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义演变

词义演变

词义演变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57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760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青春岁月、文教资料、语文学刊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二十四次全国医古文学术交流会、2013全国博士生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字学研究领域、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词义演变的相关文献由558位作者贡献,包括姜黎黎、马云霞、张仁立等。

词义演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6 占比:41.8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05%

专利文献>

论文:760 占比:57.14%

总计:1330篇

词义演变—发文趋势图

词义演变

-研究学者

  • 姜黎黎
  • 马云霞
  • 张仁立
  • 戚国辉
  • 方一新
  • 李倩
  • 李宗江
  • 樊森
  • 潘志刚
  • 王琼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游逸恬
    • 摘要: 考察从明清至今“打秋风”的词义演变,发现其类型减少;民国时部分“打秋风”的“白得”语义弱化,辞书中当释为“假借各种关系或付出少量劳动来索取财物”较准确;二十世纪末起“打秋风”可泛指各种占便宜且近年来常带有褒义性,辞书中需另加一义项释作“泛指各类占便宜,有时带有亲昵色彩”。分析“打秋风”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背景变化的影响;分析在使用过程“打秋风”排挤“打抽丰”的原因,主要是受词汇生动化和雅化作用的影响。
    • 赵香会
    • 摘要: 基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的数据,及对“巨”字的词义进行分析探究,发现“巨”字的词义处于不断地演变中,“测量直角直线的工具”是其本义,“巨”表“大”义最早出现于周朝,后逐渐发展出“规则、法则”和表示程度的含义,“巨”字词义不断虚化。
    • 张鹏飞; 王锦绣
    • 摘要: “荤”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臭菜”,即有刺激性气味的菜的总称,但是发展到后来“荤”失却了本义,被传递上了“肉食”意义。排检各种语料,明确了“荤”在南朝以前、南朝到宋代、元明清等时段的使用频率,以及从“臭菜”到“肉食”义的变迁轨迹,“荤”词义传递变迁理据有三:一是“荤”和“肉”二者都有“臭味”,且常相调和;二是儒道佛祭祀斋戒都将“荤”和“肉”列为禁忌对象;三是“荤”与“臊”“血”或“腥”“膻”连言造成语义传递。
    • 郭力瑶; 李海英
    • 摘要: 近年来,“营业”一词的词义随着使用域的扩大而不断发生变化。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探讨在网络语境影响下“营业”新兴用法的形成与演变特点。通过从历时角度探索“营业”的成词路径,从共时角度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营业”的网络新用法进行分析,发现该词在其新义之上,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固定结构“营业式”;引发“营业”词义变化的语言因素有“词义引申”“经济原则”“趣味性”等,非语言因素有“娱乐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饭圈文化的发酵”等,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该词的词典收词建议。
    • 郑育宇; 许博; 余晓艳
    • 摘要: 本文通过统计和考释诗词资料中的“翡翠”词条清晰揭示其词义演变过程。统计结果表明,“翡翠”一词从周朝一直到明朝最主流的用法是用以指鸟名。该词条第一次出现词义的演变是在战国时期,用以指代翠羽或相关事物,这种用法在南北朝时期使用相对频繁;“翡翠”一词第二次出现词义的拓展是在南北朝时期,用以指颜色(翠绿色),该用法至清朝发展至巅峰,占整体使用的45%。因此,可以推测正是由于这种词义用法的发扬,使得缅甸出产的辉石类玉石因其颜色翠绿而被逐渐称为翡翠。同时,根据名称的演化规律以及产地差别可以推断,五代至宋时期名为“翡翠”的矿物与如今宝石学所指翡翠并不一致。
    • 赵芸
    • 摘要: 汉语史上用来表示“位移”义的有“走”“趋”“行”“步”“跑”“波”等。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由“走”和“跑”来表示“位移”的语义。其中“走”在殷商时期就可以见到,使用范围最广,用法也最为复杂。“跑”则最初用于“刨地”之义,“奔跑”之义则是直承于“赴”。在元代“走”代替“行”,明代则是“跑”代替“走”的重要时期,并最终由“走-行”对立演化到今天的“跑-走”对立。
    • 李昊蓝
    • 摘要: 隐喻是语义学中最主要的词义引申方式。隐喻的思维模式,引发了词义的引申,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词义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分析汉语“老”的词义演变
    • 牟净
    • 摘要: 先秦植物词汇属于汉语词汇的最初内容,记录了人们语言与认知的早期关系。在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中有植物义位的词汇共720个,其中124个词汇参与了词义引申活动。植物词汇在先秦时期的词义引申以植物范畴向其他语义范畴引申为主,具有不平衡性,发生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在词义的隐喻和转喻变化中,以物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主要受本体影响,以心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主要受喻底影响;同时,与隐喻相比转喻的作用更基础,转喻的发生共涉及7个认知框架并表现出部分比整体显著和质料比物体显著的认知特征;另外,语言内部的经济性原则以及语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动并影响着先秦植物词汇词义隐喻转喻的发生。
    • 林瑶
    • 摘要: 在汉字"家"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根据其构词能力可将其词义变化分为四个阶段:本义(居所)、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词义派生(有一定血脉联系的组织、出生或自幼居住的地方、国家等)、在复音词中的语素义(凡尘俗世之家、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以及作为词缀时的用法。从词义演变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归纳出"家"的文化内涵:个人私有、血脉联系、情感寄托等,"宀"下有"豕"、何以为"家"也可从其文化内涵中窥探一二。
    • 林子珣; 李洁
    • 摘要: 方位词"里""内"是一对同义的方位词,它们的词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差异也在演变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最终的演变结果影响着这对同义方位词的使用,也决定了对它们对名词的选择。现阶段,在使用这对同义方位词时,到底是选择方位词"里"还是方位词"内",也应取决于其本身的词义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