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喷雾特性

喷雾特性

喷雾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23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129篇、专利文献80918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天津大学学报、农业机械学报、车用发动机等; 相关会议72种,包括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等;喷雾特性的相关文献由105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震、李理光、李雁飞等。

喷雾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129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80918 占比:99.52%

总计:81308篇

喷雾特性—发文趋势图

喷雾特性

-研究学者

  • 黄震
  • 李理光
  • 李雁飞
  • 王建昕
  • 乔信起
  • 帅石金
  • 徐斌
  • 郭志辉
  • 何旭
  • 吴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季昊成; 刘锐; 李晶; 翟步云
    • 摘要: 自增压式喷油器作为一种小型化的直接喷射方案,对于以点燃式二冲程重油发动机为典型的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直喷喷油器的喷雾特性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先决条件。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LFire对其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在HanSheet和KH‑RT两种破碎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两种喷雾模型,并根据文献中的两种喷雾试验条件进行了模拟工作。对比结果表明,在定容弹试验中,两组环境压力下模拟得到的喷雾形态与试验相近,其中采用KH‑RT模型模拟的喷雾可以更好地拟合喷雾在近场收缩现象以及远场的涡环现象。在管道试验中,5组流场流速下模拟得到的喷雾形态与试验相近,其中采用KH‑RT模型模拟的喷雾可以更好地拟合喷雾的扩张现象以及远场的涡环现象。本文还试验研究了自增压式喷油器应用RP‑3航空煤油的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煤油粘度较高,中空锥形喷雾易收缩,导致喷雾锥角减小,贯穿距离增大大。因而,环境压力的变化对煤油喷雾形态的影响更大。
    • 丁乐中; 沈建华; 王志刚; 靖海国
    • 摘要: 结合船用中速柴油机开展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试验验证,着重关注还原剂均匀分布、排气均匀度、系统稳定可靠控制及催化剂布置等方面,形成适用于船用环境的SCR系统设计方案。基于6L21/31中速柴油机D2以及E3循环工况开展SCR系统配机试验,结果表明:SCR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N0_(x)减排量和NH_(3)逃逸量均满足TierⅢ法规要求;加装SCR系统对柴油机经济性影响较小,可满足柴油机正常运行需求。
    • 袁文华; 侯映雪; 伏军; 颜飞斌; 王振; 吴磊
    • 摘要: 基于KH-RT液滴破碎模型对定容燃烧弹内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离、喷雾锥角、索特平均粒径、速度场以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定容燃烧弹试验台架获取的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加,BD70N30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增加;索特平均粒径降低;雾束中心高速区域增大且高浓度区域减小。增大喷射压力更易于BD70N30混合燃料的破碎与蒸发。
    • 武浩; 章振宇; 张付军; 高宏力
    • 摘要: 通过定容燃烧弹,采用高速摄像技术研究了不同环境压力、燃油温度以及喷射脉宽对音圈电机(VCM)喷油器宏观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环境压力条件下,喷雾形态呈标准的空心锥状,液膜表面可见清晰的沿流向分布的流线结构.在高环境压力条件下,喷雾主体受到较强挤压,喷雾主体周围产生明显的大尺度对称漩涡(CRV)结构.当燃油温度从30°C升至70°C时,喷雾的形态以及宏观特性未发生较明显变化.提高音圈电机的驱动电压后,喷雾的破碎长度明显减小.当喷射脉宽小于2.0 ms时,喷雾末端发生明显的坍塌.当喷雾脉宽大于3.0 ms时,喷雾的发展过程和最终形态不再发生明显改变.
    • 董素荣; 刘瑞林; 张众杰; 焦宇飞; 赵旻
    • 摘要: 为给PODE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提供支撑,利用定容弹喷雾试验系统,开展环境条件(压力和温度)、喷油参数(喷油压力和脉宽)对PODE/柴油混合燃料喷雾形态、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形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低温时液核头部逐渐增大,而高温时液核头部变细变尖,液柱长度减小;喷雾贯穿距迅速增大后趋于平稳,喷雾锥角升高至最大值后减小并趋于稳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均增大;环境压力降低使喷雾贯穿距增大,且“撞壁”时间提前,喷雾锥角减小;不同环境温度下喷油压力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不同,喷油脉宽对喷雾贯穿距与喷雾锥角的影响较小。
    • 尤岳林; 高莹; 寇亚林; 张博; 卢强
    • 摘要: 以一台1.5 L气道喷射汽油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汽油机台架试验结果与喷水器喷雾特性,利用AVL FIRE软件建立了进气道喷水汽油机三维模型,仿真分析了水雾的发展过程与分布状态,研究了4组喷水量对汽油机爆震和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雾发展至气门附近即被蒸发,仅有少量水雾以液态形式进入缸内。随喷水量增加,爆震指数降低,降幅达33.70%,缸内温度与压力曲线逐渐向后、向下移动。喷水量为13.186 mg时缸温峰值与不喷水相比下降20.27 K,缸压峰值降低0.48 MPa。缸内进水量低于喷油量的5%时,水雾对爆震和缸内燃烧过程影响微弱。喷水对速燃期影响效果更显著。随喷水量增加,火焰传播速度降低,速燃期延长,累积放热率曲线后移,总燃烧持续期共延长2.5°曲轴转角。
    • 张紫豪; 吴继平; 成鹏; 江燕平
    • 摘要: 为揭示结构参数对可调节针栓喷注器喷雾特性影响规律,综合采用高速摄影和Malvern技术,对液/液针栓喷注器进行雾化试验,分析阻塞比、套筒扩张角等结构参数对流量系数、喷雾锥角和SMD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塞比和套筒扩张角对流量系数影响较大;动量比相同时,阻塞比对喷雾锥角、SMD及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是由于局部动量比改变所致,阻塞比越大,喷雾锥角越小,SMD越大;喷雾越往下游发展,SMD越小;套筒扩张角会对喷雾锥角、SMD产生影响,套筒扩张角越大,喷雾锥角越小,SMD越大,套筒扩张角降低至小于90°时,SMD会明显降低。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在一定的动量比下,采取氧化剂中心式针栓喷注器适当增大、燃料中心式针栓喷注器适当减小阻塞比和套筒扩张角的方法,可获取合适的喷雾空间分布和滴液尺寸,实现喷雾雾化性能的提升。
    • 武浩; 章振宇; 张付军
    • 摘要: 对低压双流体雾化方式产生的气/液两相射流的喷雾宏观特性与液滴微观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背光成像技术对喷雾宏观形态进行可视化观测,得到喷雾形态的演变以及外部扩散特性;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流场内的液滴速度和直径进行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液滴与气流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气/液混合射流产生的喷雾流场呈高度湍流状态,油、气质量比对喷雾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均有明显影响.液滴的索特平均直径(SMD)处于10~20μm范围内,最大液滴直径接近40μm.喷雾中的大尺度液滴难以发生剪切破碎,但存在进一步发生湍流破碎的可能.
    • 许沧粟; 刘凯; 陈冲; 苏茂辉; 李孝禄; 周文华
    • 摘要: 设计并搭建了以定容弹为基础的电控喷油器喷雾特性测试平台,主要由定容弹、燃料供给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时序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够便捷地调整和检测各种环境参数和喷射控制参数。该测试平台包括一套由喷油器、预混室和混合气喷射器3个可独立拆卸部分组成的空气辅助喷射系统,能够更直接地进行有/无空气辅助的喷雾特性对比研究。通过甲醇低压喷雾特性和柴油空气辅助喷雾特性实验对测试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构造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该测试平台可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平台设计和喷雾特性实验的理解,掌握喷雾相关原理、实验研究及数据处理的方法。
    • 张俊杰; 缪雪龙; 郑金保; 杨慧明; 莫韬
    • 摘要: 基于高速摄影研究平台,开展了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在空气辅助下喷射柴油时的宏观喷雾特性试验研究。高速摄影系统可在1 s内捕获8000张高清图片,此设定能够确保无失真采样。通过此高速摄影平台,可获得不同喷射参数条件下喷雾的贯穿距离和锥角等宏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喷油脉宽、喷气脉宽等喷射参数均对喷雾宏观特性有明显影响,而油气间隔对喷雾宏观特性影响不大。相同条件下,减小喷油脉宽或增大喷气脉宽均利于喷雾在径向空间延伸,促进液滴膨胀破碎。为空气辅助喷射系统在传统发动机上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