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51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中国文学、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98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才智、现代交际、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江西省第三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东北方言的相关文献由506位作者贡献,包括盛丽春、李光杰、杨丽娜等。

东北方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7 占比:21.4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998 占比:78.38%

总计:2549篇

东北方言—发文趋势图

东北方言

-研究学者

  • 盛丽春
  • 李光杰
  • 杨丽娜
  • 韩梅
  • 聂志平
  • 杨春宇
  • 王丹
  • 今福
  • 崔秀兰
  • 万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霍焱
    • 摘要: 新发现的汉语教科书《中华正音》诸抄本是重要的汉语域外纸本文献,该书由精通汉语东北方言的朝鲜人所编写,它所记录的词语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19世纪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来看,这与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
    • 霍焱
    • 摘要: 东北方言中的“拉倒”与现代汉语中动补结构的“拉倒”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东北方言意义的“拉倒”经历了由动补结构“拉倒”—实义动词“拉倒”—语气词“拉倒”这样的发展过程。作为东北方言中的常见口语词,“拉倒”具有其独特的方言语义特点。通过从“拉倒”的常见搭配、“拉倒”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功能、“拉倒”的历时演变出发,论述东北方言“拉倒”的独特意义。
    • 武业沛; 李光杰
    • 摘要: 清末民初作为东北方言的定型期,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在这一时期涌入了大量移民,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本文对清末民初前的东北方言情况加以介绍,同时分析清末民初时期东北地区的移民构成及移民原因,指出大量移民的进入打破了东北原有的方言面貌,在使东北方言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促进了现代东北方言的形成。
    • 尹丽红
    • 摘要: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东北人说话腔调十分接近,全国各地的人也都能听懂东北方言。文章主要通过对东北方言的声调、声母、韵母和东北方言中动词的运用作出分析,与普通话加以对比,对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主要分析。
    • 欧阳国亮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一些曾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广泛使用的东北方言词语,已经或者正在退出人们的日常话语交际,如今仅为一些中老年群体所了解,它们成为了濒危词语。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收集、汇释了东北方言中100余条濒危词语。不可否认,语言发展所造成的方言词语濒危现象是难以避免和逆转的。在我国政府开展语言资源记录和保护的大背景下,应当采用多种手段,对东北地区濒危方言词语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建立濒危词语档案,为后世留下这份珍贵的语言遗产。
    • 徐杨
    • 摘要: 方言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地域文化的产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进。方言作为一方地域文化的载体,其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该地域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以及饮食习惯等众多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东北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铸就了东北方言不同于其他地区方言的独特之处,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风韵。本文以东北方言为例,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四个方面,探究方言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 张瑶
    • 摘要: 本文在梳理、描写东北方言四音节词的基础上,探讨东北方言四音节词的语音结构特点。从语音结构上看,认为语音轻音和儿化是东北方言四音节词语音和谐韵律的重要特征。富含丰富韵律美,让东北方言四音节词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充满活力和乐趣。
    • 刘宇
    • 摘要: 根据满汉合璧本《三国志宗寮》中人名的满汉对音,细音前,见晓组腭化的为89.9%;根据满文转写、特别是对撮口呼字的译法,精组腭化的为86.1%.本文认为,东北官话十七世纪初期开始尖团合流,中期尖团音合流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 欧阳国亮
    • 摘要: 民国时期流传至今的若干有声电影资料如故事片、纪录片,记录有大量的东北方言口语语料.统计分析发现,这些语料能覆盖大部分常用字词,由此可以透视民国时期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同时也为研究民国以来东北方言若干演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口语语料,因此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对这些语料进行整理,应当遵循整理研究并举、开发利用相继的基本原则,使它们既能为学术研究所用,也能为服务社会文化生活所取,真正实现其多维利用价值.
    • 刘娜
    • 摘要: 中华民族走过了5000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加之中华民族地大物博,分布广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化文化.语言使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语言也随之出现,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中国不同的地区,语言明显不同,加之文化历史不断变化,语言也在变化中不断发展.本文的研究基于语料库展开,对东北方言名词的来源、所属类型以及文化蕴含进行研究.使用软件提取名词词条,对每个词条甄别,得到4550条东北方言名词,将新的语料库建立起来,采用调查的方法,对调查进行进行统计并比较之后,基于语料库对东北方言进行分析,明确东北方言受到满语的影响很大.在调查之前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虽然对于一些东北方言从感性的层面做出判断,单依然从资料中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最终认识到一点,感性的判断是不准确的,虽然感性角度所获得的信息源自于生活,但是,感觉的东西与真实的历史会存在差距[1].由此明确,经过历史的认证才是最准确的,所以,调查是非常必要的,从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历史的推进,方言也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方言是不断发展的文化,也是一个时代的文明标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