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主观性
交互主观性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88534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绥化学院学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等;交互主观性的相关文献由106位作者贡献,包括袁莉容、徐晶凝、高杨等。
交互主观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8534篇
占比:99.98%
总计:488636篇
交互主观性
-研究学者
- 袁莉容
- 徐晶凝
- 高杨
- 代丽丽
- 孙利萍
- 张兴
- 彭彤彤
- 汪敏锋
- 洪波
- 王晓燕
- 诸允孟
- 郝静芳
- 陈昌来
- 顾建身
- 顾海丽
- 黎立夏
- 余光武
- 余玲
- 侯贤慧
- 刘宇红
- 刘春卉
- 刘晨阳
- 刘瑾
- 刘萍
- 吕金月
- 吴剑锋
- 吴琼
- 喻薇
- 姚双云
- 姚瑶
- 孔依丹
- 孙佳
- 孙洪威
- 季安锋
- 完权
- 张京鱼
- 张利红
- 张宪
- 张振亚
- 张旺熹
- 张晓传
- 张爱玲
- 张爱玲12
- 张静
- 彭小川
- 文虹月
- 曹洪豫
- 曹滟梅
- 曹蒙洁
- 曾立英
-
-
袁媛
-
-
摘要:
否定认知结构"不审"从表示"不知道"义的偏正结构发展成为传疑索答的话语标记,演化过程中其真值语义逐渐丢失,产生了主观情态义和交互主观性,并最终在佛门语言内部凝固成了一个动词.典型语境中的话语标记"不审"具有间接求解和委婉表达功能,常用于下对上的谈话场合,具有消极主观化特征."不审"话语功能的实现基于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
-
-
余玲
-
-
摘要:
“可能”作为现代汉语中表示推测估计类的情态词,因为其自身语义所表现出的主观性、模糊性、委婉性的特点,使其在动态语言环境中被高频使用,从而出现了非常规化的趋势。本文从语料库中选择动态的语言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可能”出现了去范畴化特征,说话人的使用逐渐出于一种语用目的。即它可以帮助句子施事告知说明、反驳拒绝、解释澄清、提醒强调、情感评价等言语行为,特别是经常出现在表示否定、拒绝、讽刺等表示负面语义内容的句子里,委婉地传递出确定的信息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对“可能句”出现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交互主观性、礼貌原则、可能自身所蕴含的委婉性语义三个方面入手,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
-
-
王绣棠
-
-
摘要:
“硬/硬硬”是平遥方言中富有特色的评注性副词,主观性特征明显区别于普通话的“硬”。具体体现在:从描摹性副词到评注性副词的演变中;可位于句首,做高层谓语对句子进行主观评述,常与表结果和主观性的成分搭配,以使语义协调;具有表达情态、突出焦点和指明预设的语用功能;语篇中常有表态度情感的成分共现,以更好体现其主观性,也常用于适宜表达主观性的互动语境。“硬/硬硬”还具有交互主观性,体现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
-
-
孔依丹
-
-
摘要:
文章对主观性标记词“总不能”在语境中的分布进行考察,并分析其语义搭配模式、句法位置、元话语功能等,揭示了其形成路径与来源。“总不能”表达言者的态度,大部分情况下表示对对方的不满及反驳。通过强调客观事实或社会规约,为言者的态度及立场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态度及立场的浮现蕴含了言者列举情况作为例证,到最后表态的过程,表明主观立场的客观性,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总不能”的语义解读逐渐规约化的过程。言者态度及立场在反诘问句、转折句、主观化及语用原则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
-
李晓飞;
陈昌来
-
-
摘要:
文章分析了构式“V你的(NP)!”中常项构件和变项构件特征,认为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言者对听者的行为表达否定态度,要求听者专心V(NP)”。该构式既可用于消极情绪语境,也可用于积极情绪语境,消极情绪语境是其分布的优势语境。言语互动中,该构式具有凸显情态,结束话题和语境顺应的功能。元代出现的表祈使义的“你V你的NP”结构是该构式的萌芽形式,在隐喻与功能凸显、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去范畴化与重新分析、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于明代完成构式化。
-
-
文虹月;
沈敏
-
-
摘要:
数词“半”有夸张表大量和夸张表少量的用法。夸张意味数词“半”的相关表达,反映了听说双方间的移情和认知协作,具有一般用法所没有的交互主观性。交互协作过程具体表现为听说双方通过“引导——激活——选择”这样的认知序列来动态地构建了交互主观性,从而形成听者对相关表达的理解。另外,数词“半”夸张表大量还是表少量,蕴涵着不同的认知方式。综合识解交互主观性和表量倾向就得到了数词“半”夸张意味相关用法的整体意义。
-
-
陈昌来;
陈红燕
-
-
摘要:
韵律、认知和交互主观性推动“有失X”的构式化,形成“确认”构式“有失NP”、谦辞构式“有失VP双”、指摘构式的“有失NP”。指摘构式“有失NP”在交互主观性和认知类推作用下,分化出表轻量指摘义的三个下位类型:“有失NP”“有失AP;”“有失AP;”。伴随“有失X”的构式化,跨层结构“有失”演化为粘宾动词;伴随“有失X”的后构式变化,粘宾动词“有失”演化为评注副词、程度副词。
-
-
赖逸平;
刘春卉
-
-
摘要:
合音词“哒”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发展出了语气词、类结构助词、类动态助词以及拟声词和状态形容词的构词语素四种语法功能。这些语法功能与其合音母词“的”“啊”的语法属性有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发生学顺序应当为“构词语素→语气词→类助词”。“哒”的核心语气与情态含义可以被归纳为说话者以俏皮、可爱的“萌化”色彩舒缓语气、传递信息。这一核心语气衍生出调整语义色彩、维护听话者面子、拉近语用距离等语用功能,体现了“哒”的交互主观性,有利于构建听说双方良好的互动空间。
-
-
曹滟梅
-
-
摘要:
“无”和“不”原是两个线性相邻的词,经过历时演变跨层凝固为“无不”和“不无”两个词。本文主要阐述“无不”“不无”的跨层词汇化过程,指出汉语的韵律机制、词语内部语义的凝结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组块处理和重新分析等方面的因素是促进其完成词汇化的主要动因,并分析了“无不”“不无”两词词汇化在互动语篇中呈现出的交互主观性差异。
-
-
颜耀良
- 《第五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定喇"和"啩"都是粤方言中表示说话入主观推测的句末语气助词,本文拟从句法、语气、三域的使用情况以及主观性方面讨论二者的不同.二者都可以接于陈述句后,不同的是接上"定喇"后的陈述句其句式不变,而接上"啩"后的陈述句往往会变成问句,另外"啩"在句法使用上有更多的自由.在语气方面"定喇"更为确定,而"啩"的存疑度更高.在三域的使用情况方面,"定喇"主要用于"知域",而"啩"除了"知域"以外还常用于"言域".在主观性方面,"啩"比"定喇"蕴含着更为明显的交互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