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58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60839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现代交际、青春岁月、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六届中国语言教育研讨会、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语法特征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公望、刘敏、宁皖平等。
语法特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839篇
占比:99.06%
总计:61414篇
语法特征
-研究学者
- 刘公望
- 刘敏
- 宁皖平
- 宋卫华
- 李光赫
- 盛丽春
- 苏丽红
- 东野圣时
- 付容
- 任炬
- 但功海
- 余正涛
- 冯璟
- 刘同英
- 刘娜
- 刘媛晖
- 刘志岗
- 刘志生
- 刘望冬
- 刘楚群
- 危胜军
- 古丽努尔·吾不力卡斯木
- 吕红波
- 吴建平
- 吴杰
- 夏秀文
- 孙利萍
- 孙怿
- 孙继善
- 孙钰琢
- 宋燕
- 寿永明
- 张兰英
- 张建伟
- 张文轩
- 张飞鹏
- 智若惠
- 朱磊
- 李俊瑜
- 李英
- 李锦芳
- 杨懿璇
- 杨桂兰
- 毛存礼
- 汤欣
- 王一川
- 王俊喆
- 王保锋
- 王启
- 白彬彬
-
-
杨红
-
-
摘要: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连动式和语言类型特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它主要存在于形态稀少、句法标记不丰富、分析型强的语言中,具有一系列的普遍特征。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既有跨语言的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在共性特征方面,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中的动词没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动词在语调上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当连动式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被共享。在个性特征方面,“单一小句的否定判定标准”不适用于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动词不一定有相同的时态取值;动词可以有各自单独的时间修饰语;人称、时态、语气、否定标记既可以出现在边缘位置,也可以出现在核心位置。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出发研究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不仅避免了研究受印欧语眼光的影响,也开阔了研究视野,使其融入到世界语言研究之中,有助于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的语法面貌,更好地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特征。
-
-
霍焱
-
-
摘要:
新发现的汉语教科书《中华正音》诸抄本是重要的汉语域外纸本文献,该书由精通汉语东北方言的朝鲜人所编写,它所记录的词语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19世纪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来看,这与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
-
-
高松;
钱隆
-
-
摘要: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词类,关于方位词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展开。利用汉语依存树库资源,对方位词的分类和范围、语法功能、词性归属等问题进行计量分析,可以验证和补充现有的研究结论。根据方位词的使用频率,区分出核心方位词和非核心方位词。考察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分布,总结方位词的语法特点。并通过对比方位词与其他词类的语法特征,来阐述方位词的词性归属。这将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方位词,量化信息丰富了以往单纯依靠定性分析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汉语自动句法分析提供参考。
-
-
覃慧
-
-
摘要: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县”)的方言中有大量丰富的量词,与汉语普通话量词相比,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其特殊性决定了务川方言量词的研究意义。务川方言量词中存在较多的重叠现象,通过重叠,除了表现称量功能外,还能作多种句子成分,表达周遍性、逐一性、多量性、少量性等意义。文章从务川方言量词的重叠出发,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务川量词重叠进行描写分析,这有益于深入了解务川方言量词的重叠现象及其语法特征。
-
-
-
杨柳;
荆学飞
-
-
摘要:
维吾尔语关系形容词是维吾尔语形容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对其描述研究较少,该文首先统计归纳出了构成关系形容词的19个构词词缀并分别举例说明;其次从意义角度对关系形容词进行分类;最后详细分析了关系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
-
殷博;
朱静雯;
刘磊;
许静
-
-
摘要:
电力数据安全随着电力信息网与互联网的接入变得尤为严峻,其数据与规模愈加庞大复杂.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分析及特征提取,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SQL注入攻击检测模型.从Web访问日志中提取SQL注入语法特征和行为特征,得到语法特征矩阵和行为特征矩阵数据集.以漏报率和误报率为评价指标,选取K-means、Naive Bayes、SVM和RF算法分别在两类数据集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以语法特征矩阵作为数据集相比,行为特征矩阵在SQL注入攻击检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SVM和RF检测效果较好,具有较低的漏报率和误报率,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SQL注入攻击.
-
-
李利芳
-
-
摘要:
白鹤梁题刻的反义词主要分布在一些文人的题诗记中,包括了连用和对举两种主要方式;从其语法特征来看,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类词性中;从其对应关系来看,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现象存在.作为石刻文献,其语料的可靠性不言而喻,所以把其中的反义词进行穷尽式研究,对丰富字典辞书的内容以及推动整个汉语词汇研究的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
-
-
刘天阳
-
-
摘要:
以日本电视动画《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的"恩雅婆婆"为研究素材,以"じゃ"为例,从功能角度对"角色语言(役割語)"的重要概念——角色词尾(キャラ語尾)进行语法特征的描写.探究角色判断词"じゃ"在塑造角色时不仅有角色判断词的用法,也有角色语气词以及角色句末词的用法.角色词尾的语法特征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
-
孙钰琢;
罗卫华
-
-
摘要:
英语虚拟语气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动词形式上的变异来描述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可能性和非真实的情况.在总结英语虚拟语气语法特征的基础上,以大热家庭喜剧中的台词为语料,进一步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对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以及在实际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
-
钱悦
- 《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以昌黎方言为研究对象,指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着"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和进行,而在昌黎方言中"着"还能表示将来和动作的完成.当表示完成时,昌黎方言中的"着"往往用在句末或疑问语气词之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当表示将来时,也必须用在句末或语气词之前,并且表示说话者希望助词"着"之前的动作能够发生.探究了产生这一语法特征的原因,即昌黎方言中的“着”很可能是保留并沿用了中古和近古汉语中“着”的某些用法。
-
-
麻晓芳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善住意天子会·破菩萨相品》为《大宝积经》第三十六会中的第六品,内容为佛陀为文殊师利说菩萨初发心、无生法忍等义.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534西夏写本《破菩萨相品》进行了全文译释,并对文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及西夏文虚字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为西夏语研究提供一份新的语言材料,同时深化西夏语语法的研究.
-
-
麻晓芳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善住意天子会·破菩萨相品》为《大宝积经》第三十六会中的第六品,内容为佛陀为文殊师利说菩萨初发心、无生法忍等义.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534西夏写本《破菩萨相品》进行了全文译释,并对文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及西夏文虚字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为西夏语研究提供一份新的语言材料,同时深化西夏语语法的研究.
-
-
麻晓芳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善住意天子会·破菩萨相品》为《大宝积经》第三十六会中的第六品,内容为佛陀为文殊师利说菩萨初发心、无生法忍等义.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534西夏写本《破菩萨相品》进行了全文译释,并对文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及西夏文虚字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为西夏语研究提供一份新的语言材料,同时深化西夏语语法的研究.
-
-
麻晓芳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善住意天子会·破菩萨相品》为《大宝积经》第三十六会中的第六品,内容为佛陀为文殊师利说菩萨初发心、无生法忍等义.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нв.№534西夏写本《破菩萨相品》进行了全文译释,并对文中涉及的佛教术语及西夏文虚字进行了初步探讨,意在为西夏语研究提供一份新的语言材料,同时深化西夏语语法的研究.
-
-
孙颖新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西夏文《诸法一心定慧圆满不可思议要门》译自汉文本,但是在存世的藏经中尚未找到相应的汉文原本.从西夏译本来看,其主体内容讲述的是“不思议真心”“不思议定慧”“不思议戒行”和“不思议智慧”四种“不思议”以及“分别智”“无分别智”“分别慧”和“无分别慧”四种不思议智慧,文中“直显真心”“中道一心”“直显一心”“一真法界”“理事无碍”等华严禅思想贯穿始终.本文尝试依据西夏语法和散存于不同汉文佛教文献中的段落、章句甚至是零星词汇,力求最大限度地复原夏译所据汉文底本.
-
-
孙颖新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西夏文《诸法一心定慧圆满不可思议要门》译自汉文本,但是在存世的藏经中尚未找到相应的汉文原本.从西夏译本来看,其主体内容讲述的是“不思议真心”“不思议定慧”“不思议戒行”和“不思议智慧”四种“不思议”以及“分别智”“无分别智”“分别慧”和“无分别慧”四种不思议智慧,文中“直显真心”“中道一心”“直显一心”“一真法界”“理事无碍”等华严禅思想贯穿始终.本文尝试依据西夏语法和散存于不同汉文佛教文献中的段落、章句甚至是零星词汇,力求最大限度地复原夏译所据汉文底本.
-
-
孙颖新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西夏文《诸法一心定慧圆满不可思议要门》译自汉文本,但是在存世的藏经中尚未找到相应的汉文原本.从西夏译本来看,其主体内容讲述的是“不思议真心”“不思议定慧”“不思议戒行”和“不思议智慧”四种“不思议”以及“分别智”“无分别智”“分别慧”和“无分别慧”四种不思议智慧,文中“直显真心”“中道一心”“直显一心”“一真法界”“理事无碍”等华严禅思想贯穿始终.本文尝试依据西夏语法和散存于不同汉文佛教文献中的段落、章句甚至是零星词汇,力求最大限度地复原夏译所据汉文底本.
-
-
孙颖新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西夏文《诸法一心定慧圆满不可思议要门》译自汉文本,但是在存世的藏经中尚未找到相应的汉文原本.从西夏译本来看,其主体内容讲述的是“不思议真心”“不思议定慧”“不思议戒行”和“不思议智慧”四种“不思议”以及“分别智”“无分别智”“分别慧”和“无分别慧”四种不思议智慧,文中“直显真心”“中道一心”“直显一心”“一真法界”“理事无碍”等华严禅思想贯穿始终.本文尝试依据西夏语法和散存于不同汉文佛教文献中的段落、章句甚至是零星词汇,力求最大限度地复原夏译所据汉文底本.
-
-
孙颖新
-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西夏文《诸法一心定慧圆满不可思议要门》译自汉文本,但是在存世的藏经中尚未找到相应的汉文原本.从西夏译本来看,其主体内容讲述的是“不思议真心”“不思议定慧”“不思议戒行”和“不思议智慧”四种“不思议”以及“分别智”“无分别智”“分别慧”和“无分别慧”四种不思议智慧,文中“直显真心”“中道一心”“直显一心”“一真法界”“理事无碍”等华严禅思想贯穿始终.本文尝试依据西夏语法和散存于不同汉文佛教文献中的段落、章句甚至是零星词汇,力求最大限度地复原夏译所据汉文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