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189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1篇、会议论文28篇、相关期刊776种,包括编辑学刊、出版参考、出版科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5年研讨会、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等;商务印书馆的相关文献由1334位作者贡献,包括柳和城、范军、韩阳等。
商务印书馆
-研究学者
- 柳和城
- 范军
- 韩阳
- 冰心
- 肖超
- 金欣欣
- 丁伟
- 刘成勇
- 杜永道
- 汪家熔
- 陈悦
- 乔永
- 于殿利
- 傅国涌
- 邹振环
- 钟桂松
- 叶新
- 王新善
- 刘兰
- 刘禹
- 张人凤
- 徐修鸿
- 温约平
- 黄剑
- 于淑敏
- 傅璇琮
- 凸凹
- 刘占青
- 史春风
- 吴小鸥
- 吴洪成
- 周武
- 宋军令
- 张帆
- 张志强
- 张稷
- 张雪洁
- 杨子辉
- 欧阳敏
- 潘小松
- 王际莘
- 谢振声
- 赖晨
- 郭太风
- 钟楚
- 陈锋
- 黄一迁
- 乔凯凯
- 书生
- 于常青
-
-
黄剑
- 《学术研究》
| 2020年
-
摘要:
教科书是统治阶层意志表达的合法载体,是普及教育与塑造国民精神的重要一环.清末教科书出版的龙头企业商务印书馆,借助东洋先进设备及理念,更凭借企业掌舵人张元济在政府内各方高端人脉,与各色教育界领袖认同,在乱世之中能够左右逢源地迅速垄断教科书市场.张元济执掌下的商务印书馆,由印刷转出版继而服务文化,成功转型为远东出版巨擘时,更被目为文化重镇.
-
-
陈麟辉;
江丹
- 《历史教学问题》
| 2020年
-
摘要:
商务印书馆的工作经历在陈云的一生中留下了重要印迹.第一,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日后成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基础.第二,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从参与五卅运动、领导商务印书馆罢工,到协助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相关工作,上海到处都留下了他播撒革命火种的足迹.第三,商务印书馆的经历提升了陈云的文化素养,积淀了经济管理的经验,锻炼了他的能力和品格.商务印书馆是陈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在商务印书馆的历练也对他之后的人生和革命生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
-
张晓宇
- 《出版广角》
| 2020年
-
摘要:
近20年来,国家品牌建构作为一个正在勃兴的国际传播学术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商务印书馆为个案,对其近年来基于"走出去"战略的国家品牌塑造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务印书馆通过围绕国家战略挖掘图书选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版社建立战略合作,积极承担政府合作出版项目,与国外出版集团合作开发融媒体图书等举措,为增强我国国家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与传播力提供了强大助力.
-
-
陈建宁;
王源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林纾的成功离不开商务印书馆高层的助力,二者之间存在着地缘、学缘、文缘、业缘、政缘等联系.这些联系多基于传统的关系纽带,相互之间重叠、交织.除此之外,因为现代出版企业的商业属性,商务印书馆与林纾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勒菲弗尔所提出的"赞助人"色彩.尽管这种色彩并不彰显,但却昭示了商务印书馆作为现代出版企业的商业属性,恰恰是这种追逐潮流的商业属性,反映并熔铸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变革洪流中,最终导致了林纾与商务印书馆分道扬镳.
-
-
-
-
-
-
-
-
-
-
樊志辉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的学术发展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不言自明的.一部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商务印书馆的发展既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也与一个学者的成长息息相关.这里所要谈的就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徐孝通教授与商务印书馆的一点缘分.徐孝通教授的学术起步就是和商务印书馆有关.文章根据部分档案资料对徐孝通教授的学术生涯做一个剪影式的介绍.以缅怀中国,特别是上海哲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奠基性人物.
-
-
杨剑龙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书籍的出版,杂志的编辑,外国书籍的译介,文学丛书的出版,在哲学、宗教、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语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化学、生理学、冶金学、测量学、教育学、艺术学、园艺学、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有重大的贡献,对于推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引进、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繁殖和哺育的重要意义.
-
-
熊月之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作为近代中国出版业的龙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发展与繁盛,绝不是偶然的,它与夏瑞芳、张元济、王云五等人精心经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海比较发达的印刷资本主义市场有密切关系,与新型文化人在上海的高度集聚有重要关系,与上海发达的交通、运输与通讯网络、广泛而密切的国际联系、充沛的劳动力市场,也有内在关联.
-
-
-
张亚月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从1897年成立至今,商务印书馆经历了120个春秋,横跨三个世纪、历时整整两个甲子,堪称中国社会百年现代化大转型的见证人.只有把商务印书馆放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中看,才能深刻理解商务馆启蒙思想、教育救国的立馆宗旨对于现代中国的深远意义.这一宗旨既是商务印书馆诞生时正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改良主义之主张,也是商务馆开创者夏瑞芳、张元济等先生的平生所愿.
-
-
于殿利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2017年2月11日,迎来了120岁的生日.120年前,从上海走来,成为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启者,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推动者.这都源自夏瑞芳和张元济们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抱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使命,以世界的眼光,以现代学术和现代文化的方法,从教育和人的现代化入手,把中华民族拉入人类现代文明的主航道.
-
-
董丽敏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晚清以来由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所引发的中国社会危机/文化危机,促动了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生产体系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当时的中国知识界而言,除了要面对中/西不同的知识生产状况和面向,还必须要解决由此衍生出来的古/今的知识断裂/衔接的问题.如何在危机意识下重新整理"中学"的内在知识体系,重构"中学"与危机现实之间的回应性关系,构成了彼时中国知识界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
-
杨扬
- 《纪念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陈独秀、胡适等启蒙思想家,借助《新青年》杂志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的力量,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与此相呼应的,是同时期中国的差不多所有的出版物,都对新文化运动做出各种回应.20年代的上海,尤其是文学文化领域,与北京的新文化运动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以《时事新报》为例,它一方面探讨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但另一方面,却是抱着商讨而非倡导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