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馏

分馏

分馏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89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79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地球化学、炼油技术与工程、石化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等;分馏的相关文献由3903位作者贡献,包括钟学明、魏志强、张国华等。

分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16.1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63%

专利文献>

论文:1579 占比:83.24%

总计:1897篇

分馏—发文趋势图

分馏

-研究学者

  • 钟学明
  • 魏志强
  • 张国华
  • 阿克拉姆·哈米德·穆罕默德·卡迈勒
  • 马哈茂德·巴希耶·马哈茂德·努尔丁
  • 范传宏
  • M·D·拉曼
  • 何巨堂
  • 林志芬
  • 李亚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蓉; 李垒
    • 摘要: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途径的重要方法.稳定同位素的丰度变化反映了自然界和生物体内混合、分馏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作为指标计算混合物的来源贡献,或研究造成分馏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路径.从20世纪中期确立稳定同位素的基础原理,70年间该技术在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水体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和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已有诸多研究涉及稳定同位素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溯源、水生态系统元素迁移转化、水生生物营养来源和营养关系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梳理常见的碳、氮、氧稳定同位素在水环境和水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污染物和食物来源分析已不局限于定性识别,基于数学模型的混合物组分定量评估方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为开展水体脱氮强度和通量估算、水生生物营养级计算及食物网分析,精确测量^(18)O、^(15)N和^(13)C的富集程度以及通过试验和调研获取运算所需的基础参数都是关键步骤.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待完善之处,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前沿研究仍昭示了其整体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未来与计算科学的方法学进步相结合,将为水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 金秀; 张勇喜; 刘佩闻; 张鹤; 王忠连; 班超
    • 摘要: 金属材料薄膜的光学常数会随膜层厚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薄膜的光谱特性也发生变化。在制备工艺中,不论是热蒸发工艺还是溅射工艺,Ni80Cr20(简称镍铬)薄膜在较“薄”和较“厚”的时候光谱中性度都较差,并且其光谱特性趋势相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增加镍铬合金中Cr(铬)的比份可以提高“薄”膜的中性度,而“厚”膜则需要提高Ni(镍)的比份。针对光谱特性相反的“薄”膜和“厚”膜,分别提出了“有意分馏”和增加镍的比例的方法来改善光谱的中性度。试验结果表明:为改善膜层的中性度,低密度时可采用“有意分馏”的热蒸发工艺来提高膜层中铬的含量;而高密度时则可以镀制纯镍。“有意分馏”的热蒸发工艺可将光谱中性度提升至1.8%;纯镍工艺可将OD4的光谱中性度提升至4.6%。所提出的改进的镀膜工艺是有效的,并为光谱检测、光纤通讯、摄影摄像等应用领域的衰减片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 文帅龙; 刘静静; 戴家如; 黄秀琳; 安世林; 刘正文; 杜瑛珣
    • 摘要: 铁(氢)氧化物介导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和无机磷(DIP)的固定在水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对碳、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铁(氢)氧化物主要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两种过程固定DOM和DIP,且铁(氢)氧化物、DOM和DIP三者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从铁(氢)氧化物对DOM和DIP的固定,铁(氢)氧化物、DOM和DIP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铁(氢)氧化物、DOM和DIP在吸附和共沉淀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DOM的存在会通过占据铁(氢)氧化物表面吸附点位、络合、抑制铁水解沉淀等途径影响铁(氢)氧化物对DIP的固定;且不同机制与DOM的不同性质如分子大小、芳香组分、羧基官能团含量等有关.而DIP的存在会改变铁(氢)氧化物对DOM的固定分馏过程,改变溶液中DOM的组分和性质.在明晰三者相互作用基础上,探讨了铁(氢)氧化物介导的DOM和DIP的固定过程对湖泊内源磷释放和碳埋藏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郑港西; 苏灿; 方友
    • 摘要: 针对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尾油中轻组分含量较高,对分馏塔进行了诊断和操作优化研究,发现分馏塔存在柴油返回位置低于过汽化油口、汽提蒸汽进料位置较高、汽提蒸汽量不足、尾油循环量大、塔压控制较高等问题.采用ProII对主分馏塔存在的问题进行模拟计算,为分馏塔的改造及优化提供数据.通过提高汽提蒸汽量、降低尾油循环量、降低塔压等操作优化措施,将尾油中≯350°C馏分的含量的由15%降低至10%.
    • 姚珏; 徐生杰
    • 摘要: 针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精制产品多、工艺复杂的特征,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精制工艺进行模拟,以蒸馏曲线表征的虚拟组分进行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精制,结合实际数据,建立煤焦油加氢工艺模拟流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实现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分离和分馏过程的动态模拟.
    • 刘帅奇; 张贵宾
    • 摘要: 本文对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不同同位素体系是否存在分馏这一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综述.榴辉岩作为研究洋陆俯冲、超高压变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主要岩石类型,其部分熔融与地壳增生、板片折返过程以及俯冲隧道中元素的迁移分配等具有紧密的联系.作为典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榴辉岩可通过俯冲带将壳源信息携带至地幔深部,影响地慢的化学组成,并可在大洋玄武岩中得以表现.近些年,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均表明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可以产生显著的分馏.作为常见的放射性成因子体同位素和传统稳定同位素Sr-Nd-Hf-O被广泛应用于源区示踪、岩浆混合以及结晶分异等过程.但目前有研究指出,在非平衡熔融过程中,熔体和源区的Sr-Nd-Hf-O同位素可发生解耦,导致二者的同位素组成不均一.另外,通过研究榴辉岩及其熔融产物的金属稳定同位素特征,发现榴辉岩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石榴石效应,会造成Ca、Mg、Fe、Li等金属稳定同位素的分馏.因此,当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榴辉岩熔体的源区时,需要考虑其分馏的影响.
    • 张方方; 张新宽; 于中伟
    • 摘要: 作为生产芳烃和烯烃产品的重要原料,石脑油馏分的综合利用是优化炼化一体化加工方案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石脑油的族组成及轻、重石脑油的组成变化对芳烃和烯烃生产的影响,优化石脑油的加工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石脑油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供思路.用关键组分来控制分离精度,代替传统的馏程控制,将石脑油进行烷烃正构、异构分离,特别是将轻石脑油进行烷烃正构、异构分离,正构轻石脑油送至乙烯装置作原料对乙烯及总烯烃收率的提高更为有利.调整重整装置的进料组成,提高芳烃收率,实现增产芳烃产品的目的.上述措施对优化炼化一体化原油加工方案、提高石脑油资源综合利用更为有效.
    • 张豫青; 李思敏; 池福敏; 李梁
    • 摘要: 为探究红茶加工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采用稳定同位素法测定其加工过程中碳、氮、氧、氢同位素比率及含量.结果表明,加工过程和加工工艺虽然会影响同位素分馏结果,但是影响有限,红茶加工过程中依旧保留着相关的同位素信息.
    • 刘文霞
    • 摘要: 针对石油苯市场价比较好的情况下,芳烃联合装置如何多生产石油苯,进行工艺技术分析,从加工原料、工艺参数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增产石油苯的具体措施.
    • 倪嵩波; 倪泽雨; 李双涛; 韩国耀; 兰乐意; 黄益平; 王元锋
    • 摘要: 采用流程模拟软件构建白油分馏过程稳态模拟模型,并对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以GB 1886.2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对1号食品级白油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对关键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得出减压塔压力和汽提蒸汽进料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寻找最优的操作点.模拟结果表明,当原料进料量为6220 kg/h时,减压塔塔顶压力为18 kPa(A),汽提蒸汽流量为275 kg/h,白油进料位置在第27块板时,产品在满足品质要求情况下,达到最大产量5092 kg/h.本模拟优化为工厂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调节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达到指导生产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