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广西钦州
  • 出版时间: 2010-10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广西心理学会

会议文集:广西心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编制基于心理健康的“硕士新生角色适应问卷”。方法:以对硕士新生的深度访谈及心理学专家的意见编制初测问卷;问卷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问卷的缺失值采用多元统计的EM算法处理。对398名硕士新生的调查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对582名硕士新生的调查数据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1)“硕士新生角色适应问卷”包括21个题项,分为专业角色适应、学习角色适应、人际角色适应、生活角色适应4个因子,21个题项的载荷在0.47~0.77之间,4个因子解释的总方差为47.37%;(2)问卷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59~0.81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5;(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修正后的问卷模型拟合良好,拟合指数x~2/df=2.93,RMSEA=0.06,NFI=0.92,NNFI=0.94、CFI=0.95。结论:“硕士新生角色适应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 摘要:培养自信有助于心理健康,本研究选取5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修订“女大学生自信问卷”,对女大学生的专业、学历及家庭月平均收入等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理工类女大学生的自信显著高于文体艺术类和文史类女大学生;本科女大学生的自信显著高于专科女大学生;家庭月平均收入在4000以上和2000-4000之间的女大学生的自信显著高于家庭月平均收入在2000以下的女大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女大学生的自信。第一,注重培养积极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第二,引导积极归因,增加成功体验。第三,重塑外在形象,有助于提高自信。身体自信是女性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摘要:大学生交往的情绪具有丰富性与波动性、强烈性与冲动性、延续性与心境化、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层次性和复杂性并存等特征。而愤怒、自卑、嫉妒、自负、恐惧、冷漠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人际交往。本文提出通过调整不合理的信念、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不良情绪、合理的宣泄、增强自信心、学会幽默、情绪升华和调节等方法把不良的情绪驱除出去,相互之间保持尊重,礼仪相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揭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心。(2)对总的社会责任心而言,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3)在集体、家庭和同伴三个责任心维,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而在道德和社会发展维度,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社会历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是深远的。
  • 摘要:目的:探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发展特点。方法:采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5所高校6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多的职业决策困难;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最大,四年级的职业决策困难最小;文科专业比工科专业大学生具有更多的职业决策困难;接受过职业辅导比未接受过职业辅导的大学生存在更少的困难。结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摘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但随着社会关系的重大转变,“感恩缺失”的现象屡见报端。为了解大学生感恩的真实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三个维度对广西三所高校共330名本科生的感恩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大学生感恩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男女大学生在亏欠感,记恩,报恩三个因子上呈现显著性差异;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只在珍惜感因子上呈现显著性差异;④不同居住地的大学生在珍惜感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⑤在不同年级之间,感恩认知和感恩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⑥大学生最感恩的对象是父母,其次是老师;⑦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感恩教育的课程,但必须重视课程的质量。
  • 摘要:本文基于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解读,分析了传统节日固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及发挥其价值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及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对价值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传统节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摘要:学校的学习是人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是现代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校高职大专生的学习与其成才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总体状况、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学习心理形成的因素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教育的建议。
  •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征、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以505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结论:不同性别高中生的未来效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的未来效能和未来意象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理科高中生的未来意象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建议:基于高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特征,学校及其教育人员采取相应的可行的策略来提高高中生对未来时间的洞察和规划,从而有效地降低高中生的学习倦怠现象。
  • 摘要:目的:了解初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发生率,探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社会支持和抑郁三者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采用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5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发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初中生心理虐待发生率显著高于农村,心理忽视在城乡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发生率差异不显著。(2)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社会支持中的三个维度(朋友支持、教师支持和重要他人支持)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抑郁成极其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抑郁成极其显著负相关。(3)朋友支持在初中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和抑郁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教师支持无显著的调节作用,重要他人支持在心理虐待和抑郁的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但在心理忽视和抑郁的关系中无显著的调节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的自我表露水平和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初中生自我表露水平与人际关系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兴趣爱好与异性交往困扰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学习情况与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往困扰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表露高、低得分组在交谈困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表露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对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往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具有预测作用。
  •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对40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得分中等偏上;(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自我效能上差异极显著;在心理弹性、自强自立、社会能力和社会兴趣上差异不显著;(3)父母外出情况在心理弹性上得分差异不显著,父母均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各因子得分最高;(4)住校与不住校留守儿童在自强自立、社会兴趣上差异显著,不住校儿童的自强自立得分显著高于住校儿童,住校儿童的社会兴趣得分显著高于不住校儿童;心理弹性、社会能力、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寄养类别留守儿童在社会兴趣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非寄养留守儿童社会兴趣显著优于寄养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自强自立、社会能力和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非寄养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总体得分均显著高于寄养留守儿童。
  •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视,政府和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很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基于国内众多研究,从依恋理论的思考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积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理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理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研究青少年理想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心理结构、理想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回顾,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 摘要:本文基于心理学家对健康人格的探讨引出笔者对“健康人格”概念的认识,并着重叙述西方经典人格理论关于健康人格的实质、特征、结构及动力等基本问题的观点,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综合论述了健康人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就健康人格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看法。
  • 摘要:《人格心理学》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健全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格心理学》作为公选课和专业课存在较大差异,因而课程设计必须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人格心理学》公选课以自我认知为核心,以“我是谁”为主线,从生物遗传基础、人格基础、文化基础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角度组织课程内容更能突出其作为公选课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 摘要:心理弹性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弹性的研究应该扩展到老年群体。本文通过分析国外老年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如何开展老年心理弹性研究进行了思索。当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的目标也会发生变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年人可以不必体会越来越多的挫败感,相反,他们可以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成就感。老年人是灵活的,且比年轻人更可能努力适应环境变化。可以说,老年人具有更多的智慧,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灾难和挫折等负性事件,这些能够为其他人群提供有益的启示。从心理弹性角度审视老年人,应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而国内鲜有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对国外老年心理弹性的研究加以引介,显得颇有意义。
  • 摘要:假设检验是心理学分析数据的主要方法,但它只能提供研究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是否显著的信息,不能告诉差异的大小、获得这种差异的可靠性有多大以及差异不显著时犯错误的概率有多大,所以本文将统计效力和效应量作为假设检验的补充,介绍统计效力和效应量的含义、估计方法、应用及其关系。
  • 摘要:泰国旅游业是泰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效运用了旅游心理学中的组织印象管理相关理论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旅游地形象。北部湾与泰国邻近,具有同样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可借鉴他国经验,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 摘要:本文以修建大楼的比喻为引子,剖析了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全、教育者对教学规律把握不透以及教育者对自身使命与责任的理解存在的不足三个突出问题。并依据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实现教育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若干建议。
  • 摘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说是决策的结果。关于决策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情绪与人相生相伴,自然渗透于人们决策的过程中,所以逐渐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介绍决策研究的三种范式的理论,即标准化决策理论、描述性决策理论和进化论决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情绪在决策三种研究范式下与决策的关系,最后对情绪与决策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摘要:后悔是指个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对过去采取或未采取某一行动而导致的消极结果产生的自责、懊恼、悔恨等心理的一种情绪状态。本文基于诠释后悔的方式与生活态度、自我完善的关系,考查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意义,探索后悔经历及面对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根据Erikson的人格阶段理论,人们必须愿意审视并重新考虑过去的困难,以实现自我完善,否则会陷入停滞或者绝望状态。
  • 摘要:本文心理旋转是人类空间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关于人类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从心理旋转的研究技术角度来对心理旋转作一综述,给以后的研究者一个关于心理旋转研究技术总的认识,在以后的研究中能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心埋旋转的本质。
  • 摘要:新的学生学业评价观建立在大脑功能研究的基础上,以智力理论新进展为指导,运用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模式,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智能发展的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情况。以新的学业评价观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就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积极的效果,对教育教学质量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促使人们正确对待和教育学习困难的学生:二是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三是有助于把握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学业评价观;四是有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
  • 摘要:早年家庭心理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个性特征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对影响大学生个性形成的早年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分类,分别阐述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正反两类心理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作用的差异性。并追溯造成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的早年家庭环境根源,从强调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特征方面提出有关改善家庭心理环境的措施。
  • 摘要: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可以通过表情识别来研究人脑对情绪的认知加工过程。表情识别是“呈现一判别”研究范式的一种,其本质是向被试呈现经过不同处理的表情图片,然后测被试的各种认知指标。当代心理学的进步主要体现为研究方法的进步。所以本文从方法学角度分析日前表情识别研究状况,为该领域心理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是十分必要的。以方法为中心,将表情识别的研究方法分为对呈现刺激材料的处理、收集数据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被试的选择三部分。并分别简要回顾了近十年来这三个方面的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道德脱离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儿童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过的儿童道德脱离量表、班级戏剧量表和同伴提名对684名小学四六年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生的道德脱离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是道德脱离不存在年级差异;②儿童的道德脱离显著正向预测攻击性行为,而显著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并且道德脱离对于攻击性具有更大的预测作用;③儿童的道德脱离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拒斥,而显著负向预测同伴接纳,并且道德脱离对于同伴拒斥具有更大的预测作用。结论:儿童的道德脱离不利于儿童社会行为和同伴关系的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以提出适合实际情况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抽取钦州、北海、防城港15个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对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需求状况、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等。结果:约61.57%的居民选择偶尔或经常需要心理健康服务;18~40岁和41~65岁的人群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量,分别占到33%和36%;认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居民占被调查居民数的53.95%;所调查的社区服务机构很少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专科门诊。结论: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室是建构适应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几条对策。
  • 摘要:大量知识移民随着经济发展的热潮来到北部湾地区,他们大多来自于北方中原发达省份,当面对壮族和南粤杂交文化背景下群体风俗、教育制度和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时,移民个体或群体所采取文化适应模式和伴随而来的心理变化,是其达到真正的社会交融与适应的关键,所以,北部湾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只是影响到移民自身在新的迁入地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状况,同时也关系到所在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长稳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 摘要:目的: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方法:对705名大学生分别采用健康人格问卷、自尊问卷、《国际大学调查》问卷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1)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38、0.30),自我和谐、自我-社会和谐通过自尊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权重分别是0.34、0.26)。实践活动能力通过自尊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男生的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权重是0.42,女生权重是0.29)。结论:健康人格、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 摘要:目的:探讨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利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西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总分有预测作用。
  • 摘要:本文为了解现今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学习适应性方面的表现和特点,运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以广西区内三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共3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并进一步验证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总体学习适应性上,平均得分为3.51±0.4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能较好适应大学学习,但学习动机维度得分最低。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类型和性别上差异显著。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显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总体而言比师范大学以及医学院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要高;(3)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优于女生,且在学习能力维度上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
  • 摘要:目的:探查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方法:对296名大学生用CSRI和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测查他们的性别角色和职业倾向得分,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四类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结果:在R类职业倾向得分上,男性化者明显高于女性化者、未分化者;在I、A类职业倾向得分上,不同性别角色类型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S、E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男性化者明显高于女性化者、未分化者;在C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明显高于男性化者、女性化者、未分化者。结论:在R类职业,男性化者有优势;在I、A类职业,不同性别角色类型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S、E类职业,双性化者、男性化者有优势;在C类职业,双性化者有优势。
  • 摘要:网络词语是网络交流的主要工具,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词语主要使用者,又是网络词语的创造者。本文通过探索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词语的使用状况、认知态度及其人格特征关系,分析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以期揭示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词语的内在心理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社交焦虑量表测查及访谈等方法,挑选出问卷分数高于45分以及有强烈改善自身社交焦虑意愿的30名学生,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2小时)的朋辈团体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处理。采用社交焦虑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团体活动反馈表和行为观察记录表进行评估。结果:在团辅活动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得分和交流恐惧得分显著降低,实验组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团体成员反馈团辅活动效果很好,人际交往得到改善。结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是可行、有效的。
  • 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水平会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研究发现,学生的需要及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自我设置、自我认知倾向、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式及条件、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结果的考核评定)、社会文化环境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从加强高职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恰当设置学习目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自我效能感等途径提出增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教育措施。
  •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测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刘善循教授主编的课题实验资料为基本的理论依据,结合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系统的学习策略的辅导,探讨并构建了农村高中生心理和学法相结合辅导的模式。结果表明,此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习的适应性及学业水平。
  • 摘要:本文抽取广西某地区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20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信、效度较高之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动机性信念和学习策略问卷,从学习目标定向、学习兴趣、学习价值观、学习效能感四个方面,考察了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动机性信念的现状及其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动机性信念各分问卷得分性别差异不显著,且均与学习策略问卷总分成显著正相关。从动机性信念对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来看,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成就目标定向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策略,学习价值观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浅度加工策略,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深度加工策略,并特别讨论了数学自主学习内在动机性信念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具体联系。
  • 摘要:嫉妒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在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消极个性品质。这种不良的个性品质在中学生中并不少见,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也表明,青少年犯罪的起因与嫉妒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中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对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缺乏自信、家庭教育误区等原因中学生较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危害非常大,本文基于对中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成因提出了疏导对策。
  • 摘要:广西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业、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水平上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家庭亲子关系缺失、监护人教育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欠缺特别是学校方面的支持严重不足有很大关系。通过研究表明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措施主要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促进亲子沟通;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沟通;开展专业心理咨询,特别是朋辈心理咨询;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
  •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界定、判断标准、表现症状、成瘾原因及治疗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己有研究加以述评,揭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并列举出国内的干预措施,李三波提出从六个方面进行治疗:让学生意识到成瘾行为的危害性;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上网时间;教师要把学生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查资料、找信息上;家长要关心孩子上网的成果;网吧经营者要给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
  • 摘要:本文用镶嵌图形测验方法从大四学生中选出倾向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被试各16名,选取一部分修改过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图片作为推理材料,用眼动仪记录被试在推理过程中的眼动指标。结果显示:不同认知方式被试图形推理总成绩差异显著,倾向于场独立性的被试优于场依存性。不同认知方式被试对图片的总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场依存性比场独立性的被试注视时间更长。不同认知方式被试的注视点集中的区域差异显著,场依存性被试注视点更多集中在干扰选项和无关选项的区域上,表明认知方式是影响图形推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变量,场独立性被试解题策略更有效,提取信息和组织能力更强,眼动模式更有效。
  • 摘要:本文述评了特质论取向的道德人格研究,主要有两条不同的研究路线:探究道德榜样的自然概念和考查道德榜样的人格特征。前者的目的是确定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道德榜样应该具备的人格特质,以此窥探出与道德有关的内隐人格理论,后者则重点揭示真实道德榜样的生活面貌与心理过程。最后,简要点评了这两条研究路线的优缺点并展望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