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义项

义项

义项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2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481种,包括当代劳模、语文学刊、辞书研究等; 义项的相关文献由10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仕春、祝注先、赵振铎等。

义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2 占比:98.70%

专利文献>

论文:15 占比:1.30%

总计:1157篇

义项—发文趋势图

义项

-研究学者

  • 李仕春
  • 祝注先
  • 赵振铎
  • 蔡镜浩
  • 令怡
  • 光明
  • 尹洁
  • 汪耀楠
  • 鲁六
  • 唐超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张经纬; 黄理兵
    • 摘要: 对比典籍和词典中的解释,可知“一薰一莸”具有两种释义,一种是强调“区别义”,一种则含有“混同义”。通过语料分析发现,“一薰一莸”应含有“混同义”而不是强调“区别义”。进一步分析“一……一……”的其他义项用例,发现其义项构成的特点是:相对于“相反、对比”等强理据性义项,弱理据性义项是“一……一……”的常态。并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一……一……”义项的归置提出建议:应根据用例释义归置义项;可以适当舍去理据性强、用例少或基本没有用例的义项,以凸显“一……一……”作为半凝固格式的特殊语用价值。
    • 王迎春
    • 摘要: 《现代汉语词典》的转义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两个层次:本义与转义是否同时释出、转义在多义项条目中的排列位置。前者又分为:本义与转义同时释出;不释出本义,只释出转义。后者又分为:转义紧跟在引申出转义的义项之后;转义排在靠后的义项;同一类型的多个转义按照与本义关系先近后远的顺序或先具体后抽象的顺序排列。这些探讨既有助于加深对《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科学性的认识,也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语文辞书编纂水平的提高。
    • 罗兰
    • 摘要: 《汉语大字典》中“室”的第一个义项为居室,据考宜为房屋,另缺仓屋义。同样可以表示“房屋”义的“宫”“房”“宅”“室”在具体使用中职能不尽相同。以“室”的本义为中心,结合文献资料,梳理其词义引申和分化的路径。
    • 曾可欣
    • 摘要: 《汉语大词典》内容浩繁,书证丰富,然其部分词条存在释义不当及书证引用滞后的问题。本文以《汉语大词典》第二卷为对象,利用数字资源查检语料,提出若干条存疑之处,望能对其有所补益。
    • 翟鸿菲; 杨占武
    • 摘要: 《洛阳伽蓝记》是中古时期佛教史籍,口语程度较高,书中有大量的反义复合词,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洛阳伽蓝记》中有54例反义复合词,其中34例来自上古汉语,占比62.9%。8例为上古时期的反义复合词,但义项有所发展。12例是在中古时期新产生的词。这些反义复合词中,词语和义项消亡数量最多的是中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词语和义项保存数量最多的是上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
    • 王月芳
    • 摘要: 新化方言中“起”字的用法多样,兼具实词和虚词的功能。“起”为实词时,既可以作语素,又可以作动词,包含众多义项;同时还可以作量词使用;“起”为虚词时,既可作动态助词标示动作的起始态、持续态以及行为状态的延续,又可以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作结构助词,表明动作行为的方式;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还可以用于句尾作语气助词,表示肯定的语气。
    • 刘钊
    • 摘要: 《说文·土部》:“埱,气出土也。一曰始也。从土叔声。”《说文》对“埱”字的训释有两个义项,一个是“气出土”,一个是“始”。《说文·人部》:“俶,善也。从人叔声。《诗》曰:‘令终有俶。’一曰始也。”《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玉篇·土部》:“埱,始也。或作俶。”因“埱”和“俶”皆或训为“始”,所以前人认为“埱”与“俶”相通或音义皆同。其实“埱”和“俶”相通只在“始”这一义项上,“埱”字“气出土”的义项是“俶”字不具备的,因此不能说“埱”与“俶”音义皆同。
    • 东湖
    • 摘要: 现代汉语里,本来只有一个“更新”,地道的本土词语,两个义项:其一,旧的去了,新的来到;除去旧的,换成新的。比如:万象更新、更新设备、更新武器。其二,森林经过采伐、火灾或破坏后重新长起来.
    • 王冬雪
    • 摘要: “花式”,名词,本义是“花纹(以及颜色)的式样”,后引申出“多种多样的”这一义项,具有形容词的特点。最初,“花式”作为形容词主要用于体育领域,常与一部分运动项目名称合起来构成定中结构。
    • 潘燕妮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传统词汇的词义正在发生着变化.“辣”字作为其中代表,不仅生发出了新的形容词义项,在网络用语中还出现了代词、虚词等新用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词义引申外,还有基于方言的同音替代因素以及网络语言“萌化”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