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

多酚类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7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932101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林产化学与工业、粮食与油脂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建筑胶粘剂发展论坛、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广西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多酚类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300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峰、徐杰、张健等。

多酚类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2101 占比:99.97%

总计:932379篇

多酚类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多酚类化合物

-研究学者

  • 王峰
  • 徐杰
  • 张健
  • 张晓辰
  • 杨光宇
  • 王业红
  • 张志鑫
  • 陈永宽
  • 吴卫泽
  • 张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栾淞莹; 战璐; 彭旭东
    • 摘要: 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又称五倍子酸,化学名3,4,5-三羟基苯甲酸,化学式C6H2(OH)3COOH,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五倍子、石榴、掌叶大黄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化学结构最简单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广泛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没食子酸因其强大的抗炎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没食子酸的化学性质、来源、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特性进行阐述,着重针对没食子酸在炎症性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期为没食子酸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林珣; 杜一男; 张根生; 山永凯; 张红城; 董捷
    •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对枸杞蜜中多酚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枸杞蜜的标准指纹图谱。通过质谱数据解析,枸杞蜜中共鉴定出9种多酚类化合物。在枸杞蜜中首次鉴定出花旗松素,将其作为枸杞蜜的特征性成分。通过建立的枸杞蜜标准指纹图谱,对市售的4个枸杞蜜进行真实性评价,表明有3个样品是真正的枸杞蜜。
    • 夏陈; 罗棵濒; 向卓亚; 邓俊琳; 陈建; 朱永清; 施刘刚
    • 摘要: 为研究藏茶水提物经醇沉后各组分(水提物、醇沉物和上清液)的物质分布情况,对其基本成分、总多酚、总黄酮、茶色素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探究其DPPH·和ABTS+·清除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消化酶抑制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藏茶水提醇沉物中总糖(17.73 g/100 g)、多糖(16.93 g/100 g)、氨基酸总量(5.89 g/100 g)和茶褐素(49.18 g/100 g)显著(P<0.05)高于上清液,而上清液中总多酚(195.93 mg/g)、总黄酮含量(61.61 mg/g)以及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GA、GC、EGC、C、CA、EC、EGCG、GCG、ECG和CG)均显著(P<0.05)高于醇沉物。体外抗氧化和消化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藏茶水提醇沉物对DPPH·和ABTS~+·清除能力低于上清液,但对α-葡萄糖苷酶消化酶抑制作用高于上清液。藏茶水提物经醇沉后上清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而醇沉物具有较强的消化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 裴河欢; 张美凤; 覃洋琛; 陈基腾; 李琦
    • 摘要: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多酚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大戟科、伞形科、豆科等中药材中,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炎、降血糖、调脂、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多酚类化合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为天然抗肿瘤化合物的筛选提供思路。
    • 康子悦; 沈蒙; 葛云飞; 王娟; 全志刚; 肖金玲; 王维浩; 曹龙奎
    • 摘要: 以产自山西的东方亮小米为实验材料,探究煮制前后小米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差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煮制工艺,提取酚类化合物并测定抗氧化水平,使用植物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生小米及小米粥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煮制时间15 min、煮制功率700 W、料液比1:25(g/mL)为煮制的最优参数组合;与生小米相比,小米粥游离酚和结合酚的含量分别减少了53%和10%;小米粥游离酚和结合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5.41%和56.54%,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14.72 U/mL和9.58 U/mL;通过超高效液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检测出37种多酚类化合物,筛选出19个差异组分,并通过KEGG富集分析得到10个代谢通路.煮制后游离酚和结合酚均发生变化,其中结合酚相对稳定,说明其在体内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徐艳阳; 赵玉娟; 高峰; 王二雷; 鲁海玲; 李雪凤; 姜雯雯; 陈艳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中国人参不同部位中18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明确多酚类化合物在中国人参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为吉林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红参根、生晒参根、人参茎、人参叶、人参花和人参须中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绿原酸、对香豆酸、阿魏酸、间香豆酸、邻香豆酸、肉桂酸、柚皮苷、儿茶素、柚皮素、芒柄花黄素、麦芽酚、橙皮素、甲基香兰素、白藜芦醇18种多酚化合物和总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A)和乙腈(B),检测波长为230 nm,在此条件下人参样品中18种多酚化合物可在35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且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 deviation,RSD)≤3.49%)、精密度高(RSD≤3.02%)、稳定性好(RSD≤2.58%)、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84%~99%,RSD≤5%).18种多酚化合物在人参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较大(P<0.05),但均呈现出麦芽酚和儿茶素的含量较高.人参不同部位中总多酚含量差异较大(P<0.05),红参根、生晒参根、人参茎、人参叶、人参花、人参须中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69.47±3.25)、(95.04±5.03)、(175.19±3.26)、(256.91±2.81)、(174.40±6.26)、(99.31±2.90)mg/100 g.其中人参叶中的总多酚含量最高(P<0.05),红参根中总多酚含量最低.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准确、可靠,可用于人参多酚的质量控制.
    • 崔艳平; 聂玮; 迟晓君; 李泉; 岳凤丽
    • 摘要: 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被称为人类"第七类营养素".多酚类化合物在抗诱变、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优良的作用,因其功效以及精细化利用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浸提法,超声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通过对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多酚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丁浩轩; 赵阳; 洪作鹏; 冯杰
    • 摘要: 铁是仔猪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铁缺乏导致仔猪贫血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铁过载也会通过芬顿反应造成仔猪氧化应激.寻找能够干预铁缺乏与铁过载损伤的高效抗氧化剂已经成为了新兴的研究热点.多酚类化合物作为天然植物来源抗氧化剂具有高抗氧化活性、金属螯合能力、消炎抑菌功能,可在畜禽铁缺乏与铁过载方面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因此,本文以多酚在仔猪铁缺乏与铁过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多酚在畜禽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干预提供借鉴.
    • 向卓亚; 夏陈; 朱永清; 罗棵濒; 邓俊琳; 陈建; 施刘刚
    • 摘要: 为研究贮藏过程中雅安藏茶中茶色素、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贮藏时间藏茶中茶色素、总多酚、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从4年递增到10年的过程中,藏茶中茶褐素含量从5.95 g/100 g显著提升到8.54 g/100 g(P<0.05),而茶黄素、茶红素、总多酚、总黄酮、咖啡碱、儿茶素以及儿茶素单体(EGC、CG、ECG、EGCG、EC)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藏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从6759.54μg/g显著减弱到4086.43μg/g(P<0.05),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样从43.50μg/g显著减弱到21.02μg/g(P<0.05),且与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碱、EGC、EC、EGCG、ECG、茶红素、茶黄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茶褐素与总多酚、总黄酮、儿茶素、咖啡碱、CG、EGC、EC、EGCG、ECG、茶黄素以及茶红素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贮藏时间越长,藏茶中多酚类物质降低而茶褐素含量越高,使得陈化藏茶具有降脂减肥等保健功效.
    • 崔艳平; 聂玮; 迟晓君; 李泉; 岳凤丽
    • 摘要: 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化学物质的统称,被称为人类"第七类营养素"。多酚类化合物在抗诱变、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优良的作用,因其功效以及精细化利用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浸提法,超声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通过对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多酚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