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酸
路易斯酸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5559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林产化学与工业、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中国化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一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第七届有机合成学术会议,第八届物理有机学术会议,第六届天然有机学术会议等;路易斯酸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尹晓刚、C·比尼尔兹、D·罗弗雷多等。
路易斯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5559篇
占比:99.89%
总计:125702篇
路易斯酸
-研究学者
- 尹晓刚
- C·比尼尔兹
- D·罗弗雷多
- E·R·斯佩彻尔
- H·A·斯特尔马希
- K·R·克洛马克
- R·拉格哈范
- S·H·常
- S·L·黄
- 小林真奈美
- 河合俊和
- D·J·杰基拉
- K·马丁
- R·B·古普塔
- R·C·卡帕多纳
- S·韦尼马达范
- V·K·帕伊
- 约翰·尤恩
- 陈卓
- 徐志丹
- 李明洙
- 李清平
- 王晓武
- 王艳芹
- 盛大全
- 聂万丽
- 茆振斌
- 郑兴莉
- 龚维
- A·I·布赖基斯
- A·拉古拉曼
- A·梅特伦
- D.R.罗默
- D·R·威尔逊
- E·E·德尔布里奇
- E·F·小莫兰
- G·哈德莱因
- H·A·斯平尼
- H·雅玛莫托
- H·鲁肯
- J·A·柯西斯
- J·C·斯蒂文
- J·沙伊德尔
- L·M·克拉森
- M·H·迈克阿单
- M·巴尔奇
- N.维尔莫特
- N·布劳施
- N·赫伦
- P.M.马格尔
-
-
雒翠梅;
王旭洁;
母军;
漆楚生
-
-
摘要:
【目的】高温热处理可使木材半纤维素部分降解,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使用外源酸可降低木材半纤维素热降解温度,因此有必要明确其热降解规律。【方法】采用碱法分离的方式提取出杨木和杉木的半纤维素,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法研究引入外源酸条件下(两种外源酸AlCl_(3)和H_(3)PO_(4),每种外源酸的浓度分别为0.1和0.3 mol/L)半纤维素的热降解规律。【结果】碱法分离出的木材半纤维素,其红外谱图符合阔叶材和针叶材半纤维素的基本特征。经AlCl_(3)和H_(3)PO_(4)处理后,相比未处理的半纤维素,羟基峰发生红移,且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热重分析显示:两种外源酸预处理的木材半纤维素的起始降解温度(T_(5%))从200°C左右降低至95~150°C,且主要降解温度范围从200~300°C降低至100~150°C。在相同浓度下,AlCl_(3)处理后半纤维素的T_(5%)(150°C)大于H_(3)PO_(4)的(95°C)。当AlCl_(3)浓度增大时,半纤维素热分解速率加快,但T_(5%)无明显变化。随H_(3)PO_(4)浓度增大时,半纤维素热分解速率和T_(5%)均减小。相比未处理的杨木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199.68 kJ/mol)和杉木半纤维素热解活化能(231.12 kJ/mol),AlCl_(3)和H_(3)PO_(4)处理后的热解活化能显著降低。在相同浓度0.3 mol/L的条件下,AlCl_(3)处理后杉木半纤维素的平均活化能(112.31 kJ/mol)要低于H_(3)PO_(4)的(125.82 kJ/mol)。【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两种外源酸均可显著降低半纤维素的热降解温度。总体来讲,AlCl_(3)催化效果优于H_(3)PO_(4),杉木半纤维素对H_(3)PO_(4)较为敏感。可根据针、阔叶材半纤维素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外源酸性介质作为催化剂,加速热解反应速率,从而为外源酸在木材低温热处理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
-
夏强;
廖小刚;
沈海丽;
郑林;
李纲;
沈俊
-
-
摘要:
以Co(NO_(3))_(2)和Eu(NO_(3))3为原料,采用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得了系列不同Co/Eu比例(n_(Co)/n_(Eu))的多孔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按n_(Co)/n_(Eu)=9制得的材料(Co_(9)Eu_(1))具有最为优异的活化PMS降解MB的性能。在温度为25°C、催化剂用量和PMS浓度分别为0.10 g·L^(-1)和0.6 mmol·L^(-1)的反应条件下,Co_(9)Eu_(1)/PMS体系对MB的降解率可达86.66%,而纯Co_(3)O_(4)催化下的MB降解率仅为52.62%。Co_(9)Eu_(1)出色的催化性能是由于Eu^(3+)的缺电子特性增强了对吸附于催化剂表面PMS的极化而使其更易被主催化成分Co_(3)O_(4)活化。体系中阴离子C_(2)O_(4)^(2-)和HCO_(3)-的存在对Co_(9)Eu_(1)/PMS氧化降解MB的性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证实Co_(9)Eu_(1)/PMS体系中同时存在SO_(4)^(-)·、·OH和·O_(2)-三种自由基型活性物种以及1O_(2)非自由基型活性物种,其中SO_(4)^(-)·对MB的氧化降解起关键作用。Co_(9)Eu_(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连续4次循环使用中其催化性能未见明显变化。
-
-
张亚瑶;
孟晓宁;
李红叶;
芦雪瑞;
李东晓;
任丽磊
-
-
摘要:
制备了3种活性炭负载路易斯酸催化剂AC-FeCl_(3)、AC-AlCl_(3)、AC-ZnCl_(2),并用于催化苯甲醛、尿素、环戊酮之间的Biginelli型反应。结果表明,AC-FeCl_(3)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确证了AC-FeCl_(3)的形貌;在AC-FeCl_(3)催化下,成功合成了3种芳亚甲基稠环嘧啶酮衍生物;催化剂AC-FeCl_(3)易于回收,循环使用3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
-
汪玉娟;
陈欣;
谢子意;
蔡永萍;
韩邦兴
-
-
摘要:
以霍山石斛过氧化物酶(POD)为研究对象、邻甲氧基苯酚为底物,考察非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离子作为路易斯酸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选取电荷数为+1、+2、+3的K+、Zn2+和Al3+作为路易斯酸,利用氧化产物四邻甲氧基苯酚浓度的变化来监测反应进程.实验结果表明:K+、Zn2+和Al3+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即过氧化物酶受到路易斯酸的抑制作用越强,其中Al3+的抑制作用最强,K+次之,Zn2+最弱.
-
-
汪玉娟;
陈欣;
谢子意;
蔡永萍;
韩邦兴
-
-
摘要:
以霍山石斛过氧化物酶(POD)为研究对象、邻甲氧基苯酚为底物,考察非氧化还原活性的金属离子作为路易斯酸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选取电荷数为+1、+2、+3的K+、Zn2+和Al3+作为路易斯酸,利用氧化产物四邻甲氧基苯酚浓度的变化来监测反应进程。实验结果表明:K+、Zn2+和Al3+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即过氧化物酶受到路易斯酸的抑制作用越强,其中Al3+的抑制作用最强,K+次之,Zn2+最弱。
-
-
肖燃;
刘心韵;
郑兴莉;
尹晓刚;
程琥
-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水滑石(LDH)负载路易斯酸催化剂,并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以芳香醛、丙二腈及苯甲酰乙腈为原料,LDH负载路易斯酸为催化剂,超声辅助快速合成4H-吡喃衍生物.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催化剂、溶剂、超声时间、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循环等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下,LDH/ZnCl2催化5 min即可合成4H-吡喃衍生物(4a~4i),产率82.8%~98.2%;扩大原料用量至克级,4 a产率94.6%,且催化剂循环5次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
-
-
无
-
-
摘要: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多孔单晶高密度路易斯酸中心增强低温丙烷脱氢研究上获进展,开发了多孔单晶Mo_(2)N和MON,并在清晰表面上构建和设计高密度路易斯(Lewis)酸位点,以提高丙烷非氧化脱氢制丙烯性能。该多孔单晶高密度路易斯酸中心可用于低温下促进丙烷脱氢(PDH)反应。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
-
王灵晓;
范琪;
马榕;
续立;
李宁波
-
-
摘要:
对水敏感的Ph_(3)SbCl_(2)与AgOSO_(2)C_(8)F_(17)反应,合成了一种对空气稳定和强酸性的新型路易斯酸催化剂三苯基锑全氟辛基磺酸盐Ph_(3)Sb(OSO_(2)C_(8)F_(17))_(2).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室温无溶剂条件下,三苯基锑全氟辛基磺酸盐摩尔分数为2%,能够高效地催化醛与吲哚衍生物反应制备二吲哚甲烷衍生物.催化剂能够重复利用5次以上.生物活性测试表明二吲哚甲烷衍生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方法为二吲哚甲烷衍生物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的途径.
-
-
郑兴莉;
杜莹;
王军;
龚维;
陈卓;
尹晓刚
-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ZnCl2-水滑石(LDH),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比表面积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DH相比,ZnCl2-LDH比表面积下降,表面粗糙,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层间距变小,出现新的晶形,新晶形的化学组成为Zn5(OH)8Cl2·H2O,说明成功制备ZnCl2-LDH催化剂.以Biginelli反应为探针考察ZnCl2-LDH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ZnCl2-LDH催化芳香醛、尿素和乙酰乙酸乙酯进行反应可得到一系列二氢嘧啶衍生物,产率为70.8% ~91.2%;与LDH负载的AlCl3、NiCl2、CuCl2和FeCl3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ZnCl2-LDH催化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的反应产率最高,为91.2%.
-
-
王灵晓;
范琪;
马榕;
续立;
李宁波
-
-
摘要:
对水敏感的Ph3 SbCl2与AgOSO2 C8 F17反应,合成了一种对空气稳定和强酸性的新型路易斯酸催化剂三苯基锑全氟辛基磺酸盐Ph3 Sb(OSO2 C8 F17)2.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室温无溶剂条件下,三苯基锑全氟辛基磺酸盐摩尔分数为2%,能够高效地催化醛与吲哚衍生物反应制备二吲哚甲烷衍生物.催化剂能够重复利用5次以上.生物活性测试表明二吲哚甲烷衍生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和结肠癌细胞HCT116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方法为二吲哚甲烷衍生物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简单高效的途径.
-
-
-
李佶辉;
哈成勇
- 《第十二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对-异丙基甲苯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作用下异构化为间-异丙基甲苯的反应,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异构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AlCl用量为对-异丙基甲苯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110°C、反应时间为8.5h时,原料转化率为94.0﹪,目标产物选择性为80.0﹪.
-
-
- 《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
| 2012年
-
摘要:
发展天然产物复杂多环骨架的通用、高效构筑策略是有机合成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结构多样性碳桥环骨架是许多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核心骨架和构筑其它骨架的重要中间体,发展其高效、通用的构筑策略是有机合成中重要并具挑战性的课题.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忠文课题组成功发展了首例环丙烷1,1-双酯与C=C的分子内交叉环加成(Intramolecular Cross-Cycloaddition: IMCC),为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的复杂、结构多样性碳桥环骨架提供了一条新颖、高效和通用的构筑策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