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法功能

语法功能

语法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4篇、会议论文87篇、专利文献1029090篇;相关期刊804种,包括语文学刊、辞书研究、汉字文化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第四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第14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等;语法功能的相关文献由180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振家、胡吉成、袁毓林等。

语法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4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8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9090 占比:99.81%

总计:1031021篇

语法功能—发文趋势图

语法功能

-研究学者

  • 朱振家
  • 胡吉成
  • 袁毓林
  • 高晓莉
  • 刘光明
  • 张小芹
  • 张劲秋
  • 张明辉
  • 陈山青
  • 乔全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鱼
    • 摘要: 论文对《诗经》中虚字"云"所在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首先,讨论了与"云"字复合成词的"云何""云胡""曷云""盖云"的功能及其异同。其次,根据"云"字在句中的位置逐一分析其词性及其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论文还观察了后世文献对《诗经》中"云"字用法的因承与改变。
    • 宋陆
    • 摘要: 在北方方言区内,像“透胖”“焦黄”“通红”“贼热”一类的“XA”式形容词,不仅数量较多,而且使用频次较高。关于“X”的意义及语法功能,学术界或者认定为形容词前缀(前加成分),或者认为是程度副词。结合山东及其他方言区中“透胖”“偷胖”“贼胖”的使用状况,考察“X”成分的历史演变,可以认定“XA”结构是由表示程度、情状的“副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所构成的偏正式形容词,而不是附加式形容词。因此,把“X”视为副词更加合理。
    • 周远航
    • 摘要: 在东北方言中,[nar^(214)]是常用的度量量词,用以表示物体具体的长度或高度,主要在口语中使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通过考察发现东北方言中的[nar^(214)]是古汉语中“拃”的一种音变形式,意义与“拃”相同,但其语法功能比常见的度量量词要更加狭窄。在语用上具有拟人性、描摹性、经济性的特点。正是由于以上特点,[nar^(214)]并没有因为新度量单位的出现而完全脱落,反而在方言口语中能够继续使用。
    • 邱丽景
    • 摘要: 代词加工内部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语言理解中,代词与其先行词往往在一定的时间间隔相继出现,研究者将代词出现时先行词在工作记忆中的激活状态称作“先行词的可通达性”。阐述先行词可通达性影响代词加工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可通达性等级模型、中心理论、文本显著性理论和凸显性理论。已有研究采用行为、眼动和ERP等多种技术探讨先行词可通达性在代词加工中发挥作用的内部心理机制。结果发现,先行词的语法功能、提及顺序等因素都会影响先行词可通达性的高低,而且先行词的可通达性越高,代词加工越容易进行,阅读时间也就越短。虽然相关的ERP研究也发现先行词可通达性能够影响代词加工,但其发挥作用的内部神经机制不明确。未来的研究需要就代词加工的个体差异、多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生态效度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从而深入揭示代词加工中先行词可通达性发挥作用的内部机制。
    • 耿鑫; 吴尽
    • 摘要: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作为"青春物语"畅销全球,全文以一个个小片段相连接,通过许许多多的日常片段,唤起读者身临其境般的亲切感受,让人因为熟悉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挪威的森林》的文学研究价值自不待言,对其进行翻译研究的热潮也在逐渐兴起。因此,本文将以《挪威的森林》原文及三个汉语译本为研究对象,以互文性理论的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挪威的森林》中"ものだ"的汉译策略。
    • 翟小燕
    • 摘要: 甘肃环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量词单一,主要使用“个”修饰所有名词的量。本文使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分析环县方言中的“个”,认为“个”除了可以充当量词,还可以作代词和语气词。“个”在充当代词时通常与表人称的词连用,表示“某人自己”,其功能相当于反身代词;“个”在作语气词时通常表示一种完成状态,同时,又含有强调、肯定的意味以及具有语气停顿的作用。
    • 刘玙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膨胀,所对应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取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形式或意义全新的词语,很多既有词语也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本文以单音节词“酸”为研究对象,在微博、贴吧两个社交网站中收集相关语料,总结归纳出“酸”在网络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新义,并分析该词在网络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演变过程及演变原因,以期促进网络语言的相关研究,加深对网民群体的了解。
    • 季红丽; 赵艳梅; 朱莎
    • 摘要: 重叠是滇北苗语重要的构词手段和构形手段。构词重叠广泛分布于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状词的多种重叠结构中,构形重叠主要分布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和状词的部分重叠结构,并且遵循共同的语音曲折变化规律,普遍具有泛指、不规则和随意貌等语义语法功能
    • 梁銀峰
    • 摘要: 文章重點討論了上古漢語句末語氣詞“者”(即位於全句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對於單句中句中成分之後的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與主句相對)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也有所論及。文章第一節對近代漢語語氣詞“者”(以及與之有關的字形)、上古漢語比擬句式末尾的“者”以及上古漢語位於專有名詞之後的“者”的意義和語法性質進行了辨析,提出對語氣詞“者”的判定應采取嚴格的標準,要從上古漢語“者”的整個詞義和語法系統出發來加以界定。後面兩節是文章的重點,除了對前人關於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的論述進行了系統梳理外,文章重點提出句末語氣詞“者”有表示肯定和確認語氣的功能,提出句末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結果從句和假設從句)末尾的“者”有不同的來源,各自遵循了不同的演變路徑。此外,文章還對上古漢語語氣詞“者”是否能夠大量用於假設從句末尾做了辨正。
    • 王怡
    • 摘要: 明代洪楩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口语性强,基本能够反映宋元时期的语言面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在本书中,完备地保留了“得”字的各种用法,除出现在人名外中,包括作谓语动词、作助动词、作动态助词、作补语或结构助词构成述补结构以及以语素身份参与构词五种主要用法。根据677条有效语料,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得”字的动态助词用法和构成述补结构用法进行详细描写,梳理“得”字的语法化过程,并归纳得出影响其语法化的多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