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40995篇;相关期刊844种,包括心理学探新、科教文汇、数学教育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贵州省第二届硕博论坛、第三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论坛”(2011)等;认知方式的相关文献由143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寿欣、宋广文、侯公林等。

认知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3 占比:2.90%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0995 占比:97.06%

总计:42236篇

认知方式—发文趋势图

认知方式

-研究学者

  • 李寿欣
  • 宋广文
  • 侯公林
  • 郑雪
  • 周江霞
  • 周珍
  • 张健
  • 张景斌
  • 白学军
  • 冯达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静; 苏婕; 肖皓文
    • 摘要: 文章聚焦于新产品投入市场初期,视频广告呈现速度与不同新产品类型交互对消费者新产品评价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视频广告呈现速度(快与慢)与新产品类型(颠覆型与渐进型)交互对消费者新产品评价的作用显著,整体信息认知与细节信息认知发挥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对于颠覆型新产品,采用快速呈现的视频广告使消费者更好地认知整体信息,理解新产品的利益,进而提高对新产品的评价;对于渐进型新产品,采用慢速呈现的视频广告使消费者更好地认知细节信息,理解新产品的利益,进而提高对新产品的评价。文章是对视觉营销和新产品营销传播理论的丰富和补充,也可为企业进行有效的新产品传播提供有益的指导。
    • 陈红梅
    • 摘要: 汉语普通话中名词的重叠现象较少见,仅限于亲属类称谓和少数带有量词意义的名词可重叠,但在隶属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中,名词重叠是普遍存在且突出的语言现象。本文以重叠式名词的结构类型为经,地域分布为纬,从类型学视角来描写了西南官话重叠式名词的结构类型,分析重叠式名词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比较了普通话与西南官话重叠式名词的共性与差异,同时归纳了西南官话重叠式名词内部的蕴含关系,并从名词重叠的历史层次、认知方式两方面解释了西南官话重叠式名词较多的原因。
    • 闫慧茜; 葛海涛; 孙灵芝
    • 摘要: 科学在各发展阶段都存在不同认知方式的套叠,术语的模糊性导致认知的局限性,被分离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导致评价的倾斜,人类在回应中医的科学性问题时往往基于价值而忽视了医学文化,“取象比类”与双盲检测存在哲学辩证,二者都不是无懈可击的。捍卫者本身也是造就中医偏见的因素,中医未曾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延宕了其科学现代化。中医曾因符合彼时时代对科学的认知和诠释而属于科学,又因当代对科学的定义而停留在前科学时代。
    • 矫宇
    • 摘要: 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出现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发生发展给大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认知方式同时带来正负两方面的效应。需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积极引导网络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整合,包括创新表现形式以增强网络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主流文化的内在认同,加强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引导和监督管理,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素养。
    • 张剑
    • 摘要: 语言中心论对产品设计符号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符号学基础理论教学研究、产品语义学研究与设计实践中。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认知互动论,为产品设计符号学提供了以使用者完整认知方式为基础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产品语言”的定义由之前的使用者对产品的认知途径转向知觉、经验、感知的三种认知方式。产品设计活动是普遍的修辞,使用者与产品间的认知方式提供了与产品文本进行修辞的三种符号来源,并对应了三种产品文本编写类型。
    • 文虹月; 沈敏
    • 摘要: 数词“半”有夸张表大量和夸张表少量的用法。夸张意味数词“半”的相关表达,反映了听说双方间的移情和认知协作,具有一般用法所没有的交互主观性。交互协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听说双方通过“引导——激活——选择”这样的认知序列来动态地构建了交互主观性,从而形成听者对相关表达的理解。另外,数词“半”夸张表大量还是表少量,蕴涵着不同的认知方式。综合识解交互主观性和表量倾向就得到了数词“半”夸张意味相关用法的整体意义。
    • 孙元礼; 刘兰
    • 摘要: 作为一种认知方式,隐喻在日常交流和著作中非常常见。学科教学中,隐喻具有帮助学生认知的功能。本文通过对语言学家莱考夫与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内涵及架构进行分析,设计了教科书隐喻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五本教科书中的隐喻现象进行甄选与分析,发现教科书中的隐喻具有“联想思维驱使、对目标域特点与意义的着重强调、用斗争性词汇唤起危机意识”的特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构建。
    • 张小彤; 田静雯; 闫娜; 周洪涛
    • 摘要: 中国是全球患有视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且每年患病增长成上升趋势。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平稳发展,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然得以保障,但服务于盲人的文化艺术工具较为单一,国内现存长期设立的盲人艺术空间资源比较匮乏。文章借鉴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探讨盲人空间认知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总结国内外盲人艺术空间典型案例。得出盲人艺术空间设计原则,服务于可移动式盲人艺术空间设计实践。旨在为盲人艺术空间发展提供设计新思路,与该群体实现共享文化艺术。
    • 曾军
    • 摘要: 对“元宇宙”的讨论需要将“元宇宙”的艺术想象和技术实现这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它们带来的文化后果。当前热议的“元宇宙”呈现出艺术想象很丰满与技术实现很骨感的强烈反差。“元宇宙”的初级阶段只是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而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未来的高级阶段则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包括将现实世界数字化的“镜像世界”和以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来不以现实世界为摹本的“拟像世界”)结合起来。“元宇宙”的初级形态强调认知脱离人的身体的相对独立性,试图建立一个“无人”的“不需要身体参与”的虚拟世界;而“元宇宙”的高级形态提出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对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现实世界中的人的身体因素,即“具身认知”问题。“元宇宙”的认知方式是“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数字孪生的“分身认知”的综合体。“元宇宙”初级阶段正在形成“隔离美学”的审美形态,但它与信息技术“万物互联”的理念相抵牾。随着“元宇宙”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其审美形态也会向着开放兼容、生成涌现的“联结美学”转型。
    • 王丽
    • 摘要: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够成的重要部分,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在语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苗语词汇体现了苗族人长期以来经过生产生活经验积累所构成的认识方式。以《苗汉词典》中的苗语动词 dik、dib、zuk、max 为例,就探讨其体育文化认知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