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能

可能

可能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2篇、专利文献850篇;相关期刊632种,包括股市动态分析、全科护理、诗选刊等; 可能的相关文献由30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墉、武小红、武斌等。

可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2 占比:66.95%

专利文献>

论文:850 占比:33.05%

总计:2572篇

可能—发文趋势图

可能

-研究学者

  • 刘墉
  • 武小红
  • 武斌
  • 董迎春
  • H.安德烈斯
  • J.卡尔
  • N.怀尔德
  • S.L.德哈斯
  • S.谢勒
  • 江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黎明; 陈珂珂
    • 摘要: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人学之批判蕴含着三重维度:对既有教育现实的批判,对当时流行教育观念的批判,对自身教育理论的自我批判。其理论批判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解决自然教育人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之需要,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人学理论内部矛盾解决之需要,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人学从不完善到完善之诉求。西方自然主义教育人学之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彰显了理论的开放性,推动了理论的创新,能够增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
    • 余玲
    • 摘要: “可能”作为现代汉语中表示推测估计类的情态词,因为其自身语义所表现出的主观性、模糊性、委婉性的特点,使其在动态语言环境中被高频使用,从而出现了非常规化的趋势。本文从语料库中选择动态的语言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可能”出现了去范畴化特征,说话人的使用逐渐出于一种语用目的。即它可以帮助句子施事告知说明、反驳拒绝、解释澄清、提醒强调、情感评价等言语行为,特别是经常出现在表示否定、拒绝、讽刺等表示负面语义内容的句子里,委婉地传递出确定的信息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对“可能句”出现分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交互主观性、礼貌原则、可能自身所蕴含的委婉性语义三个方面入手,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 唐依力
    • 摘要: 揣测(或“猜测”)属于一种主观认知情态范畴,在人类语言中大量存在。作为现代汉语揣测范畴中最为典型的两个实义词,“可能”和“或许”有着不同的句法分布位置,语义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征。“可能”“或许”与不同类动词组合造成结构能否自足的原因与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的小类有关;在疑问句和对推测的否定句中,“可能”可以名物化,“或许”不可以;“可能”具有程度等级特征,“或许”无程度等级特征;只有数量结构或有数序列特征的名词才能直接与“可能“”或许”组合。
    • 冯军伟
    • 摘要: “可能”是一个概率模态算子,其核心情态语义特征为[+概率可能]。按照概率模态“概率值的连续标度法”,“可能”的赋值范围为“0可能,0=否定,1=肯定);在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可以通过添加程度限定词和其他情态表达形式的手段来对“可能”所表达的“概率可能”进行限定。
    • 柯弄璋
    • 摘要: 风景之意多样,或自然造就,或观念生成,或技术制作,或艺术所产,但观风景者重要的不是纠缠于其意,而是风景对人而言意味什么。大致说来,风景与人之间一般存在“情-景”“理-景”和“景-象”三种关系形态,这些关系的形成与自然的人化和人们对风景认知的深化、追求理想生活方式有关。风景具有开放性,由于风景的一般形态各自存在着客观化、审美化、主观化等方面的局限性,为此,风景形态应当发生新的、综合性的可能。这种新的可能,不妨暂命名为“景-文”关系,它将推动个体风景学发展到“人间风景学”,同时也为还原风景的本真意义、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赵志强; 王冬梅
    • 摘要: 情态动词"可能"在句中的辖域不同,对命题意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形容词组合时,"可能"充当状语这种句法功能,它在口语语体中使用较多."可能"来自汉语,词义与"可"和"能"两个语素都有关系."可能"由动词性短语逐渐固化,并可以与形容词组配."可能"的语法功能不断扩展,句首的"可能"有副词化的倾向.
    • 万宁宜
    • 摘要: 伊比达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小说《墙》中的主人公,通过对伊比达境遇的概述与分析,可以引导我们厘清"可能"向"现实"的现实路径."现实"与"可能"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之一."可能"到"现实"的转化过程存在不可控的成分,从而形成了荒诞,荒诞之下的个体因而产生异化.在归因分析中,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也并非孤立的,分析现实与可能这一环节需要与其他基本环节相结合."可能"向"现实"转化中的偏差并不应当被掩盖或者逃避,而应当被面对,分析进而解决.方法论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应当一方面要把握现实,另一方面要对转化趋向的分析与掌握.
    • 柯弄璋
    • 摘要: 风景之意多样,或自然造就,或观念生成,或技术制作,或艺术所产,但观风景者重要的不是纠缠于其意,而是风景对人而言意味什么.大致说来,风景与人之间一般存在"情-景""理-景"和"景-象"三种关系形态,这些关系的形成与自然的人化和人们对风景认知的深化、追求理想生活方式有关.风景具有开放性,由于风景的一般形态各自存在着客观化、审美化、主观化等方面的局限性,为此,风景形态应当发生新的、综合性的可能.这种新的可能,不妨暂命名为"景-文"关系,它将推动个体风景学发展到"人间风景学",同时也为还原风景的本真意义、建设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孟文博
    • 摘要: “民国文学史”概念的提出是一次重要的文学史著述契机,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界的诸多问题,因此近年来的探讨一直热度不减。“民国文学史”下一步的著述实践应充分吸纳“民间写史”力量,或者借鉴“民间写史”方式,在史料选择、细节描述、语言运用等方面增加其“可读性”,使其摆脱以往文学史著作“千史一面”“单一繁荣”“单调重复”的局面。
    • 林玉春
    • 摘要: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借助已有经验、已具能力、态度品质、困难阻碍等关键词对观察收集到的幼儿行为信息进行实时评价。并依据信息辨别幼儿的需要、发展可能等,最终形成推进方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