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8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1篇;相关期刊44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早期教育(教师版)、教育导刊(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妇幼保健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同伴交往的相关文献由1205位作者贡献,包括卢乐珍、本刊编辑部、庞丽娟等。

同伴交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4 占比:91.8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91 占比:7.71%

总计:1180篇

同伴交往—发文趋势图

同伴交往

-研究学者

  • 卢乐珍
  • 本刊编辑部
  • 庞丽娟
  • 张乾一
  • 房欲飞
  • 武建芬
  • 江琳
  • 付小平
  • 刘金荣
  • 周宗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丽婷
    • 摘要: 【活动理念】1.理论基础(1)Thomas Gordon的“我信息”你信息:主观评价,包含责备、批判、嘲笑、批评等拒绝类信息。容易使矛盾升级。我信息:客观陈述事实,富含友善、尊重,真实一致表达自己的感觉与经验,不评价,让同伴了解自己的感受。包括具体客观地描述对方行为、自己的内心感受、对自己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 廖钦; 岳彩镇
    • 摘要: 目的:社交退缩行为是儿童在熟悉的社会情境下出现的各种独处行为,是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内隐性问题行为。同伴交往能力不足被认为是影响幼儿产生社交退缩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入手探究其与幼儿社交退缩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丰富。方法:采用“幼儿社交退缩家长评问卷”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对29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1) 幼儿同伴交往与社交退缩在不同父母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与社交退缩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根据同伴交往不同维度对社交退缩进行讨论分析,发现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社交退缩行为具有预测作用,从而提出教师、父母以及儿童三个角度的教育建议。
    • 沈倩倩
    • 摘要: 【活动理念】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混乱。高一学生渴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寻找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在高中生同伴交往过程中,因性格不同而导致的人际冲突时有发生,学生生活学习中诸多因素的变化推动着事件的阶段性进展,这考验着个体在冲突应对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求助资源的选择。00后学生习惯使用单一应对策略,可能导致事态发展恶化,从而厌学或自我封闭。
    • 匡明霞
    • 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幼儿园各类群体活动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营造了丰富的环境,其中跨班级、跨年龄段的艺术小社团,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自主的艺术创作空间,发展了幼儿的艺术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同伴交往、合作、互助、分享、关爱的机会。在艺术小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多种培养策略,以正向引导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 沈小翠; 达菲菲
    • 摘要: 小学阶段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同伴交往是小学生最基本的人际发展需求,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老师了解小学生同伴交往特点和交往中不良心理表现,清晰小学生同伴交往特点以及提升的有效策略,更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也为家长的教养方式的调整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
    • 谢芃
    •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摘要: 荀子曰:"人之生,不能无群。"同伴关系作为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儿童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若离开同伴群体,儿童将难以成长为一个完整、合格的社会成员。然而,当今社会,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去年,河北衡水一学生因为觉得同学"平时影响了自己学习",便偷偷篡改了其高考第一志愿,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 墨妈
    • 摘要: 一向自信的墨小宝,最近总喜欢追着我问:“妈妈,我是不是也最棒?”一个“也”字让我意识到,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里,开始萌发出对同伴的关注,开始通过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来评价自己。因此,本月我们以“这就是我”为主题,希望通过精心挑选的31个活动方案,用探究的方式帮助小宝,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自己,构建充满自信的“我”。
    • 李迅
    • 摘要: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大事,有人将其称为“人生第一道分水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也有其阶段性特点,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可塑性的第一次爆发在六岁前,是大脑神经发育最快速的阶段,此时神经突触快速生长,需要通过游戏、同伴交往获得大量视、听、说、触等感官刺激;大脑的可塑性第二次爆发是在青春期,大脑(包括额叶这个大脑的“指挥部”)最终发育成熟。青春期,孩子们在各种困惑和角色混乱中不断调节,逐渐建立自信心、自我同一性(自我意识、身份认同),最后确立自我。我们常说,如果家长在孩子六岁前疏于教养的话,那么青春期就是引导和帮助孩子找到自我、建立自信的第二次重要机会,而中考就是这一时期孩子将经历的重要成长性事件。
    • 黄令柱; 郭倩倩
    • 摘要: 【活动背景】小学生成长到中高年级,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处理问题时,多从自己出发,表现出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设计活动体验课。老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结果,学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积极乐观地友善沟通,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