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酮含量

黄酮含量

黄酮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54660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西北植物学报、药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药学会第十三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等;黄酮含量的相关文献由143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庆富、刘友平、张鑫等。

黄酮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7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4660 占比:99.55%

总计:54907篇

黄酮含量—发文趋势图

黄酮含量

-研究学者

  • 陈庆富
  • 刘友平
  • 张鑫
  • 王福
  • 陈林
  • 陈鸿平
  • 赵钢
  • 曹福亮
  • 汪贵斌
  • 于新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铭守; 高亦昕; 石彦国; 刘琳琳; 孙冰玉; 朱秀清
    • 摘要: 本文以红豆、黑豆、黄豆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响应面优化试验,制作并优化杂豆酸豆乳制作工艺,评价消化对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豆酸豆乳最佳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7.2%,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添加量0.63 g/L,发酵10 h,此工艺下,感官为88.1分。胃液消化后,杂豆酸豆乳较未消化的样品总酚、总黄酮含量增长了25%和61%,肠液消化后增加了51%和22%;未消化时,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分别为47.71%、20.53%、41.45%、0.22,胃肠液消化后各抗氧化指标分别上升了35.0%、48.1%、43.1%、27.3%,其还原力在肠液消化后较胃液消化降低10%,但仍高于未消化。样品消化后总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黄酮与还原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杂豆酸豆乳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 李秀娥; 郑巧佳; 张蕊; 刘伟; 吴其平; 李维焕; 程显好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及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在PDA、GPY、GPC、麦芽、麦麸以及胡萝卜培养基等6种基本培养基上接种桑黄进行发菌培养,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含水量、干湿重及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优培养基。结果:6种基本培养基均能被桑黄利用,其中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GPY和麦麸培养基的菌丝体黄酮含量整体较高,培养至第15天,胡萝卜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黄酮含量增加显著,跃居第一,6种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黄酮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 孙威; 陈轩
    • 摘要: 以葛根重组米为研究对象,籼米和碎米重组米为对照,研究了3种米的蒸煮特性、糊化特性、扫描电镜(SEM)结构以及营养物质黄酮的含量。发现葛根重组米与未添加葛根粉的碎米重组米相比,吸水率、膨胀率分别增加20.78%和17.57%,米汤的固体溶出物含量增加6.1%,糊化温度显著低于籼米,微观结构上淀粉颗粒明显减少,内部结构更均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了葛根重组米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米粉粒径0.25 mm、提取温度70°C、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葛根重组米的总黄酮含量为0.13 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提取的黄酮进行葛根素含量测定,测得葛根素的纯度为76.9%,表明葛根重组米所含黄酮类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 李丹
    • 摘要: 黑果花楸,学名黑涩石楠,又名野樱莓、不老莓等,为蔷薇科腺肋花楸属落叶阔叶灌木、浆果型果树,原产地在美国的东北部地区,集食用、药用、园林、生态价值于一体。黑果花楸鲜果中黄酮含量为0.2%~0.3%、花青素含量为0.5%~1%和多酚含量为2%~3%,均较高,适合开发制作果汁、果酒、果酱、罐头、果脯等保健饮料和食品,还可以提取花青素等物质.
    • 马艳梅
    • 摘要: 本文就烹饪方式的不同对于不同蔬菜的黄酮含量的变化展开论述,分析了黄酮类物质对于人体的益处,展开实验探索,得出了不同烹饪方式下的不同蔬菜当中的黄酮含量变化。人的饮食中除了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外,还包括了多种非营养素成分。由于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因此,国内外的营养学家和食品卫生专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代谢物,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类物质。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素,在许多植物中都有较好的生理和药用功能。
    • 邢珍闻; 师改霞; 张新宇; 毕润泽; 王佳晨; 王慧芳; 宋永波
    • 摘要: 以艾叶燃烧产物中的黄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提取和发酵,确定发酵工艺对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实验,根据标准曲线测定其黄酮含量从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15、接种量1.0 mg、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5°C的工艺条件下,艾灰发酵液中黄酮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48.8%。
    • 郑冉; 黎瑞源; 吕丹; 郑俊青; 石桃雄; 陈其皎; 陈庆富
    • 摘要: 为揭示影响苦荞籽粒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获得高黄酮含量的苦荞种质,该文以"小米荞×晋荞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采用酶标仪检测籽粒黄酮含量,调查了百粒重、籽粒长宽比、株高、分枝数及籽粒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探究籽粒黄酮含量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不同粒色、不同粒型苦荞株系的籽粒黄酮含量的差异,基于聚类分析筛选了高黄酮含量和高产优异株系.结果表明:(1)父本'晋荞2号'的籽粒黄酮含量、籽粒产量、百粒重和籽粒长宽比均极显著高于母本'小米荞';RILs群体中籽粒黄酮含量的范围是1.34%~3.05%,变异系数为12.23%;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9.38%~25.17%,其中籽粒产量最大,百粒重次之,籽粒长宽比最小;籽粒黄酮含量和产量性状呈现连续地近似正态分布,并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现象.(2)苦荞籽粒黄酮含量与产量性状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籽粒产量与百粒重、株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3)不同粒色和不同果壳类型的株系间籽粒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4)在欧式距离为17.6~20.6处,219个株系可聚为6类,其中C3类群和C6类群籽粒黄酮含量最高,均值分别为2.39%和2.35%,C2类群在籽粒产量、株高、分枝数、百粒重、籽粒长宽比等方面表现良好.
    • 肖贤; 李丽; 李琳玲; 查三省; 袁红慧; 邓坤; 程水源; 程华
    • 摘要: 为探究有机硒叶施处理对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4年生大田银杏幼苗为试材,设置CK、T1—T6共7个叶施处理,分别为无肥、有机硒(0.835 g/L)、低浓度矮壮素(1 g/L)、高浓度矮壮素(2 g/L)、低浓度矮壮素(1 g/L)+有机硒(0.835 g/L)、高浓度矮壮素(2 g/L)+有机硒(0.835 g/L)、磷酸二氢钾(3.335 g/L)+有机硒(0.835 g/L),进行叶施1次和2次处理,测定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变化,并分析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T1处理对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优;有机硒叶施1次处理下6月30日、8月1日、8月15日、8月31日和9月15日采样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CK分别提高36.71%、4.93%、19.28%、21.91% 和17.68%;有机硒叶施2次处理下8月1日、8月15日、8月31日和9月15日采样的银杏叶总黄酮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44.02%、39.86%、6.29%和27.35%.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喷施有机硒(T1)后银杏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异黄酮合成酶(IFS)、黄酮合成酶(FS)、黄烷酮3-羟化酶(F3H)、黄酮醇合成酶(FLS)、柚皮素2-氧戊二酸3-双加氧酶(FL3H)、槲皮素O-甲基转移酶(OMT)、类黄酮3′,5′羟化酶(F3′5′H)等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升,其中PAL、C4H、OMT和CHI等基因的表达高峰提前到达,4CL、CHS和FLS等基因则一直保持较高表达水平.有机硒与矮壮素联合喷施能有效促进银杏叶黄酮合成关键基因的提前表达,并维持较高水平,进而促进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提升.
    • 黄建梅; 蔡庆群; 丘振文
    • 摘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指毛桃中6个黄酮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的五指毛桃中芹菜素等6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别并作聚类分析.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1:1)溶液,B为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5 nm,柱温为30°C,流速为0.5 mL·min-1,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6个黄酮化合物均能实现完全分离,且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8.53%~100.15%;不同产地五指毛桃中的6个黄酮类成分含量具有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五指毛桃具有明显的产地聚类特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并且分析时间短,适合五指毛桃的含量测定,且因不同产地质量差异明显,可以通过产地优选来保证五指毛桃来源的质量稳定性.
    • 崔顺立; 侯名语; 胡晓辉; 陈静; 刘立峰
    • 摘要: 植物体内酚类小分子物质促进发根农杆菌Ri质粒毒性区(Vir)活化,从而启动发根农杆菌的转化.选用黄酮含量在408~677μg RTE/g FM间的花生种子.侵染时花生种子的子叶黄酮含量在495~1038μg RTE/g FM之间.花育51号的诱导率最高,为71.0%,根系干质量为0.047 g/根系.相关分析表明,发根农杆菌侵染时的花生黄酮含量与发根诱导率两者间呈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为发根农杆菌转化花生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