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言说方式

言说方式

言说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0021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东方论坛、宜宾学院学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第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等;言说方式的相关文献由37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进、曹顺庆、张炜等。

言说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9 占比:1.2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021 占比:98.70%

总计:30415篇

言说方式—发文趋势图

言说方式

-研究学者

  • 吕进
  • 曹顺庆
  • 张炜
  • 李安光
  • 李建中
  • 李怡
  • 胡余龙
  • 赖彧煌
  • 霍俊明
  • 三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芦淳; 欧阳田
    • 摘要: 《庄子》以其独特的言说方式成就了其“文学性”,作者庄子也成为诸子中真正的“文学家”。道家对于形而上与终极性问题的思考在诸子中也最为突出,庄子被牟宗三称为“半个哲学家”。实际上,《庄子》的文学性衍生于哲学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依据《庄子》哲理散文的文体特性,恢复其文化经典的地位。具体到《逍遥游》,就要发挥其在语文课程中“定篇”的作用,将语言和哲学思想的关系作为教学重点,随之调整阅读策略与方法。
    • 董洁
    • 摘要: “凡学”火爆全网的背后,由时代、社会、个人以及网络的普及四方面原因共同促就。从文学应“为人生”这一角度出发,“凡学”的出现是当下文学在面临困境时的另类言说方式,是在个体言说相对自由的时代语境下的某种特定产物,但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推究当下文学场域中为何会出现“凡尔赛”现象,与新时期以来文学日渐处于边缘化的境况以及文学“去经典化”的现象密不可分。“凡学”的大火反映了创作主体内在精神和价值标准的缺失,因而在当下众声喧哗中坚守一份文学的本真,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 林青
    • 摘要: 言说方式决定着对象的呈现方式。如何抓住现代社会的本质条件从而激活社会主义论题的现实性讨论,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技术化的社会存在及其所带来的困境,是现代社会正面临的核心议题之一。社会主义的立场和原则在面对此困境时不仅不应缺席,而且应该发挥更为基础性的作用。社会主义论题的展开只有深植于现有的社会条件,并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中得到具体的论证,才能确保其现实性和实践性:面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危机的“隐退”,借助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形式分析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指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历史性及其社会主义替代性方案;面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强功利主义趋势及其社会困境,社会主义及其共同体属性恰好展现出矫正这种趋势与困境的基本立场与原则;面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资本主义“价值”创造的危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式微,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出场提供现实条件。
    • 郑可菜
    • 摘要: 【专题解释】通过对本单元先秦诸子文章的学习,学生对诸子所提倡的立身处世之道及现实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涵泳思想、砥砺人格外,本专题主要学习比较诸子的言说方式,把握诸子的说理特点和风格,并就“譬喻与说理”这一核心问题作探究。
    • 梅培军
    • 摘要: 所有学术文化的发展几乎都会面临“古今中外”关系处理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不是系统化的形态,而主要采用诗性化的言说方式来进行文学批评,采用“意象化”的方式来呈现和阐释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则有清晰概念体系和逻辑框架,因此当代文学理论的言说方式和体系主要使用西方的思想体系,使得在文本解读的范式基本上是西方的话语,在这种吸收和引进的过程中丰富了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资源,但同时也导致了本土文学理论话语的边缘化,甚至失语,这无疑不利于当代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更不利于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
    • 张鸿舜
    • 摘要: 奥尔夫教育在工具理性下被市场贴上的“优秀教育”标签,实际上是对与奥尔夫教育有关的丰富内涵的异化。表现在正当化了奥尔夫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形式化了奥尔夫的教学实践以及在老师的特殊期望下形成的对奥尔夫教育的工具化诉求。而这都使“奥尔夫热”被异化成神话,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初心,平和真诚地看待与奥尔夫教育有关的一切。
    • 苏祖川
    • 摘要: 苏辙役法思想的演进过程,体现出书生议政向官僚治理的转变。苏辙任职制置三司条例司期间强烈反对募役法,提出重复征税、上户下户的实际负担等问题,但议论较为空泛。苏辙担任地方官吏时的前期文章反映出书生议政向官僚治理的过渡,指出了募役法导致的钱荒等问题。元祐更化时期苏辙役法思想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此时其役法思想体现出灵活性和工具性,其注重役法推行的可行性,并融合新旧役法,采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策略。苏辙讨论役法思想的言说方式有立论从理论趋于现实等变化。
    • 郭冠群
    • 摘要: 老舍的《想北平》采用欲说还休的方式抒发情感,挖掘北平平民的特色,表现对北平家的思念,又潜藏着忧虑之情,无论是在情感认知还是言说方式上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 孙盼盼
    • 摘要: 先秦人用"履礼"论说早期文体的生成和发展,以"合礼"衡判"得体",以"僭礼"评骘"失体",不仅将礼制内化为体制,还将辨礼延伸为辨体,亦将礼辞变革为文体.在"事体"与"语体"的语境中,时人以"礼"训"体",将"以礼立体"置入事神致福、非礼弗履、备体成人、观礼施教、据事制范等情境中,探讨建构文体观念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限度.从"常礼"与"变礼"的框架来看,这类现象可作为解读文体系统及其族群的依据,既能凸显"以礼立体"和"文各有体"的关联与互动,又能为"体"溯得礼学之源.
    • 倪学敏
    • 摘要: 超现实主义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立足于现代艺术之中,与囿于直白再现的传统艺术不同,超现实主义艺术以隐喻和符号摆脱传统的框架结构,将语言文字表述之外的无法言说、不可描摹的事物暗示出来.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隐喻功能也正是因其自身符号的具象特质,成为形而上哲思趋向澄明的言说方式.以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967)作品中的神秘意象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时空、潜意识(梦)、形而上三种隐喻模式中发掘革命的力量揭示维特根斯坦所谓的"秘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