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苯教

苯教

苯教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5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史、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5033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西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中国藏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7年首届中国民族学青年学者论坛等;苯教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才让太、刘志群、阿旺嘉措等。

苯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4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033 占比:99.22%

总计:55468篇

苯教—发文趋势图

苯教

-研究学者

  • 才让太
  • 刘志群
  • 阿旺嘉措
  • 孙林
  • 张慧
  • 张昌富
  • 杨黎浩
  • 班班多杰
  • 尕藏扎西
  • 德倩旺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黎浩
    • 摘要: 伏藏是苯教文献两种主要流传方式之一。对于苯教文献埋藏为伏藏,苯教认为主要为止贡赞普与赤松德赞灭苯所致,而佛教则认为主要是苯教徒伪托埋藏所致。得以埋藏的伏藏最早发掘始于公元913年,其后络绎不绝,形成北藏、南藏、中藏、康藏和新藏等五大组成部分。
    • 汪雪
    • 摘要: 青海地区吐蕃统治时期墓葬出土的棺板画中,绘制有身着翻领袍服的长袖舞图像,这一舞蹈是具有标识性的吐蕃舞蹈种类,在苯教丧仪中,具有“降魂”的巫舞功能。敦煌壁画中的这类舞蹈具有将逝者灵魂召回,超荐往生极乐世界的宗教意义,其本质是佛教往生思想与苯教救赎思想的结合。翻领袍服的长袖舞在敦煌地区的发展衍变呈现出两种主要趋势,一是承袭其服制,但袍服穿法变革为袒右式,是当代藏族民间舞的前身;二是承袭其“降魂”功能,穿着圆领长袖舞服,成为民间丧仪中的引魂巫舞。
    • 索朗
    • 摘要: 文章主要总结分析了苯教音乐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重点梳理和介绍近期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总体上介绍了苯教音乐研究现状。最后,从学术理论和个案研究的方法,讲述了苯教音乐研究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
    • 更合才让
    • 摘要: 苯教文献中有“帕·辛饶弥沃”和“敦巴•辛饶弥沃切”两种写法。其中“帕•辛饶弥沃”出现于敦煌古藏文文献及《噶塘蚌巴奇苯教古文书》等10世纪前的文献中;而“敦巴·辛饶弥沃切”则出现在10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本文主要探讨敦煌文献P.T.1068、P.T.1134、P.T.1136、P.T.1194、P.T.1289和IOL Tib J 731等中记述的帕·辛饶弥沃和他举行仪轨的地域,信众的种姓,以及其他苯波与敦巴·辛饶之间的区别。根据敦煌残卷中反复出现的帕·辛饶弥沃、神名、土邦名等内容与《噶塘蚌巴奇苯教古文书》中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发现这些文书中的地名、土邦名、苯波均菆见于卫藏地区。且公元10世纪之后文献中有“敦巴·辛饶弥沃切”及其诞生地“大食沃摩隆仁”之记载,而之前的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则很难看到类似记述。
    • 曹忠文
    • 摘要: 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是生活在甘肃南部及川北接合地带的一支独特部族,由于地处汉藏之间,其部族文化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鲜明特点。白马藏族每年正月都要举行隆重的池哥昼表演,其源头为苯教驱魔撵鬼的仪式,在3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完全融入本族文化的血脉之中,并赋予了许多新的文化内涵。2008年,池哥昼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项目,进一步加强池哥昼的传承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 朝告才让
    • 摘要: 以往对藏族宇宙观的研究聚焦在佛教经典《俱舍论》与雍仲苯教经典《斯巴佐普》上,认为这两部经典对传统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甘青川地区民间收藏苯教古籍文献大量问世,给藏族宇宙观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藏族宇宙观的实际内容远大于佛苯经典《俱舍论》和《斯巴佐普》,尤其三界宇宙观对藏族传统地理方位、民居建筑结构、民间文化创造模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藏族宇宙观以多种文明互动交流为基础,以契合本土观念为主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宇宙认知体系。
    • 龙珠多杰; 王晓晶
    • 摘要: 苯教建筑是藏族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附于苯教传承下来的建筑传统和营造理念,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及重要物质载体.但由于佛教在藏区的广泛传播,造成完整的早期苯教建筑布局和形制已很难找寻.在建筑遗址和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完整、准确地描述早期苯教建筑的真实面貌是困难的,但现有的一些文献资料和建筑实体,使我们追溯早期苯教建筑形态成为可能.本研究从原始苯教和雍仲苯教的历史分期入手,尝试对苯教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勾画,认为苯教建筑文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原始苯教(笃苯)时期用于聚集祭祀的"杜耐"建筑与建于山顶的堡寨建筑是藏族传统建筑的滥觞;"赛康"建筑形制的出现标志着苯教建筑文化正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独特的藏族宗教建筑元素;佛教传入吐蕃后,与苯教进行了碰撞和交融,最终形成了具有佛、苯兼具的宗教建筑文化.就建筑史的视角而言,苯教建筑是藏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根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苯教建筑堡寨、赛康的根基之上才能产生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举世瞩目,多元文化交融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因此,对苯教宗教建筑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自成体系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
    • 樊晓莹
    • 摘要: 在佛教传播、兴盛之前,苯教在吐蕃已存在、发展了上千年。对苯教的探究是研究“雪域”文明产生和历史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苯教作为西藏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最能反映出藏族文化的独有特征。针对2019年在丁青县孜珠寺开展的田野调查为例,梳理了苯教在丁青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概况,分析了孜珠寺在该地区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影响。
    • 班玛央宗
    • 摘要: 白马藏族主要指生活在甘肃省文县,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的藏族,白马藏族地区民歌种类十分丰富,有劳动歌、酒歌、祭祀歌、情歌、婚嫁歌等,其中“玛知”歌独具特色本文以白马藏族地区流传的“玛知”歌为切入点,以文县铁楼藏族乡、九寨沟县草地乡的“玛知”歌为例,探析白马藏族称谓的由来、白马藏族“玛知”歌的类型,以及“玛知”歌的成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