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甲酯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6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236975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可再生能源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7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新疆石油学会质量标准计量专业委员会2014年技术交流研讨会等;脂肪酸甲酯的相关文献由2101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忠斌、叶活动、计建炳等。

脂肪酸甲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7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6975 占比:99.74%

总计:237586篇

脂肪酸甲酯—发文趋势图

脂肪酸甲酯

-研究学者

  • 肖忠斌
  • 叶活动
  • 计建炳
  • 李科
  • 方银军
  • 李为民
  • 畅延青
  • 姚志龙
  • 聂小安
  • 蒋剑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冯树波; 韩桂强; 褚利康; 匙伟杰
    • 摘要: 为了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提高过程效率,研究了高自由脂肪酸油脂一步法制取脂肪酸甲酯的催化剂体系。提出水解-酯化耦合反应机理,建立拟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借助多物理场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11对甘油水混合物与脂肪酸甲酯的分离过程和相平衡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硫酸催化体系,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实现由脂肪酸-油脂混合物通过水解-酯化耦合一步法制取脂肪酸甲酯,产品收率达到96%以上。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耦合过程水解和酯化的活化能分别为78.78 kJ/mol和68.7 kJ/mol。针对烧瓶内酯化体系的分离过程模拟表明,甘油-水混合物与脂肪酸甲酯物料分离仅需10 s。相平衡模拟得出,甘油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超过10000。
    • 张家仁; 刘海超
    • 摘要: 生物柴油是一类清洁的可再生液体燃料,精炼植物油与甲醇酯交换是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反应。针对目前难以准确获得酯交换反应体系的多组分相平衡组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间歇反应和连续逆流分离甘油等不同反应方式下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体系的多组分相平衡行为,并以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酯交换为模型反应,采用UNIFAC和Modified UNIFAC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常压、60°C反应条件下,在总组成偏离甲醇-甲酯二元组成的区域,UNIFAC和Modified UNIFAC模型准确计算了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体系的三元和四元相平衡组成。在甘油含量大于2.2%(质量)或转化率小于90%(质量)的酯交换反应中,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约为2%。酯交换反应相平衡的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表明,采用连续逆流方式分离甘油可以提高酯相中的甲醇含量,有利于传质和酯交换反应。这些结果为生物柴油工艺过程模拟、设备优化以及新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 张桐栋; 杜焙炎; 林月绪; 张惠莹
    • 摘要: 对原位转酯化反应(ISTE)合成脂肪酸甲酯(FAME)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从ISTE的原理和特点、生物柴油的原位反应制备和油脂中脂肪酸的原位反应分析等方面展开总结和探讨,以期为国内ISTE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科; 陈洁; 聂小安; 蒋剑春
    • 摘要: 对富酸油脂进行了甘油无催化酯化降酸的研究,通过实验优化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甘油与脂肪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温度为240°C,反应2 h,酸值即可降至1.66 mg/g以下。优化工艺实现了富酸油脂2 h内快速降酸的目的,且所得产品可直接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FT-IR分析确认了羧酸的消失和甘油酯的形成。GPC分析结果表明了降酸后油脂的组成为甘油三酯21.93%、甘油双酯37.93%和甘油单酯40.14%,所得生物柴油组成仅为脂肪酸甲酯。此外,该工艺的完善还直接补全了“不同酸值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路线图”,对生物柴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刘顺翔; 魏代军; 苏永胜; 杜青慧
    • 摘要: 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氨气反应制备脂肪腈。通过工艺条件筛选优化,结果表明,采取阶段升温的反应方式,在反应温度260~300°C、反应压力2~4 bar条件下,经催化剂醋酸锌催化,反应4~6 h,可得高品质脂肪腈产品。该工艺路线,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99%,脂肪腈的含量达98%。
    • 谢春燕; 曾少群; 岳峰
    • 摘要: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主要三酰甘油的含量。方法鱼油脂肪乳注射液的主要三酰甘油经甲基化试剂处理,转化成对应的脂肪酸甲酯化物,使用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升温程序:起始温度为60°C,维持1 min,以每分钟20°C的速率升至180°C,再以每分钟4°C的速率升至240°C,保持18 min。FID检测器温度:275°C;进样口温度:260°C;载气:高纯氮气,载气流速:1 mL/min,进样量为1μL。结果方法学考察的线性、精密度、定量限、检测限、溶液稳定性、耐用性,经验证结果均良好。各三酰甘油回收率在99.4%~100.2%之间,RSD在1.3%~4.4%之间。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各三酰甘油的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准确测定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中主要三酰甘油的含量。
    • 戴爱梅; 丁志梅; 张海军; 陈先荣; 戴秋萍; 陆永跃
    • 摘要: 本文对新疆博州豇豆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了0.3%印楝素与脂肪酸甲酯喷雾助剂联合对豆蚜的防治效果,并对豆蚜天敌消退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博州,豆蚜以卵在苦豆子和苜蓿上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出现有翅蚜在杂草上繁殖蔓延,5月中旬开始迁入棉花上危害,6月中旬陆续迁入豇豆上危害,7月上中旬在豇豆上达到危害高峰时期,7月中下旬慢慢迁入苜蓿地,9月中旬出现性蚜,9月下旬-10月中旬在苜蓿和杂草上产卵越冬。施药后1 d,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豆蚜的防效最高,达到82.91%;施药后3 d,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效仍最高为97.92%;施药后7 d,0.3%印楝素乳油60 mL/667m^(2)+脂肪酸甲酯喷雾助剂1000倍液防效达97.3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体来说,在豇豆豆蚜发生期施用1次0.3%印楝素+脂肪酸喷雾助剂防治豇豆豆蚜,防效好、持效期长,对豇豆及蚜虫天敌安全性较好。
    • 刘华鼐; 黄传庆; 周春卡; 叶勇
    • 摘要: 以茶油、甲醇为原料,甲醇钠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的方法制备茶油脂肪酸甲酯.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油醇比1∶12、催化剂甲醇钠0.5%、反应温度80°C、反应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茶油甲酯转化率为93.17%.所制得茶油脂肪酸甲酯的组分为棕榈酸甲酯9.02%、亚油酸甲酯6.75%、油酸甲酯82.29%、硬脂酸甲酯1.94%.
    • 刘晶晶; 封禄田; 孙剑飞; 徐爽; 刘帅鹏
    • 摘要: 以地沟油为原料,经过精制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减压蒸馏后收率为92%,质量分数为99.97%.玉米淀粉进行非晶化处理,再加入过量的脂肪酸甲酯制备脂肪酸淀粉酯.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淀粉羟基取代度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淀粉葡萄糖单元羟基与脂肪酸甲酯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4,以氢氧化锂为主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6%;对甲苯磺酸为助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3%;150°C反应6 h,所制得的脂肪酸淀粉酯羟基取代度为0.0611.脂肪酸甲酯的组成用GC-MS分析,产品结构用FT-IR和XRD进行表征.
    • 郭士刚; 凌凤香; 高旭锋
    • 摘要: 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广泛采用红外光谱法,针对此方法的检测能力和准确性进行了研究.试验测定红外光谱法检测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66 g/L和0.0220 g/L,加标回收率为99.2%~101.3%,结果表明试验方法具备良好的准确性,能够准确灵敏地检测柴油中脂肪酸甲酯.测定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123(置信概率取95%,包含因子k=2),脂肪酸甲酯含量为(3.960±0.097) g/L.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和待测样品配制为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