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构式

构式

构式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995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2篇、专利文献2400497篇;相关期刊501种,包括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海外华文教育等; 构式的相关文献由345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曰伟、周长城、杨腾飞等。

构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400497 占比:99.95%

总计:2401649篇

构式—发文趋势图

构式

-研究学者

  • 于曰伟
  • 周长城
  • 杨腾飞
  • 杨铖兆
  • 汪晓
  • 赵雷雷
  • 李晓晗
  • 梁宇通
  • 张延年
  • 戴卫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杨朋飞
    • 摘要: 由于动宾短语“V+O_(1)”的词汇化,构式“X+V+O_(1)+O_(2)”可以演变为构式“X+VO_(1)+O_(2)”,相同的语义成分表达不同的句法关系,分属不同的构式,这体现了构式的历时动态性。在构式“X+V+O_(1)+O_(2)”中,动词“V”关联两个宾语,应为三价动词。由于构式义可以为动词添加参与者角色,因此,二价动词可以准入构式。“X+V+O_(1)+O_(2)”形式数量增多,加之“V_(2)价”与“O_(1)”的关系较之“V_(3价)+O_(1)”更为紧密,可以理解为“X+[V+O_(1)]+O_(2)”。这既为构式中动宾短语“V+O_(1)”的词汇化提供了语义基础,也为动宾动词“VO_(1)”后带宾语提供了形式依据,从而促使构式“X+VO_(1)+O_(2)”的出现。在构式“X+VO_(1)+O_(2)”中,“VO_(1)”具有[+抽象]的语义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V”和“O_(1)”自身语义抽象;二是“VO_(1)”喻化造成的抽象;三是由于“O_(2)”的语义造成的抽象。
    • 王震
    • 摘要: “还挺X(的)”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形式,本文则将其归为构式。以往的文章认为,“还”与“挺”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反预期功能。但是“还”与“挺”形成的反预期功能需要根据其语境做具体分析,而没有固定规律。本文立足于构式理论与立场表达,对“还挺X(的)”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还挺X(的)”的构式判定及其构式义;“还挺X(的)”的表达功能;“还挺X的”的功能分类。
    • 曹春静
    • 摘要: 当代汉语中,在程度范畴内发展出一系列新兴的程度义构式。这些新兴构式大多是在既有的语法结构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部分与既有结构同构,一部分与既有结构表层不同构但深层结构相同。这些构式“形式—意义”的组配是一个动态浮现的过程,语言使用的交际动因和具体语境,使其浮现出程度语义,其演变也呈现出“语法界面—修辞界面”“语法界面—修辞界面—语法界面”等不同的方向。
    • 杨朋飞
    • 摘要: 唐代出现否定动词“没”,在对名词和名词性成分进行否定时,从而形成表否定意义的“没+NP”形式。当“没+NP”形式属于否定构式时,其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所描述对象作出的主观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构式“没+NP”表示转喻性否定,“没”否定的是“NP”的转喻意义,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以“NP”具有的转喻意义为基础,其中构式“没+NP具体”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构式“没+NP抽象”最早出现在元代;二是构式“没+NP”表示量度性否定,“没”否定的是“NP”的语义程度,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以“NP”隐含的量度变化为基础,其中构式“没+NP抽象”最早出现在唐代,构式“没+NP具体”最早出现在元代。
    • 李琳
    • 摘要: "神仙操作""神仙爱情""这是什么神仙颜值"等新兴的"神仙XX"样式,作为如今网络社会和汉语口语中常见的表达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构式。本文通过搜集、整理语料,对"神仙XX"这一网络流行构式进行描写分析。
    • 张克定
    • 摘要: 西方语言学文献中的construction是一个早已有之的语言学术语,然而,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中,这一术语的含义却大不相同。本文首先简略梳理了结构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中这一术语的界定和含义,然后,着重讨论了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观,说明了将构式视为形-义配对体,并将其视为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合理性,还说明了认知语言学所秉持的部分组构性观点也更为合理,更具解释力。
    • 李烨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推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这种新兴语言现象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学界的关注。2020年12月4日,“打工人”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十大流行语,可见该词语在网络上使用频率很高,值得作出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打工人”这类网络流行语的结构、语义、语用等。
    • 祁阳; 孟祥婷
    • 摘要: “小”在汉语中用法较多,“小”与不同性质的语言单位组合时能产生不同的语法效果。通过对语料检索、归纳和分析,并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小”和单音节动词或语素组配后,具有语法性质上的双重性,既可以构成状中短语,也可以形成双音节词,“小V”双音节词具有名词和动词上的双重性。“小+V”式名词还具有同形异类的特色,在网络语言中,“小+V”式名词可以作为一个短语来理解。
    • 张利红; 杨树树
    • 摘要: 构式“X就X在Y”需要通过构式义与构式形式两方面对其进行限定,以确定该评价义构式的范围。将构式分为构式前件“X就X”与构式后件“在Y”两部分来探究其经济原则。发现既包括说话人经济原则,也包括听话人经济原则。构式“X就X在Y”的交互主观性表现在其所具有的交互主观否定。文章最后对该构式的形成条件和语义非自足性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 徐峰
    • 摘要: “体认语言学”(简称ECL)是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成果,深受包括过程哲学在内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影响。体认语言学的基本原则“现实-认知-语言”可衍生出体认性、动态性、有机性、构式观和过程观等五个核心观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些核心观点在ECL框架中的理论地位,并例释了它们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思想精髓与体认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存在契合,研究说明过程哲学亦是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