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529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台声、台湾研究集刊、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等;闽南方言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宝卿、马重奇、林华东等。

闽南方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6 占比:22.40%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1529 占比:76.80%

总计:1991篇

闽南方言—发文趋势图

闽南方言

-研究学者

  • 林宝卿
  • 马重奇
  • 林华东
  • 陈曼君
  • 张嘉星
  • 杨秀明
  • 周长楫
  • 黄典诚
  • 许建生
  • 李如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庄雅妗
    • 摘要: 闽籍译者黄嘉谟译介美国文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译学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启发了外国文学的地域传播路径。基于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黄嘉谟的“闽式”解读进行探讨。在译介美国文学的过程中,黄嘉谟综合考量句式和修辞变换、顺应时代流变、再现情感语气等因素,其译文既还原了原文的精神面貌,又充分体现了译者在美国文学译介过程中对闽南方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适应了闽南翻译生态环境,产生了“闽韵缭绕”的翻译效果,推动了美国文学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 陈满玉
    • 摘要: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故事释义、童谣赏析、自主创编、创造表演四步骤,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闽南童谣,促进幼儿艺术、语言等方面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丰富闽南童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生命,推动闽南文化的传承。本文以闽南童谣《海龙王要娶某》为例阐述具体做法。
    • 魏小燕; 许彬彬
    • 摘要: 明嘉靖本《荔镜记》中的“力”字处置式是明代闽南地区最主要的处置式类型。“力”字是兼表“捉捕”义和“拿取”义的借字。与中古汉语处置式相比,其语法演变排列链条呈现双线式,即“捉捕”义:连动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拿取”义: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而在文本中“力”字处置式出现了“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的断层,这是由“力”作为实词时的配价关系决定的。而狭义处置式的出现是类推机制发展的结果。最后,我们将“力”字处置式与中古汉语处置式的发展类型相比较,得出“力”字处置式之所以在明代泉州、潮州方言中占优势是保留了南朝古汉语历史底层的结论。
    • 林清妹
    • 摘要: 与北方方言相比,南方方言在进入文学作品后容易让外地读者察觉到一种“阻拒感”,王安忆用“失语的南方”概括这一文学现象。简媜是祖籍福建漳州的台湾散文作家,其创作多元,题材广泛,散文集《月娘照眠床》显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闽南方言创作特色。分析《月娘照眠床》的语言特质,可以窥见闽南方言进入散文的方式技巧,探讨南方方言进入文学创作的启示。
    • 林华东
    • 摘要: 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传承了古代汉语的许多语言特征。闽南方言随着闽南人的脚步走出福建,走向台湾地区,走向世界,成为跨省域、跨国界的汉语方言。生活在海外的闽南人特别珍惜闽南方言的保护,把它作为守望中华文化的象征;他们不仅是口口相传,还注重书写记录,不时思索历史本原。新加坡华人口语中的“舍施”和“无舍施”,以及“丈夫”等词语,都源于古代汉语,体现了闽南方言的悠久和海内外闽南人共同对古代汉语的守护。闽南方言是联系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闽南华侨华人的重要纽带。
    • 林天送; 范莹
    • 摘要: 利用编辑距离法计算了福建省内七个闽南方言点的词汇相似度,并进行聚类分析,据此提出将七个闽南方言点分为中心片、方言岛片和边缘片等三片。在此基础上,细致描述了各片的词汇特点,尤其是词汇系统组成的异质性,探讨了各片词汇来源的复杂性。
    • 黄沚青
    • 摘要: 福建莆仙地区民间信仰中称掌管传染性疾病天花的神明为"[疒魯]府大神",酬神的戏曲为"[疒魯]戏"。"[疒魯]府大神"信仰影响深远,甚至传播到了东南亚地区。该信仰的来源与"[疒魯]"字密切相关。古代天花称"虏疮",民间常将"虏"写作同音字"鲁",后又赘加"疒"旁,造出新字"[疒魯]",表示天花。明清时期闽南方言称天花为"[疒魯]",晚清时该词逐渐被"珠"取代,"[疒魯](鲁)"则保留在莆仙地区的民俗活动中。随着天花被消灭,这一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失去了"痘神"的特殊属性,成为了民众祈求孩童健康的神祇之一。
    • 李佳飞; 邱江华
    • 摘要: 歌曲《一封番批》深情唱道:“寄一封番批轻又轻,寄返二个艰苦钱锻报答双亲,人在异乡终是客,夜夜做梦,梦中团圆。寄一封番批轻又轻,隔海曰盼夜盼思念深,背并离乡汗与血,盼个平安,价值干金……”“番批”就是“侨批”,来自闽南方言,闽南语称信为“批”,寄信为寄“批”。后来,“批”成为南洋华侨寄托银信的代用词,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信H: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俥,兼具家书、汇款功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海南等侨乡。
    • 马重奇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海峡两岸闽台闽南方言指示代词的六种用法,即指代动作行为发生的人或物;指代动作行为发生的方位或处所;指代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指代动作行为发生的程度;指代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指代不同的人事物等的不同用法。其次,本文列举了大量例句,比较研究了闽台闽南方言六种用法的指示代词所表现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最后,对闽台闽南方言指示代词的差异进行小结。闽台闽南方言指示代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的差异和语素选择的差异两个方面。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一是海峡两岸学者长期隔离,缺乏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二是闽南方言经过七十余年时间的推移,自身也会产生变化。
    • 赵靓
    • 摘要: 菲律宾与中国是同处于太平洋的近邻,两国的交往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代,随着闽南人的迁移,闽南文化也被移植到菲律宾,闽南话成为马尼拉的侨社及部分华人家庭中闽的日常用语。本文从马尼拉的闽南方言系属、闽南方言教学、闽南方言文化特点和闽南方言文化的传播四个方面,综述闽南方言及文化在马尼拉的传播研究现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