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茶色素

茶色素

茶色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1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7979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微循环学杂志、医学临床研究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中国红茶高峰论坛、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等;茶色素的相关文献由115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刘根、戴鹏、韩驰等。

茶色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5.3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7979 占比:94.55%

总计:8439篇

茶色素—发文趋势图

茶色素

-研究学者

  • 孙刘根
  • 戴鹏
  • 韩驰
  • 席宾
  • 吴献华
  • 巩继贤
  • 李立祥
  • 萧伟祥
  • 张健飞
  • 李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秀娟
    • 摘要: 为了研究茶色素染色的效果,为茶色素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羊毛织物为染材,通过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2种方法进行染色工艺研究。探讨了茶色素直接染色时染色工艺参数以及茶色素染色的色域和硫酸亚铁媒染的染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染色最佳染色温度为90°C,pH值为4时得色最深;浴比1∶50,染色温度90°C,染色时间50 min,pH值为中性条件下直接染色时,初期染色K/S值随茶色素用量的提高而提高,茶色素质量浓度达10 g/L时,得色接近饱和;茶色素染色可获得黄、棕、蓝黑等多种颜色;皂洗会引起直接染色和硫酸亚铁媒染染色试样的色光变化,硫酸亚铁媒染可提高茶色素染色的耐皂洗色牢度。
    • 王莎莎; 张海虹; 杨芳丽; 权阳
    • 摘要: 实验用沸水对茶叶的浸泡得到茶溶液,紧接着利用有机溶剂对茶溶液进行萃取,通过分光光度仪测得吸光度,由吸光度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最佳萃取溶剂、温度,萃取时间进行单因素筛选,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路线。最终得出当溶剂为三氯甲烷、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为40°C时提取效果最佳。
    • 刘如意; 叶俭慧; 石萌
    • 摘要: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茶色素作为一类天然、绿色、安全的活性物质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降血脂等多种药理功能,可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本文对茶色素抗氧化、抗炎、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并结合其应用现状进行展望,以期为茶色素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 罗达龙; 王华; 覃蓝; 蒋德莉; 文俊萍; 杨梓莹; 宋妤
    • 摘要: 目的: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六堡茶中茶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取多个不同批次等级1级的六堡茶样品混合后制备茶色素对照品,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残留溶剂的量来进行茶色素的纯度标定,并利用标定的茶色素对照品制备标准曲线,通过测定不同六堡茶样品的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出不同六堡茶样品中茶色素的含量。结果:本方法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4.2%;当加标浓度为0.5%~15.0%时,回收率为92.6%~106.2%;在浓度为25.66~128.30μg·mL^(-1)时线性相关系数良好,r=0.99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六堡茶中茶色素含量的测定。
    • 杨延; 杨郦婷; 查银娟
    • 摘要: 文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红茶中茶色素提取技术、功效以及其在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创新茶色素提取工艺、促进茶色素应用提供参考.
    • 向卓亚; 夏陈; 朱永清; 罗棵濒; 邓俊琳; 陈建; 施刘刚
    • 摘要: 为研究贮藏过程中雅安藏茶中茶色素、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贮藏时间藏茶中茶色素、总多酚、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从4年递增到10年的过程中,藏茶中茶褐素含量从5.95 g/100 g显著提升到8.54 g/100 g(P<0.05),而茶黄素、茶红素、总多酚、总黄酮、咖啡碱、儿茶素以及儿茶素单体(EGC、CG、ECG、EGCG、EC)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藏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从6759.54μg/g显著减弱到4086.43μg/g(P<0.05),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样从43.50μg/g显著减弱到21.02μg/g(P<0.05),且与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碱、EGC、EC、EGCG、ECG、茶红素、茶黄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茶褐素与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碱、CG、EGC、EC、EGCG、ECG、茶黄素以及茶红素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贮藏时间越长,藏茶中多酚类物质降低而茶褐素含量越高,使得陈化藏茶具有降脂减肥等保健功效.
    • 雒鹏举; 唐盼; 欧阳政子; 谭贤超; 李媛
    • 摘要: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茯砖茶中提取水溶性茶色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水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70°C、提取时间为50min、超声功率为400 W、提取次数3次时,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茶色素的提取率可达17.01%.并对茯砖茶茶色素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放置时间对茶色素几乎无影响;较低pH值下茶色素较为稳定;温度超过70 °C茶色素结构有所变化.
    • 夏益民; 王近近; 袁海波
    • 摘要: 为探究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夏秋工夫红茶毛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控温控湿的环境下后发酵6.0 d,每隔0.5 d取样测定,分析了后发酵对红茶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了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后发酵的进行,生化成分含量、汤色属性指标呈波动下降或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香气组分在后发酵2.5~3.5 d时含量较高;后发酵3.0 d时,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较低(0.70),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未后发酵红茶(P<0.05),同时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较高,茶褐素、咖啡碱、辛酸等含量较低;后发酵3.0 d可有效改善夏秋红茶品质;苯乙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辛酸、茶褐素、总儿茶素为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差异化合物.该研究为夏秋红茶的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 贾梦雪; 王嘉维; 贺新; 李其发; 张冬梅; 孙艺平; 刘克敏; 傅雷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茶色素在高镁条件下对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72只蟾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包括正常任氏液组、茶色素组(200 mg·mL-1和400μg·mL-1)和高镁组(4 mg·mL-1 Mg2+和8 mg·mL-1 Mg2+),实验组分为4 mg·mL-1 Mg2++200或400μg·mL-1茶色素组和8 mg·mL-1 Mg2++200或400μg·mL-1茶色素组.采用斯氏法制备离体蛙心灌流标本,心室外容积固定为1.0mL,每次加药后记录30~40 min,应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同时记录离体蟾蜍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心率及心电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正常任氏液条件下,改灌流400μg·mL-1茶色素时,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增强(P0.05);改灌流高镁任氏液时,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在高镁条件下,茶色素使离体蟾蜍的心肌收缩力、心率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与正常任氏液组比较,高镁任氏液组心电图可见P-R间期延长,QRS波群变小增宽,而茶色素可使高镁条件下的异常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在高镁条件下茶色素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