同功能的一种变形式呈现,体现出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民间文学”的独特社会功能.
    • 周星; 方力
    • 摘要: 近年"奇幻"题材在中国电影创作领域成为热点,从艺术现象学研究的角度透视,则可以看出与其全球类型拓展相关的根本因缘所在.以历史性的纵向视角来看"奇幻"的宽阔包容性,关乎中国神话/奇幻类别的电影创作早已有之.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而命名为"武侠神怪片"的神话奇幻呈现,曾经形成一时风潮.现代意义的"奇幻电影"复兴并不久远.新世纪以来,虚拟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拓展运用,使全球"奇幻"热潮迅速兴起,并给予"奇幻电影"新的阐释.新世纪后的生产与传播,本土类型受到"全球化"工业浪潮下奇幻电影美学范式演化普及的影响,形式上运用大量电脑虚拟数字特效来进行空间场景搭建,叙事上所创造的空间表达又以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色为依托,力图构建关于自我的叙事范型与民族想象.因此,新世纪"奇幻电影"有了更多的题材类别,而叙事形式与价值内涵的持续深化开掘,也使得该类别所蕴藉的内在价值得以不断凸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