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方位词

方位词

方位词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63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9544篇;相关期刊383种,包括文学教育、语文学刊、池州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四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首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方位词的相关文献由563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建平、才雅南、杨义良等。

方位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1 占比:1.8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9544 占比:98.13%

总计:30107篇

方位词—发文趋势图

方位词

-研究学者

  • 施建平
  • 才雅南
  • 杨义良
  • 储泽祥
  • 张金平
  • 张静
  • 昝红英
  • 林晓恒
  • 王秀云
  • 王籽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曹艳静; 白银婷
    • 摘要: 目的了解3~5岁听障儿童方位词理解能力的发展特征。方法运用自编3~5岁儿童方位词理解情况调查表对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10类方位词理解情况进行调查,探索听力对儿童方位词理解能力的影响。结果(1)听障儿童的方位词理解能力极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P0.05);(3)方位词的习得存在先后顺序和难易程度,且随难度的增加,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在10类方位词得分率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儿童对方位词的理解差距逐渐缩小。结论听力情况、年龄和方位词类别等影响儿童对方位词的理解。
    • 赵恺
    • 摘要: 当人类先民生产力进步后,他们往往会向更广阔天地进发。离开那些有着明显标识的聚居地之后,这些先民往往会用各种简单易懂的方式给新家园命名,因而在全世界都出现了一大批带方位指示含义的地名。诸如欧洲地名有萨克森,就位于莱茵河下游的下萨克森;有曰耳曼旧土,就有国名中带东部的奥地利(国名原义为东部边境国家),可见地名中带上下左右东西此类方位词,乃是一项“国际惯例”。
    • 杨义良
    • 摘要: 构式“抽象名词+下”的特征为:构件成分之间的黏合度高,可以充当独立的句法成分,构式义不能通过构件义的简单叠加而完全预测到。现代汉语中方位成分“下”可以是方位名词、附缀、词缀、构词成分,但在构式“抽象名词+下”中,构件成分“下”的身份是附缀,其特征为:语音弱化、语义的泛化与虚化、语音和句法的错配。构式“抽象名词+下”形成的原因为:词义的抽象化与语用表达中的强化、隐喻的认知手段的运用、高频使用与类推的推动。
    • 高松; 钱隆
    • 摘要: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词类,关于方位词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分析展开。利用汉语依存树库资源,对方位词的分类和范围、语法功能、词性归属等问题进行计量分析,可以验证和补充现有的研究结论。根据方位词的使用频率,区分出核心方位词和非核心方位词。考察方位词的语法功能分布,总结方位词的语法特点。并通过对比方位词与其他词类的语法特征,来阐述方位词的词性归属。这将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方位词,量化信息丰富了以往单纯依靠定性分析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汉语自动句法分析提供参考。
    • 蔡宇航
    • 摘要: 对陶渊明的研究多集中探讨其诗歌意象和思想体系,而鲜有涉及诗歌方位词内涵的探析。“南”这一方位词在诗歌中不仅指示方向,还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反映了陶渊明仕隐思想的斗争历程,尤其是在魏晋这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加以理论观照和历史定位。
    • 林子珣; 李洁
    • 摘要: 方位词"里""内"是一对同义的方位词,它们的词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差异也在演变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最终的演变结果影响着这对同义方位词的使用,也决定了对它们对名词的选择。现阶段,在使用这对同义方位词时,到底是选择方位词"里"还是方位词"内",也应取决于其本身的词义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点。
    • 朱依
    • 摘要: 文化差异反映在词汇层面,词汇解释也体现了民族文化差异。语言方位表达反映了对空间关系的基本理解。本文分析并对比了汉英语言中最常见,使用较普遍的基本词汇“东”“西”“南”“北”的典型异同,揭示了汉英语言文化的认知差异,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启发。
    • 陈春雷
    • 摘要: 唐诗方位词具有丰富的语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位语义系统。唐诗方位词语义可分为空间义、隐喻义、泛化义、虚化义四类,在唐诗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唐诗方位词语义呈现出五个特征:其一,具体空间义为主体;其二,隐喻义很丰富;其三,语义泛化很普遍;其四,语义搭配很灵活;其五,语义演变具有过渡性。
    • 蒋铖; 胡丽珍
    •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以前、以后、以降、以来”四个表时间的词标注为方位词,而其在对方位词的概念进行界定时并未提及方位词可以表示时间。大量语言事实表明,这四个词并没有表示方位和处所的用法。所以,“以前”“以后”“以降”“以来”应当标注为时间词。而对于“之前、之后、前后、左右”等兼表方位和时间的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它们标注为方位词也不恰当,应该按照不同的义项分别加以词类标注。因此,方位词标注的方法及原则便显得尤为重要。
    • 周翔宇
    • 摘要: 汉语“中”经历了普通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附缀、词缀、助词、体标记的发展历程,其语法化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其语法化的动因主要包括语篇交际的语用因素、人类认知的心理因素、语言接触的社会因素、语言互动的内部因素;语法化的机制主要包括相邻句位、泛化与虚化、隐喻与转喻、类推与反推、和谐转化、语境吸收、分界改变、重新分析、竞争与更新、叠加与强化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