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历时

历时

历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9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3篇、专利文献106篇;相关期刊805种,包括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经济周刊等; 历时的相关文献由1212位作者贡献,包括P·盖尔、T·姬、陈明富等。

历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3 占比:90.77%

专利文献>

论文:106 占比:9.23%

总计:1149篇

历时—发文趋势图

历时

-研究学者

  • P·盖尔
  • T·姬
  • 陈明富
  • A·达蒙佳诺维克
  • H·徐
  • T·罗
  • W·陈
  • 姚晓峰
  • 岳小恋
  • 曹小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朋飞
    • 摘要: 由于动宾短语“V+O_(1)”的词汇化,构式“X+V+O_(1)+O_(2)”可以演变为构式“X+VO_(1)+O_(2)”,相同的语义成分表达不同的句法关系,分属不同的构式,这体现了构式的历时动态性。在构式“X+V+O_(1)+O_(2)”中,动词“V”关联两个宾语,应为三价动词。由于构式义可以为动词添加参与者角色,因此,二价动词可以准入构式。“X+V+O_(1)+O_(2)”形式数量增多,加之“V_(2)价”与“O_(1)”的关系较之“V_(3价)+O_(1)”更为紧密,可以理解为“X+[V+O_(1)]+O_(2)”。这既为构式中动宾短语“V+O_(1)”的词汇化提供了语义基础,也为动宾动词“VO_(1)”后带宾语提供了形式依据,从而促使构式“X+VO_(1)+O_(2)”的出现。在构式“X+VO_(1)+O_(2)”中,“VO_(1)”具有[+抽象]的语义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V”和“O_(1)”自身语义抽象;二是“VO_(1)”喻化造成的抽象;三是由于“O_(2)”的语义造成的抽象。
    • 崔山佳
    • 摘要: 朱德熙根据组合形式的差异,把汉语的述补结构分为组合式和粘合式两种,组合式述补结构中有结构助词“得”。组合式述补结构明清白话文献最常用的是“A得很”,此外,还有“A得紧”与“A得极”,明代白话文献开始运用,分布范围较广;还有“A得凶”“A得野”“A得势”“A得猛”等,分布范围狭窄。到了现代,“A得很”仍最常用,“A得紧”“A得极”“A得凶”“A得野”“A得猛”等在普通话中已消亡,但在使用吴语的一些地方还存在,如浙江浦江、衢州等仍有“A得紧”,江苏苏州老年人仍有“A得极”“A得野”“A得势”,浙江诸暨、宁海、天台、临海、温岭等仍有“A得猛”,安徽德兴仍有“A得凶”。现代方言又产生了一些新的“A得+程度副词”,如“A得险”“A得魂”“A得类”“A得恶”等。近代汉语有“A得慌”,北方方言中分布范围较广,普通话也有,而且性质已发生转化,有人认为当代汉语“得慌”有附缀化特征,“X得慌”有构式化趋势,语法化程度高。有学者认为“副词+A”不如“A得+副词”所表达的程度深。明清白话文献还有“副词+A得+程度副词”用法,所表达的程度比“A得+副词”还要深。“A得+程度副词”与“副词+A得+程度副词”很有类型学价值。
    • 崔山佳
    • 摘要: 朱德熙根据组合形式的差异,把汉语的述补结构分为组合式和粘合式两种,组合式述补结构中有结构助词“得”。组合式述补结构明清白话文献最常用的是“A得很”,此外,还有“A得紧”与“A得极”,明代白话文献开始运用,分布范围较广;还有“A得凶”“A得野”“A得势”“A得猛”等,分布范围狭窄。到了现代,“A得很”仍最常用,“A得紧”“A得极”“A得凶”“A得野”“A得猛”等在普通话中已消亡,但在使用吴语的一些地方还存在,如浙江浦江、衢州等仍有“A得紧”,江苏苏州老年人仍有“A得极”“A得野”“A得势”,浙江诸暨、宁海、天台、临海、温岭等仍有“A得猛”,安徽德兴仍有“A得凶”。现代方言又产生了一些新的“A得+程度副词”,如“A得险”“A得魂”“A得类”“A得恶”等。近代汉语有“A得慌”,北方方言中分布范围较广,普通话也有,而且性质已发生转化,有人认为当代汉语“得慌”有附缀化特征,“X得慌”有构式化趋势,语法化程度高。有学者认为“副词+A”不如“A得+副词”所表达的程度深。明清白话文献还有“副词+A得+程度副词”用法,所表达的程度比“A得+副词”还要深。“A得+程度副词”与“副词+A得+程度副词”很有类型学价值。
    • 杨朋飞
    • 摘要: 唐代出现否定动词“没”,在对名词和名词性成分进行否定时,从而形成表否定意义的“没+NP”形式。当“没+NP”形式属于否定构式时,其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所描述对象作出的主观否定性评价”,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构式“没+NP”表示转喻性否定,“没”否定的是“NP”的转喻意义,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以“NP”具有的转喻意义为基础,其中构式“没+NP具体”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构式“没+NP抽象”最早出现在元代;二是构式“没+NP”表示量度性否定,“没”否定的是“NP”的语义程度,说话人的否定性评价以“NP”隐含的量度变化为基础,其中构式“没+NP抽象”最早出现在唐代,构式“没+NP具体”最早出现在元代。
    • 梁莉唯
    • 摘要: 分音词是阳城方言中的一大特色。以阳城方言中西南乡话的城关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归纳分音词的语音特点,发现其第二个音节都以[l]作声母,所以阳城方言的分音词即“嵌l词”。再者,对分音词与“圪”头词进行比较,对阳城方言分音词的发展作简要探究,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 刁晏斌
    • 摘要: 华语有其产生及发展的完整过程,所以建立华语研究的历时观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华语研究中历时观的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而很多人对华语“变异”的认识也不无偏颇,这些都影响到产出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基于以上事实,华语研究历时观的提出正当其时。历时观在华语研究中的实现,需要以下条件:一是建立共时研究的历时视角;二是立足于华语的历时发展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三是放眼并立足于世界华语圏,进行全球华语史的研究。
    • 朱艳华; 刘敏
    • 摘要: 近40年来汉藏语合音研究呈现合音研究文献成果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合音现象在汉藏语系中具有普遍性,但合音研究呈现出汉语和民族语严重失衡的局面,汉藏语合音研究涉及语音、词汇、句法等多个层面,说明合音并不只具有语音属性,它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语言现象。
    • 褚艳
    • 摘要: “纵然”是现代汉语中的让步连词,通常和“也”“又”“还”等词语搭配使用,既可表假设,又带有转折的意味。本文结合语料,首先从共时的角度对“纵然”的句法语义进行分析描述,其次从历时角度对“纵然”的词汇化过程进行考察,并分析了“纵然”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
    • 翟鸿菲; 杨占武
    • 摘要: 《洛阳伽蓝记》是中古时期佛教史籍,口语程度较高,书中有大量的反义复合词,具有较高的语料研究价值。《洛阳伽蓝记》中有54例反义复合词,其中34例来自上古汉语,占比62.9%。8例为上古时期的反义复合词,但义项有所发展。12例是在中古时期新产生的词。这些反义复合词中,词语和义项消亡数量最多的是中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词语和义项保存数量最多的是上古时期产生的反义复合词。
    • 吕艳艳; 张南薰
    • 摘要: 政治文献记录了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展成果,是国家发展情况的具体体现,其中包含了大量重要术语。重要术语翻译研究不仅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还有利于塑造国家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到“温饱”“小康”等重要术语,虽然国内也有一些研究立足于该类术语的外译策略,但大多数都停留在共时研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因此,本文立足于历时视角,结合不同时期术语本身逻辑内涵、历史文化语境、外宣诉求等对“温饱”“小康”的日译策略进行梳理和探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