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音演变

语音演变

语音演变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4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9186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齐鲁学刊、文教资料、辞书研究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等;语音演变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邱春安、周赛红、朱媞媞等。

语音演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9186 占比:99.62%

总计:59410篇

语音演变—发文趋势图

语音演变

-研究学者

  • 邱春安
  • 周赛红
  • 朱媞媞
  • 李军
  • 杨春宇
  • 栗华益
  • 陈沛莹
  • 刘婕妤
  • 孙玉文
  • 寻仲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蓉
    • 摘要: 在现代汉语当中,虚词“了”分为了_(1)和了_(2),了_(1)是动态助词,了_(2)是语气词,了_(1)和了_(2)读音一样,都读为[lə]。在现今的四川成都话里,了_(1)、了_(2)都读为[lo],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都是没有区分的。本文通过对早期四川话材料--《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的考查,论述了民国时期的成都话中了_(1)和了_(2)的读音是有区别的,大多数情况下了_(1)读为[liao],了_(2)读为[lo],即通过语音的不同区分了作为动态助词的虚词“了”和作为语气词的“了”。
    • 周远航
    • 摘要: 在东北方言中,[nar^(214)]是常用的度量量词,用以表示物体具体的长度或高度,主要在口语中使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通过考察发现东北方言中的[nar^(214)]是古汉语中“拃”的一种音变形式,意义与“拃”相同,但其语法功能比常见的度量量词要更加狭窄。在语用上具有拟人性、描摹性、经济性的特点。正是由于以上特点,[nar^(214)]并没有因为新度量单位的出现而完全脱落,反而在方言口语中能够继续使用。
    • 韩婷
    • 摘要: 《孔雀东南飞》中“公姥”(mǔ)被辞书和诗文注者释为“公婆”,“姥”有“丈夫的母亲”之义。通过梳理汉魏晋南北朝文献中“姥”及与其意义相关的一组词的使用情况,进而对“姥”的产生背景、词义有更为准确的把握。“姥”仅有“老妇人”之义,是魏晋南朝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对词汇产生影响的一个具体而微的体现。
    • 铃木博之
    • 摘要: 本文以云南迪庆香格里拉藏语为例,讨论如何利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来了解语音演变的过程和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地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大多以词形为主,针对语音演变的地理语言学研究由于音变的自律性而不适用于演变过程的分析。本文指出,在某一个具有历史资料背景的小范围内,我们可以使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对语音演变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及解释。
    • 陈佳韵
    • 摘要: 止摄开口字在厦门方言中有八类音读,其中部分读法所反映的音类分合关系超出《切韵》体系之外,它们的来源分别是青徐方音(歌麻支同读、脂微相混)和古江东吴语(支脂有别),闽南语中也存在支脂有别的层次。此外,厦门话中“鼻”字是例外音读,存在元音鼻化现象,这属于自身演变。
    • 吴玲竹; 何亮
    • 摘要: 南江话中表大量、中量、小量的程度副词“[kua45]”,以往研究中多记为“刮”。联系其他方言中相关副词用法,根据古今音韵演变规律,从音和义两个方面来探讨程度副词“[kua45]”的来源。南江话中的“[kua45]”其实是“过”的古音留存;方言中程度副词“[kua45]”的中量表达与“过”的“程度磨损”及说话者的“期待”心理有关;主观小量用法是“过”在会话中为了委婉表达而产生的语用功能扩展。
    • 张后芳
    • 摘要: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现今通行的版本由徐铉校订,俗称大徐本;徐锴在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作为补充说明,形成《说文解字系传》,俗称小徐本。选取示部字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书在文本释义、反切用语上的异同并首次从反切结构的角度比较两书语音变化,以期为《说文解字》研究提供参考。
    • 铃木博之
    • 摘要: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的一些建塘藏语土语中,藏文基字ts、tsh、dz、s、z等齿—龈类声母呈现与腭前阻音的对应关系,本文称其为“腭化现象”。首先,通过对多地土语的描写,确定该类现象的分布范围。其次,探讨其历史演变规律并解释演变过程。最后,从地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音变,指出音变渐进分布与所谓的ABA分布一致。结论认为,该腭化现象于建塘中心地区发生并扩散到周边土语。
    • 陆露; 林进辉
    • 摘要: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背景,泉州泉港头北地区的人民在生活、交通、经济等方面与惠安、仙游交流频繁,互相影响并互相交融,方言上亦形成了同时具有闽南方言与莆仙方言特点的混合方言“头北话”。台湾地区白沙屯等地区的方言在语音系统上与头北话具有较高的同质性,文章综合移民历史、地理分布特点等信息,并结合原乡方言的比较,推断白沙屯方言等其他“惠安腔”“头北腔”方言可能就是头北话在台湾的遗存,但由于周边闽南语环境的影响,其语音系统已与原乡方言产生了一定差异。
    • 余丹
    • 摘要: 潜山方言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知章组为合流型,庄组为二分型。知章组统一读■声母;庄组声母以内外转为条件分化为两类,内转韵摄庄组字今读■声母,外转韵摄庄组字今读■声母。另一方面,知庄章组与精见晓组的部分字合流。庄组与精组洪音合流,读■声母;见晓组在“■类韵母”前与知庄章组合流,读■声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