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义

词义

词义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62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5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50篇;相关期刊1857种,包括辞书研究、日语知识、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3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会议、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词义的相关文献由57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俊峰、刘瑞明、鹿文鹏等。

词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55 占比:97.51%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150 占比:2.27%

总计:6620篇

词义—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郑娟
    • 摘要: 常见词"哀",由"吊唁""悼念"的本义引申出"悲哀,怜悯"义,再由"怜悯"义引申出有怜惜、怜爱的"爱护、爱惜"义,再扩展到普遍意义的"爱"."哀"作为谥号与其"怜悯"义有关,姓氏"哀"可能就是源于谥号.来源于方言或戏曲的称谓语"哀家",此写法只是记音字,其背后的含义与皇帝丈夫是否在世无关,与皇族女性婚否无关."哀家"是皇族比较有身份的女性的一种自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它也代指某位特定的皇族女性,即有时是他称.
    • 文旭; 曹阳
    • 摘要: 根据手语的语音特征和语言"经济原则",发现在中国手语中存在相同音系参数手势下包含多种词义的现象。语料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和手语"同形异义"两种情况:手语"一词多义"中的多种词义可通过隐喻映射、原型范畴理论、转喻等认知机制互相产生关联,完成同组音系参数手势下的词义拓展;手语"同形异义"下的不同词义看似无任何关联,但可以通过形态上的相似性、认知凸显、概念隐喻等认知机制使得词义不同的手势寄于同一组音系参数下,从而完成不同词义之间语义相关性的构建。整个研究表明,手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手语符号之间在认知上的关联,体现了语言系统中的"经济原则"。
    • 籍佳伟
    • 摘要: 围绕"差一点没VP"句式进行研究,从"差一点"词汇语义辖域跨语言比较的基础性问题出发,在大规模语料中抽取"差一点"相关语料进行归纳,重点探讨了汉英语中该词汇近义场各成员间词义的细微差异,以期为歧义消解、语言教学及机器翻译等领域提供参考。通过替换方式考察认为,以"差一点"为核心,依照词义关联度的逐级递减顺序,存在"差一点≈险些(不希望发生的情况)≈几乎≈差不多"这样的等级序列,而在英语中则首先明确该词汇的不同对译方式,进而对各对译方式的句法语义特点进行区分辨别。
    • 杨琳
    • 摘要: 简单地说,反训是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意义的词义现象,但细究起来,具体情况相当复杂。比如怎样界定意义的相反?相反的意义必须是共时还是历时也算?共时和历时如何区分?是独立的义位还是临时的语境义?独立与临时如何判定?是同一词的引申义还是外来寄生义?是词还是词组?等等。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本就莫衷一是,若落实到一些具体词语,就难免见仁见智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反训词可从成因的角度分为六种类型:行为目的不同造成的反训、反语造成的反训、同一行为涉及两端造成的反训、行为的受事及与事不同造成的反训、焦点效应造成的反训、不同义位引申造成的反训。原则上,反训指一个词自身引申而产生的两个相反相对的词义的现象,但鉴于反训具体情况的复杂性,选取讨论对象时宜从宽不从严,这不仅对正确理解古代相关文献有实用意义,而且对深入考查词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有益处。
    • 任荷; 蒋文
    • 摘要: 清华简《四告》每告之末均有"宜尔祜(嘏)福"一句,其中的"宜"如何理解尚未落实。本文以语言学的眼光对上古传世文献中"宜"的用例作了穷尽性的考察,揭示出上古汉语中及物状态动词"宜"的真正语义是"适配",具体表述为"主体能满足‘与客体适配’的要求",在句中可翻译为"适合……、与……相配"。以此认识为基础,本文指出《四告》"宜尔祜(嘏)福"之"宜"应采取同样的理解,并对各告的相关诸句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本文还指出史墙盘、■钟、秦子簋盖、虢季钟铭文中的"义"所记录的也是这个"适配"义的"宜"。
    • 徐时仪
    • 摘要: 词与语是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一个双向连续统,《朱子语类》文白相间,雅俗共存,新旧质素交融,其所载“黑腰子”“没口匏”“无心、有心”“心不在焉、心不在此、心不在躯壳里、心不在壳子里面、心不在壳子里”“心上、上心”等词语反映了“言语意义←→语言意义”间互动交融的转化,不仅可见词与语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尚可藉以略窥汉语古今文白雅俗的演变。
    • 张文秀; 王俊杰; 芦娟
    • 摘要: 为什么能“买东西”而不能“买南北”?前人解释众多。汇集前人有关“东西”一词起源的解释34种,分析认为“东西”中蕴涵着中国人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观念,以东—西两极为代表的四方、四时、五行配五方构成了“天人合一”世界观,居安思危、生态文明同样蕴涵其中。
    • 韩婷
    • 摘要: 《孔雀东南飞》中“公姥”(mǔ)被辞书和诗文注者释为“公婆”,“姥”有“丈夫的母亲”之义。通过梳理汉魏晋南北朝文献中“姥”及与其意义相关的一组词的使用情况,进而对“姥”的产生背景、词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姥”仅有“老妇人”之义,是魏晋南朝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对词汇产生影响的一个具体而微的体现。
    • 王阳
    • 摘要: 孙兆霞等编《吉昌契约文书汇编》,收录了452份从清代至解放初的屯堡民间契约文书,存在一些校录失当之处,导致该书校录失当的原因有多种,但不明俗字和不明词义是其主要原因。今择取二十则可资商榷的例子,运用文字学、词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因不明俗字而误和因不明词义而误两个方面,进行了仔细考辨。
    • 陈珂
    • 摘要: 怀远方言里的“相”可以兼做动词、副词、名词、助词和词缀。它最初是个动词,在“省视、察看”的动词义基础上发展出表示动作方式的副词义,演化出表示相貌、状貌的名词义;继而又在名词义基础上通过虚化,产生了用以摹状的助词义和表示价值评价的词缀义。促使以上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所指转移或虚化以及句法位置改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