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方言
闽方言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汉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4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广东社会科学、三明学院学报、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中国语言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等;闽方言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如龙、林伦伦、詹伯慧等。
闽方言
-研究学者
- 李如龙
- 林伦伦
- 詹伯慧
- 冯成豹
- 刘福铸
- 黄家教
- 严修鸿
- 李小凡
- 沙平
- 浦园
- 邓享璋
- 陈李茂
- 刘晓南
- 庄初升
- 张光宇
- 张琨
- 李新魁
- 林华勇
- 林宝卿
- 林汀水
- 梁金荣
- 甘于恩
- 蒙元耀
- 贾燕子
- 邓晓华
- 邢福义
- 邵兰珠
- 郑伟
- 郑超群
- 郭启熹
- 钟奇
- 陈波
- 陈鸿儒
- 陳忠敏
- 高然
- 黄谷甘
- 丁启阵
- 丹麦易家乐
- 伍铁平
- 何富东
- 余伯禧
- 余福铭
- 储泰松
- 冯芝生
- 刘丽颖
- 刘付靖
- 刘倩
- 刘爱梅
- 刘纶鑫
- 刘蔚娜
-
-
肖楠楠
-
-
摘要: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综合品种,语言在民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音色价值,只有深入解析唱词音韵,才能正确阐释各地民歌的音乐价值。广东被称为"汉语方言的宝库",包含了全国7种方言中的3种,即粤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广府民歌歌词语言韵律与民歌曲调浑然天成,方言土语自然入歌,押韵上口,讲究合韵、修辞,文采横溢,常出现衬词、衬句。
-
-
邓享璋;
陈红
-
-
摘要:
以福建省尤溪县的城关、厚丰、洋中、汤川、中仙、新阳和街面7种方言为例,描写尤溪县内闽方言的语法范畴——体和貌。尤溪县内闽方言的语法范畴,在体方面包括完成体、已然体、进行体、持续体和经历体,在貌方面包括短时貌、尝试貌和反复貌。简要对比尤溪县内闽方言与福州、莆田、厦门、泉州、漳州、建瓯和永安等福建省的闽语次方言代表点,可以发现尤溪县内闽方言体貌的类型和特征。
-
-
颜铌婷;
林华勇
-
-
摘要:
永春方言的“说”存在言说动词(含引语标记)和小句标记的用法。“说”作为小句标记可引导内容、原因、目的、情状、比较等五种小句。对以上用法的具体描写,使“说”的语法化过程逐步明晰,进而得以重构其语法化路径。小句标记“说”的语义,取决于其前后句法成分间的关系,并与句法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目的小句标记虽来源不一,但句法结构相同的现象,为思考形式和意义的演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
-
-
陈李茂;
崔少娟
-
-
摘要:
闽方言鳌头话的[u]韵母有特殊的来源。其他方言,如粤方言,甚至包括闽方言里不发[u]单元音的较多字,在鳌头话中韵母都为[u]。此现象在“果、假、遇、蟹、止、效、流、山、宕、梗、通”11个摄均存在,其中“果、假、效、山、宕、梗”摄均有不少字韵母为单元音[u],颇为特别。立足于田野调查所得第一手材料,指出其多种不同的来源,并指出其中特别的现象。
-
-
庄初升
-
-
摘要:
闽、粤、客方言是中国南方的三大方言,近数百年来随着离乡的华人而播迁境外,成为海内外华人社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是极为宝贵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闽、粤、客方言的实际应用还经常与国家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特别值得关注,如学理层面大陆与台港澳地区方言的源流关系。闽、粤、客方言作为大类方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尽管没有整体消亡之虞,但是边界方言的濒危境况以及包括广州、潮州、厦门、漳州、泉州、梅州这类权威方言城市在内的方言核心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方言衰变迹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当前我们要从语言生态的角度更加积极稳妥地保护闽、粤、客方言的语言安全,长久有效地维持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同声同气的语言文化联系。对闽、粤、客方言加强保护传承和维持其语言活力在中国的语言战略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加强科学的社会规划;建立“从娃娃抓起”的方言母语传承体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言保护合力;将三大方言保护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统筹管理和专门保护。
-
-
-
潘悟云
-
-
摘要:
《广东东部闽方言语音地图集》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全彩图语言地图集。语言地图的出版比较严格,该书的出版为地理语言学的同行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书的学术价值已得到同行和市场的认可,入选由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领衔全国共19家专业出版社共同推荐的“2021语言学百大好书榜”,地方性单一方言的地理语言学著作得以入选,足见读者的喜爱。
-
-
洪惟仁
-
-
摘要:
林春雨、甘于恩合著的《广东东部闽方言语音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于2021年出版,这不单是第一本粤东闽南语方言地图集,同时也是第一本闽南语方言地图集,可以说在粤东地理方言学上立下里程碑,值得大书特书。潘家懿、郑守治《粤东闽南语的分布及方言片的划分》(2010)[1]首先根据其细致的调查将粤东地区的闽南语划分为两大片、四小片。
-
-
刘蔚娜
-
-
摘要: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因而语言种类特别丰富。除数十种少数民族语言外,汉语虽然有通行于全国的普通话,但各地方言仍然很活跃。汉语方言分区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五次划分,最终在1963年划分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近年来,很多方言节目走出本地,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其中包括电视剧、语言类节目、访谈类节目和综艺节目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对相关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进行了宣传,同时也为我国各地各民族的沟通交流和地域融合提供了另类的平台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