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均相催化

非均相催化

非均相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28039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海峡两岸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第六届年会、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09年年会、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等;非均相催化的相关文献由1135位作者贡献,包括K·J·米勒-恩格尔、M·迪特勒、J·佩佐尔特等。

非均相催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8039 占比:99.94%

总计:328232篇

非均相催化—发文趋势图

非均相催化

-研究学者

  • K·J·米勒-恩格尔
  • M·迪特勒
  • J·佩佐尔特
  • U·哈蒙
  • G-P·申德勒
  • A·迪芬巴赫尔
  • F·博格迈尔
  • C·黑希勒
  • C·克兰尔
  • C·阿达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海健; 魏熙宇; 柯丁宁; 李朝林; 王文辉
    • 摘要: 结合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问题及学科研究前沿技术,设计了硫化钼(MoS_(2))强化FeOCl类芬顿处理偶氮染料的探索型综合实验。采用直接煅烧法制备FeOCl/MoS_(2)复合催化剂,探索FeOCl/MoS_(2)/H_(2)O_(2)类芬顿氧化体系对偶氮染料金橙Ⅱ的降解性能,并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项影响因素。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分析表征手段,揭示了MoS_(2)强化FeOCl类芬顿催化降解过程的作用机制。该综合实验将学科前沿技术与本科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适合用作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教学。
    • 宋修铎; 蔡哲; 李晓云; 孙彦民; 韩恩山
    • 摘要: 在溶剂热条件下,使用四水合乙酸镁和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合成Mg-MOF-74,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衍射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表征方法,分析和确定其结构和性质。碱土金属中心和酚酸氧配体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的碱性。为了探索Mg-MOF-74的催化活性,将其用于催化苯甲醛与氰基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E)-α-氰基肉桂酸乙酯。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溶剂类型、底物浓度、催化剂的量、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等条件来提高转化率。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4.5%,选择性大于99.5%。催化剂易于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表现出良好非均相性。在5次循环实验之后,催化效果没有明显的降低。
    • 蒋泽众; 王海玥; 郭立颖; 赵修丹; 单立宁
    •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法生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总结介绍了传统路易斯酸、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等均相催化剂和负载类、金属氧化物类、水滑石类、分子筛类、杂多化合物类等非均相催化剂。比较催化剂在该酯交换反应中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列举近几年离子液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离子液体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催化剂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殷浩翔; 车坤; 张文超; 刘杨; 郭勇; 赖波
    • 摘要: 研究了以零价铁(Fe^(0))为催化剂的Fe^(0)/O_(3)体系对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的预处理效果,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Fe^(0)/O_(3)体系的优越性。UV-Vis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中的苯环和硝基均被完全去除。采用SEM-EDS和XRD对反应前后的Fe^(0)进行表征,推断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Fe^(0)的腐蚀产物(如Fe^(2+)、Fe^(3+)、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通过机理研究发现,Fe^(0)的还原作用、臭氧的直接氧化和Fe^(0)/O_(3)的催化氧化均对污染物的去除有贡献。系统探究了实验参数对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0)添加量为30 g/L、初始pH为2、O_(3)曝气量为1.0 L/min、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9%,色度显著降低,B/C从0.09提高至0.53。经过5次连续实验,Fe^(0)/O_(3)体系对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的COD去除率依然可以达到70%以上。
    • 高克昌; 吕行; 李知行; 任高妙; 景佳鑫; 张竞文; 刘有智; 焦纬洲
    • 摘要: 以球形Fe-Mn-CuO_(x)/γ-Al_(2)O_(3)催化剂作为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ked bed,RPB)的填料,在不同反应条件(超重力因子β、溶液pH值、液体流量qL、温度T)下研究了超重力场中非均相催化O_(3)降解苯酚的表观反应动力学,对比了鼓泡反应器(bubbling reactor,BR)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建立表观反应动力学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场中,O_(3)与苯酚的直接反应速率常数(kPhOH/O3/RPB)介于8.17×10^(4)~8.80×10^(5) L·mol^(-1)·s^(-1)之间,·OH与苯酚的间接反应速率常数(kPhOH/·OH/RPB)介于1.54×10^(10)~1.78×10^(10) L·mol^(-1)·s^(-1)之间,均高于曝气装置(k_(PhOH/O3/BR)=1.64×10^(4) L·mol^(-1)·s^(-1),k_(PhOH/·OH/BR)=1.05×10^(10) L·mol^(-1)·s^(-1)),并且间接反应的活化能(0.53 kJ/mol)显著低于直接反应(34.07 kJ/mol).通过对各条件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表观动力学经验模型,模型表明,在各影响因素中,超重力因子β对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最大。
    • 王杰; 谢立源; 杨军; 张波
    • 摘要: 苯酚磺酸(PSA)是冷轧镀锡工艺中酸性电镀液最主要的添加剂,在工艺生产中会伴随产生大量的PSA废水。文中采用“过一硫酸盐(PMS)/尖晶石铁氧体”的非均相催化体系降解水体中的PSA。研究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得尖晶石铁氧体,运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了PMS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初始p H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25°C、PMS的投加量为3.0 g/L、催化剂的剂量为0.20 g/L、废水初始pH值为2.5~2.9、接触反应时间为90 min时,PSA去除率可达到87%。经数次重复利用后,催化剂仍保持着较高的催化活性。
    • 金梦诗; 沈佳斌; 徐骏; 章鹏飞; 李万梅
    • 摘要: 介绍一个涵盖有机合成、药物化学与仪器分析等学科的研究探索型综合实验,本实验选择具有抗癌、抗菌、抗糖尿病和抗病毒活性的喹喔啉酮类烯胺酮分子作为合成与研究对象,首次使用可循环的酸性树脂Amberlyst15为非均相催化剂,在可见光的协同催化下,利用Mannich反应一步合成喹喔啉酮类JNK3 (c-Jun N-terminal kinase 3)抑制剂。本实验取材于学科前沿热点且已有较多验证的研究前沿成果,不仅有助于学生可以学习到经典Mannich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巩固了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紧跟时事,学习非均相催化和光催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拓展阅读,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建议纳入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低年级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 董玉荣; 高硕; 张盼; 韩超; 刘策
    • 摘要: 以1,4-二(5,6-二甲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5-硝基间苯二甲酸作为混合配体,与过渡金属锰离子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Mn(L)(Hnip)_(2)]_(n)(1)[H_(2)nip=5-硝基间苯二甲酸,L=1,4-二(5,6-二甲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以配合物1和四丁基溴化铵为共催化剂,研究了温和条件下的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环加成反应。在温度为80°C,二氧化碳压力为1.5MPa下,经过15h反应,碳酸丙烯酯的产率可以达到83.5%,并且催化剂1可以重复使用。
    • 张号东; 吴雅玲; 叶思远; 华懿炜; 李鹏飞; 谢凤静; 孟岩; 严政
    • 摘要: 发展非均相氧化法取代甲苯氯化水解法和甲苯液相氧化法,实现封闭条件下苯甲醇高效选择性氧化为苯甲醛的非均相催化体系,可以为建立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工艺提供理论支撑。设计并采用纳米浇铸法合成一系列介孔SBA-15分子筛负载型铜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uO/SBA-15和CuCoO_(x)/SBA-15,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制备苯甲醛反应,采用SAXS、XRD、SEM、TEM、BET、XPS、IR、TG等手段对制备的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铜钴复合氧化物中均存在尖晶石结构;Cu是CuCoO_(x)/SBA-15催化苯甲醇氧化制苯甲醛的活性位点;钴的加入能够降低二价铜的电子结合能;CuCoO_(x)/SBA-15的高效催化性能源自于催化剂CuO与CuCo_(2)O_(4)的协同催化作用。n(Cu)∶n(Co)=2∶1时,二者的协同催化效果最好。
    • 夏强; 廖小刚; 沈海丽; 郑林; 李纲; 沈俊
    • 摘要: 以Co(NO_(3))_(2)和Eu(NO_(3))3为原料,采用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得了系列不同Co/Eu比例(n_(Co)/n_(Eu))的多孔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按n_(Co)/n_(Eu)=9制得的材料(Co_(9)Eu_(1))具有最为优异的活化PMS降解MB的性能。在温度为25°C、催化剂用量和PMS浓度分别为0.10 g·L^(-1)和0.6 mmol·L^(-1)的反应条件下,Co_(9)Eu_(1)/PMS体系对MB的降解率可达86.66%,而纯Co_(3)O_(4)催化下的MB降解率仅为52.62%。Co_(9)Eu_(1)出色的催化性能是由于Eu^(3+)的缺电子特性增强了对吸附于催化剂表面PMS的极化而使其更易被主催化成分Co_(3)O_(4)活化。体系中阴离子C_(2)O_(4)^(2-)和HCO_(3)-的存在对Co_(9)Eu_(1)/PMS氧化降解MB的性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证实Co_(9)Eu_(1)/PMS体系中同时存在SO_(4)^(-)·、·OH和·O_(2)-三种自由基型活性物种以及1O_(2)非自由基型活性物种,其中SO_(4)^(-)·对MB的氧化降解起关键作用。Co_(9)Eu_(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连续4次循环使用中其催化性能未见明显变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