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靶点

分子靶点

分子靶点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04483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肿瘤医学、药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全国中药药理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20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等;分子靶点的相关文献由55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泽鑫、邵荣光、李菁等。

分子靶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4483 占比:99.82%

总计:104668篇

分子靶点—发文趋势图

分子靶点

-研究学者

  • 张泽鑫
  • 邵荣光
  • 李菁
  • 吴汶丰
  • 宋立兵
  • 方舒涵
  • 李隽
  • 胡雅梦
  • 丁道芳
  • 余曙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泽鑫; 余佳蓓; 林思其; 刘紫凤; 陈林静; 陈栩静; 陈祎琦
    • 摘要: 目的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肺腺癌(LUAD)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BATMAN数据库筛选复方红豆杉胶囊的活性成分及治疗靶点;使用TCGA数据库及GEO数据库对LUAD的表达谱数据进行WGCNA分析,筛选LUAD的共表达模块。将复方红豆杉胶囊活性成分治疗靶点、TCGA数据库及GEO数据库中相关性差异最大的基因模块进行相互映射,取交集获得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加权共表达基因;使用R语言绘制加权共表达基因的药物—化合物—靶点图,并对加权共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R语言对TCGA数据库的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单变量生存分析图,筛选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核心靶基因,并通过HPA数据库对该核心靶基因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验证其在正常组织及LUAD组织中是否有差异。结果共得到复方红豆杉胶囊活性成分141个,作用靶点356个。TCGA数据库中共得到15个基因共表达模块,GEO数据库中共得到5个基因共表达模块,其中TCGA数据库中的绿松石色模块(正常样本r=0.77,LUAD样本r=-0.77,P=9E-119)及GEO数据库中的绿松石色模块(正常样本r=0.88,LUAD样本r=-0.88,P=5E-22)相关性差异最明显,分别包含了6587、649个基因。将复方红豆杉胶囊活性成分治疗靶点、GEO数据库绿松石色基因、TCGA数据库绿松石色基因取交集,共得到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加权共表达基因14个,分别为LDLR、FOS、IL6、CAV1、TUBB3、TUBB6、MCL1、CA2、JUN、SLC6A4、CD36、ALDH1A1、MAOB、TFAP2C。加权共表达基因的药物—化合物—靶点图显示,红豆素A和紫杉碱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主要活性成分。GO功能分析显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主要生物过程为有机羟基化合物转运、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主要细胞成分为内吞囊泡膜、内吞囊泡、膜筏等,主要分子功能为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活性、一氧化氮合酶结合、脂蛋白颗粒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主要通过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朊病毒病、苯丙胺成瘾等通路发挥作用。Kaplan-Meier单变量生存分析图显示,CAV1基因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核心靶基因(P<0.009)。HPA数据库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AV1在肺正常组织中染色中等,在LUAD组织中无染色。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LUAD的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红豆素A和紫杉碱,核心靶基因为CAV1,其可通过有机羟基化合物的转运、调节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的活性等方式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信号传导通路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 刘雨; 俞星新; 耿志达; 陈政良; 惠鹏(综述); 梁英健(审校)
    • 摘要: 肝脏发生纤维化及进一步产生的肝硬化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纤维细胞可以使细胞外基质沉积,而细胞外基质沉积也是肝脏纤维化的标志性改变。成纤维细胞有多种来源,主要是由于肝损伤的性质不同。目前认为成纤维细胞主要来源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亦称为Ito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成纤维细胞可以转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活化的肝星状细胞(Activated HSCs,AHSCs)/CAFs在H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CAFs是HCC中的肿瘤微环境(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一组具有不同细胞来源和表型的活化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AFs可能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增强肝癌细胞的干性、促进肿瘤耐药、促进肝癌的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耐药性。由于存在上述特性,CAFs可以作为肿瘤治疗中的理想靶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对HCC中CAFs的最新认识、其细胞起源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释。
    • 张泽鑫; 林瑞婷; 刘雪婷; 李菁; 林丽珠
    •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探究祛瘀解毒方(Qu Yu Jie Du Formula,QYJDF)治疗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的分子靶点和机制,提供临床指导和奠定实验理论基础。方法通过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BATMAN(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UBCHEM和PharmMapper数据库结合文献检索,获取QYJDF的候选化合物和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RE的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的韦恩图包将QYJDF和RE的靶点进行相互映射,得到QYJDF治疗RE的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QYJDF治疗RE的靶点进行注释,并执行基因本体论(GO,Gene Ontology)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Version.3.7.2)构建QYJDF治疗RE的分子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QYJDF治疗RE的蛋白互作网络。通过SymMap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现代医学症状-中医证候网络。通过BioGPS数据库,定位QYJDF治疗RE靶点的靶向器官。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分子靶点网络中的主要候选化合物和蛋白互作网络的前三位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QYJDF候选化合物79个,QYJDF治疗RE化合物71个,QYJDF靶点176个,RE靶点4506个,QYJDF治疗RE靶点129个。QYJDF治疗RE涉及GO 117条,KEGG通路117条,主要为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QYJDF治疗RE的主要症状以腹痛腹泻,便血便秘便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可能出现疮毒,湿疹,痒等皮肤症状,头痛,眩晕等头脸部症状。QYJDF治疗RE主要的靶向器官为“大肠、小肠”“肝”“前列腺”和“子宫”,病位在下焦。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和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揭示了QYJDF治疗RE可能通过木犀草素和槲皮素靶向IL6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
    • 田凤; 佘同辉
    • 摘要: 橄榄苦苷是在橄榄叶、果实和橄榄油中存在的主要生物活性酚类化合物。本文综述近年来橄榄苦苷治疗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分子靶点、信号通路,如MAPK、PI3K/Akt/mTOR、p53等,为橄榄苦苷用于靶向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于珍; 吴静; 张磊; 刘树业
    • 摘要: 背景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靶向治疗是胆管癌的重要研究方向,探索新的分子靶点对于胆管癌靶向治疗至关重要.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胆管癌的枢纽基因,为胆管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分子靶点.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2组胆管癌表达谱芯片数据,采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胆管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作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枢纽基因.使用GEPIA数据库对枢纽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共得到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58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对锌离子反应、细胞增殖与粘附、代谢以及蛋白质聚合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存在外泌体、胞外区、弹性纤维等区域,主要分子功能与结合肝素、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抑制剂活性、蛋白质同源二聚化、受体结合及磷酸吡哆醛结合等相关.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矿物质吸收、代谢、PPAR信号通路及脂肪酸降解等过程.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Cytoscape软件CytoHubba插件筛选枢纽基因,皆为上调基因.GEPIA数据库验证枢纽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结论本研究获取了8个与胆管癌相关的枢纽基因,分别是NUSAP1,TOP2A,RAD51AP1,MCM4,KIAA0101,CDCA5,TYMS,ZWINT.这些基因为深入研究胆管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 卢剑
    • 摘要: 随着对分子靶点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逐渐明确全身麻醉(简称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子水平,但尚未弄清其所指意识消失的具体神经机制。通过在全麻意识消失中分析丘脑皮质睡眠觉醒环路及分子靶点的作用,可对意识消失的具体机制进行探讨。当前多数研究认为“睡眠—觉醒”环路可受到全麻药物的作用而造成意识消失,且该环路结构中“丘脑一皮质”环路最为重要,所以“丘脑一皮质”网状结构、丘脑活动抑制与全麻意识消失关系密切。通过对“丘脑一皮质”睡眠觉醒环路及全麻意识消失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研发更为高效的全麻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 摘要: 中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防治形势严峻。由于早筛意识差,多数患者确诊时疾病分期较晚。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倡导与发展,如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的精准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但胃肠道肿瘤的精准治疗发展较为落后,主要原因在于其异质性高、分子靶点稀少、临床前研究模型缺乏、精准疗效监测和评效困难等。鉴于此,本课题组历经多年研究建立了"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该体系涵盖样本库、临床前药物评价平台、临床转化研究平台和临床疗效精准动态监测模型.
    • 王后赏; 杨津; 周红梅
    • 摘要: 目的:联合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泼尼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潜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1)结合多种数据库预测泼尼松潜在作用靶点;(2)筛选OLP相关疾病靶点;(3)构建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的PPI网络;(4)筛选网络中前20个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5)分子对接分析。结果:(1)从多种数据库挖掘得到189个泼尼松潜在靶点;(2)获得552个OLP相关疾病靶点;(3)从构建的PPI网络筛选获得前20个关键靶蛋白;(4)对20个关键靶点的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泼尼松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雌激素、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5)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FN1、UBC和EGFR和泼尼松有良好的结合潜力。结论:本研究预测获得泼尼松对OLP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及分子机制,这对促进靶向药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张鑫; 桑占发; 于海波; 宋海旭; 梅竹; 刘晶; 闫承慧
    • 摘要: 目的探寻达格列净改善糖尿病心肌损伤的调控分子,阐明其治疗新靶点。方法选取20只6~8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给予高脂饮食(HFD,甘油三酯60%)喂养造模。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两组,达格列净干预组给予达格列净10 mg/(kg·d),HFD单独喂养组给予正常饮用水。取两组小鼠的心脏组织进行RNA提取和转录组芯片(Agilent Mouse ceRNA Microarray 2019)分析。获得两组小鼠差异表达的mRNA。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差异表达显著的信号转导通路及相关调控基因。结果将提取的各心肌组织RNA应用样本变异性检测确认了两组小鼠心脏组织标本的有效性。转录组学分析显示,与HFD单独喂养组比较,达格列净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共获得71个差异表达显著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3个,下调表达48个。进一步应用GO和KEGG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证实,达格列净干预组小鼠炎性相关基因显著降低,而Toll样受体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基因活化上调。结论达格列净改善糖尿病心肌损伤是通过抑制炎症分子和上调Toll样受体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 张珍珠; 刘红煜; 常顺; 杨秀峰
    • 摘要: 针对雷公藤红素近年来关于细胞靶点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到目前为止其分子靶点开发的成果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各项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通过对多种蛋白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的影响参与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途径,进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雷公藤红素仍是可被深入开发和研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