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含量
多酚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园艺、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7077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中国蜂业、安徽农业科学、广东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等;多酚含量的相关文献由1117位作者贡献,包括宋薇、王华、刘春侠等。
多酚含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077篇
占比:99.87%
总计:67167篇
多酚含量
-研究学者
- 宋薇
- 王华
- 刘春侠
- 吴斌
- 周荣锋
- 庄亚东
- 张媛
- 李晓蕾
- 杨俊
- 王齐
- 袁锐波
- 贺与平
- A.赛德尔
- B.图尔默
- C·安德烈
- R.胡芬
- S.霍贝卡
- T.埃克尔
- 丁燕玲
- 吴腾
- 孙静贤
- 宛晓春
- 寇忠京
- 常建军
- 徐向峰
- 徐少华
- 房玉林
- 扎木则仁
- 李广涛
- 李照
- 李红锐
- 王增利
- 王敏
- 蔡亚
- 陈卫
- 陈彤
- 魏文平
- 鲍涛
- 黄相中
- B·A·安德森
- B·D·格拉齐尔
- C·V·恩沃苏
- D·J·豪斯曼
- E·J·怀塔克雷
- E·J·韦塔克雷
- FU Yu-fan
- HU Chun-xia
- H·H·施米茨
- H·M·盖耶
- I·K·库珀
-
-
田建华
-
-
摘要:
以没食子酸为校正标准,采用Folin-Cocalteu比色法测定沙棘叶中多酚含量,通过最大吸收波长、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试验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760 nm处,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10 mg/mL~6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的重复性好(RSD为1.44%),稳定性好(RSD为0.21%),回收率高(RSD<5%),操作简单方便,检测成本相对较低,可进一步应用到实验室内部或企业日常质量控制等场合。用该方法测得多种沙棘叶多酚含量为7.99%~14.69%,表明沙棘叶富含多酚,作为茶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
-
李丹
-
-
摘要:
黑果花楸,学名黑涩石楠,又名野樱莓、不老莓等,为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阔叶灌木、浆果型果树,原产地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集食用、药用、园林、生态价值于一体。黑果花楸鲜果中黄酮含量为0.2%~0.3%、花青素含量为0.5%~1%和多酚含量为2%~3%,均较高,适合开发制作果汁、果酒、果酱、罐头、果脯等保健饮料和食品,还可以提取花青素等物质.
-
-
肖淦泓;
王敏;
侯传丽;
廖林锋;
张颖;
任娇艳
-
-
摘要:
该研究旨在探究在模拟物流条件下蓝莓、树莓和接骨木莓提取物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循环变温法模拟陆地物流运输条件[30°C(7 h)→35°C(6 h)→45°C(5 h)→55°C(5 h)→60°C(1 h)→30°C(7 h)],Folin酚法测定不同物流时间下浆果提取物多酚含量,2,2-联苯基-1-苦基肼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活性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评价不同物流时间下浆果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骨木莓提取物、蓝莓提取物和树莓提取物初始多酚质量分数分别为14.96%、5.11%和2.53%,随着循环时间的积累,仅接骨木莓提取物多酚含量显著升高;三者DPPH·清除活性均降低,总IC50增长率均超过20%;接骨木莓提取物、树莓提取物和蓝莓提取物ORAC波动较大,其Trolox当量分别下降62.76%、32.74%和19.72%。模拟物流温度变化与时间积累会影响蓝莓提取物、树莓提取物和接骨木莓提取物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活性稳定性依次为树莓<蓝莓<接骨木莓,ORAC稳定性依次为蓝莓<接骨木莓<树莓。
-
-
程杏安;
刘欣;
张汉辉;
东方云;
王彩云;
李恒谦;
吕晓静;
李俊杰;
邹启文;
蒋旭红
-
-
摘要:
[目的]研究毕节市刺梨果肉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单酶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多酚,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测定了毕节市不同地区野生和贵农品种刺梨的多酚含量及出汁率,分析了不同地区与品种间多酚含量与出汁率的差异。[结果]单酶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30°C,提取时间80 min;乙醇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0,提取温度40°C,提取时间50 min。毕节市38个地区的多酚含量在9.57%~44.42%;黔西县、金海湖新区和大方县的贵农5号多酚含量均高于野生品种,金沙县、赫章县和纳雍县的野生品种多酚含量均高于贵农品种。毕节市38个地区刺梨出汁率在35.30%~83.00%;其中金沙县、黔西县和纳雍县的野生品种出汁率均低于贵农5号。[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毕节市刺梨多酚的提取工艺、区域种植与品质挑选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
余芳;
梁点点;
王雪
-
-
摘要:
在常温、4°C冷藏、-18°C冷冻条件下,以普通塑料袋包装、进口塑料袋包装、铝箔袋包装三种包装,采用9种不同贮存方式分别贮存辣木茶,考察不同贮存方式对辣木茶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辣木茶最佳贮存方式为4°C冷藏条件下以进口塑料袋包装。
-
-
孙雨晴;
吴伟杰;
钟石;
霍进喜;
朱俭勋;
郜海燕;
李有贵
-
-
摘要:
为优化桑黄子实体中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考察实验,分别考察了桑黄子实体的粉碎粒度、提取溶剂、提取方式、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黄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在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后,进一步考察该提取条件下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桑黄多酚的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中间精密度等参数,最后利用该提取测定方法测定10份浙江产区的不同生产批次的桑黄子实体的多酚含量。结果显示,粉碎粒度为过三号筛、料液比1∶100(质量体积比)、50%乙醇70°C水浴回流3 h是桑黄多酚的最优提取条件。该提取条件下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同批次桑黄样品的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中间精密度均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用该方法测定的产自浙江省的10批桑黄样品多酚含量为3.98%~8.54%。以上研究结果为浙江产区桑黄的多酚含量测定提供方法学依据和参考。
-
-
李孔会;
廖森泰;
邹宇晓;
李倩
-
-
摘要:
[目的]测定不同年份番石榴叶茶的理化性质,分析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稳定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番石榴叶茶的香气成分;经乙醇浸泡、超声辅助,浓缩得到番石榴叶茶中多酚提取物,水提醇沉得到多糖提取物,分别以福林酚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多酚和多糖含量;通过评价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析番石榴叶茶的功能活性变化规律.[结果]从2018、2019年两种番石榴叶茶分别检测到69、52种香气成分,多酚含量分别为34.23、40.93 mg/L,多糖含量分别为11.36、6.95 mg/g;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30 min)分别为57.62%、60.1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45 min)分别为70.49%、93.58%,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30 min)分别为22.48%、23.55%;两种番石榴叶茶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4.66%、79.96%.[结论]番石榴叶茶中含有茶叶特有的香气成分,且贮藏时间越长多酚含量越少,而多糖含量越多,茶叶冲泡时间为30~45 min时抗氧化活性最强,贮藏更久的2018年番石榴叶茶显示更强的降血糖活性.
-
-
康超;
刘凤听;
刘云芬;
韦露湘;
伍淑婕
-
-
摘要:
为给芒果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芒果核为原料,研究桂七、贵妃、台农、金煌芒、玉芒和象牙芒六个品种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玉芒芒果核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31和1.07 mg/g,金煌芒、台农、桂七、象牙芒、贵妃芒果核中的多酚含量分别为4.20、4.10、3.96、3.86、3.82 mg/g,其黄酮含量分别为0.95、0.88、0.92、0.96、0.75 mg/g;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玉芒芒果核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90.1%和83.9%.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相关(P<0.05),不同品种芒果核中多酚、黄酮含量高低与其抗氧化活性呈正效应的量效关系,且黄酮对芒果核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大,其含量的变化有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芒果核抗氧化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
-
庞海月;
吴黉坦;
张书迪;
黄立森;
旦真次仁;
陈芳芳;
王贵弘;
陈煜沛
-
-
摘要:
目的:耳柄蒲儿根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水萃取法、大孔树脂AB8吸附和50%乙醇溶剂洗脱方法获取耳柄蒲儿根萃取物;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检测耳柄蒲儿根萃取物多酚含量;通过总抗氧化能力(ABTS试剂盒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一氧化氮(NO)清除能力以及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氧化损伤测定,4项指标测定耳柄蒲儿根萃取物的抗氧化损伤作用能力.结果:测得该萃取物总酚含量为53.21μg GAE/mg,耳柄蒲儿根萃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为5.359 mmol/g,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值)为0.52±0.02 mg/mL,在1 mg/mL浓度时对NO自由基的相对清除率为6.68%,在浓度为0.08 mg/mL时对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受到的APAP诱导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耳柄蒲儿根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
-
孙思胜;
张晓娟;
马传贵;
李光辉;
张化阁;
何静
-
-
摘要:
为探索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熏蒸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夏黑葡萄低温下(4±0.5)°C保鲜的效果,以新鲜夏黑葡萄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K组、0.5、1.0、1.5 μL/L和2.0 μL/L 4种浓度的1-MCP处理组,在低温(4±0.5)°C贮藏的66d期间取样对果实的感官品质、腐烂率、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多酚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在整个低温贮藏期间有效地延缓了夏黑葡萄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和多酚含量的下降,降低果实的腐烂率.相对较低或较高浓度的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均不利于夏黑葡萄在低温下的贮藏,以1.0 μL/L 1-MCP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处理的效果最好.
-
-
JIANG Shan;
江珊;
ZHANG Yi;
张溢;
SUN Pei-dong;
孙培冬
- 《第十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采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和水4种溶剂提取黄香楝树皮中的活性成分,并将乙醇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极性分级,然后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甲醇、乙醇提取物中酚类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总酚含量分别为58.59、50.47mg/g.;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对DPPH·、·OH、H2O2的清除率均大于90%;将黄香楝的乙醇粗提物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级后发现,水部的多酚含量及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以此可推断黄香楝树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与其中所含多酚相关.
-
-
-
-
-
-
白鸽;
郭玉蓉;
陈磊;
张晓瑞
- 《中国园艺学会现代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暨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红色面积不小于80%和红色面积大不于20%的'富士'苹果为材料,分析两种样品在冷藏期间,品质、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测定冷库贮藏期间苹果的理化指标、总酚含量及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苹果多酚组成成分变化.结果发现,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持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持续升高;总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为下降-升高-下降,多数单体酚含量变化与总多酚含量变化一致,且二者含量均在贮藏第100天时达到峰值;PAL活性在贮藏第100天时出现峰值,而PPO活性峰值则出现在贮藏第50天时,POD活性在贮藏第1 50天时出现峰值.3种酶活性的变化与多酚含量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结果表明, '富士'苹果进行冷库贮藏,贮藏第100天左右时营养价值最高,达到最佳食用时期.
-
-
Yang Jian;
杨健;
Guo Zan;
郭赞;
Hao Minghui;
郝明慧;
Yuan Chunlong
- 《第八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以自制的葡萄籽超微粉面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单宁沉降法测定了面膜中的多酚含量,用生物酶法测定葡萄籽超微粉面膜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性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从而对葡萄籽超微粉量的面膜的美白及抗衰老功效进行评价,为开发葡萄籽超微粉面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超微粉面膜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最高可达30%左右,且面膜酪氨酸酶抑制率与多酚含量或超微粉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葡萄籽超微粉面膜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29.8%~53.5%,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46.3%~53.5%,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0.0%~5.1%.进一步说明超微粉面膜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美白作用,在满足面膜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多添加超微粉的量.
-
-
LI Guo-wei;
李国薇;
FAN Ming-tao;
樊明涛;
WANG Sheng-li;
王胜利;
RAN Jun-jian;
冉军舰
- 《2012年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研究探讨酵母菌对苹果酿造过程中多酚含量和组成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苹果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以富士苹果为原料,以l#(WLP775),2#(#4766 cider),3#(EXCE-SP),4#(HARM-N°5)四种酵母为发酵菌种,通过对这四种酿酒酵母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对多酚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不同酵母对苹果发酵液中多酚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影响不大,但对鲜酒中多酚组成却有不同的影响.酵母l#(WLP775)、2#(#4766 cider)发酵的苹果酒F1#、F2#在多酚组成上差异较大,抗氧化能力上差异亦较大;酵母3#(EXCE-SP)、4#(HARM-N°5)发酵的苹果酒F3#、F4#在多酚组成上差异较小,抗氧化能力上差异亦较小.
-
-
罗凡;
费学谦;
王超;
郭少海
- 《中国粮油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提取和分析了3个产地油茶籽中多酚的含量和组成.研究发现油茶籽中的多酚主要分布于壳和粕中.其中三个产地油茶籽油中的多酚分别为14.12、14.09、12.33μg/g;油茶饼粕中三形态总酚分别为651.18、1659.42、1548.75μg/g,油茶籽壳中三形态总酚分别为915.38、1619.07、1564.90μg/g.三产地油茶饼粕和壳中不同形态的酚抗氧化性都较高,其中四川内江油茶饼粕中结合态多酚的抗氧化性最强,其氧化抑制率为97.95%.三产地油茶饼粕的结合态多酚中均测到了苯甲酸,含量分别为286.30、111.70、219.46μg/g,且含量均较高,分别为所测到结合态酚酸总量的56.36%、39.56%、49.38%,三产地油茶籽壳中多酚的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其中在江西宜春油茶籽壳中三种形态多酚中分别占到38.73%、26.67%、72.43%,在安徽歙县油茶籽壳中三种形态多酚中分别占29.80%、22.18%、79.90%,四川内江油茶籽壳中三种形态多酚中分别占39.90%、32.18%、87.26%.
-
-
罗凡;
费学谦;
王超;
郭少海
- 《中国粮油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提取和分析了3个产地油茶籽中多酚的含量和组成.研究发现油茶籽中的多酚主要分布于壳和粕中.其中三个产地油茶籽油中的多酚分别为14.12、14.09、12.33μg/g;油茶饼粕中三形态总酚分别为651.18、1659.42、1548.75μg/g,油茶籽壳中三形态总酚分别为915.38、1619.07、1564.90μg/g.三产地油茶饼粕和壳中不同形态的酚抗氧化性都较高,其中四川内江油茶饼粕中结合态多酚的抗氧化性最强,其氧化抑制率为97.95%.三产地油茶饼粕的结合态多酚中均测到了苯甲酸,含量分别为286.30、111.70、219.46μg/g,且含量均较高,分别为所测到结合态酚酸总量的56.36%、39.56%、49.38%,三产地油茶籽壳中多酚的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其中在江西宜春油茶籽壳中三种形态多酚中分别占到38.73%、26.67%、72.43%,在安徽歙县油茶籽壳中三种形态多酚中分别占29.80%、22.18%、79.90%,四川内江油茶籽壳中三种形态多酚中分别占39.90%、32.18%、87.26%.
-
-
- 南通波涛化工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9.08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含量双酚S转化成高含量双酚S的方法,将含水量为4wt%~6wt%的低含量双酚S加入烧瓶中,然后向烧瓶中加入均三甲苯,加完后升温回流脱水,去除双酚S中的水分;水分去除后,将烧瓶降温,然后依次向烧瓶中加入醇类溶剂和磺酸类催化剂,继续回流反应6~8小时;回流反应结束后,取样分析,4,4'‑二羟基二苯砜的含量达到94~95%时,停止反应,减压回收醇类溶剂;最后,向含量为94~95%的4,4'‑二羟基二苯砜中,加入异丙醇和异戊醇的混合醇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4,4'‑二羟基二苯砜含量达到99~99.8%的高含量双酚S。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高产品利用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
-
-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8.0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和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物修饰电极及其在同时测定水中2,7‑萘二酚和双酚A含量的应用。所述的β‑环糊精/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S1.制备β‑环糊精/石墨烯复合物;S2.将所述的β‑环糊精/石墨烯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制成分散液;S3.取分散液滴加在玻碳电极表面,干燥后即得β‑环糊精/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该复合物修饰电极能够同时测定水中2,7‑萘二酚和双酚A的含量;且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
-
-
- 南通波涛化工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8-05-29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含量双酚S转化成高含量双酚S的方法,将含水量为4wt%~6wt%的低含量双酚S加入烧瓶中,然后向烧瓶中加入均三甲苯,加完后升温回流脱水,去除双酚S中的水分;水分去除后,将烧瓶降温,然后依次向烧瓶中加入醇类溶剂和磺酸类催化剂,继续回流反应6~8小时;回流反应结束后,取样分析,4,4'‑二羟基二苯砜的含量达到94~95%时,停止反应,减压回收醇类溶剂;最后,向含量为94~95%的4,4'‑二羟基二苯砜中,加入异丙醇和异戊醇的混合醇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4,4'‑二羟基二苯砜含量达到99~99.8%的高含量双酚S。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高产品利用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