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阻塞比

阻塞比

阻塞比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14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力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061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等;阻塞比的相关文献由8437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吴俊华、李建生等。

阻塞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1.8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061 占比:98.00%

总计:4144篇

阻塞比—发文趋势图

阻塞比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吴俊华
  • 李建生
  • 李洋
  • 王涛
  • 文富强
  • 顾华玺
  • 魏永祥
  • J.卡尔
  • 李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大伟; 丁叁叁; 宋军浩; 姚拴宝
    • 摘要: 地铁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压力波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等产生不良影响。为了研究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车外压力波动变化规律,本文基于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对地铁列车由明线驶入隧道产生的隧道压力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归纳了列车速度、隧道断面积、列车编组长度、隧道长度及入口缓冲结构对列车不同位置压力波动幅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外压力波幅值按速度的2.6~2.9次方增长;随着隧道阻塞比增加,车外压力波幅值增大,但在隧道断面面积固定的情况下,断面形状对车外压力波的影响较弱;列车编组长度和隧道长度会造成车外压力波沿列车长度方向非单调分布,工程中应根据实际关心列车位置的压力波动进行优化设计;增加隧道缓冲结构能够抑制车外压力波的幅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地铁气密设计提供参考。
    • 宋嘉源; 李田; 张晓涵; 张继业; 张卫华
    • 摘要: 为解决真空管道磁浮系统气动热问题,研究管道内气动热分布特性至关重要。以某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Sutherland黏性公式及SST k-ω湍流模型,数值仿真了三维可压缩亚声速真空管道磁浮系统的气动特性及气动热效应,考虑的阻塞比范围为0.1~0.4、列车运行速度为600~1 000 km/h,研究了列车表面温度分布、列车尾部温度分布及管道激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头车与中间车表面温度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由于尾部激波产生而造成尾车表面温度上升明显,且升高幅值随速度与阻塞比增大而增加。在壅塞状态下,尾车鼻尖处最高温度与阻塞比及速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尾车流线型顶部与悬浮间隙处均有激波产生,管道内激波具有典型的三维特性和周期性,在轨道与管道表面之间反射的激波簇形成尾部低温与列车后方高低温交替特性。
    • 司俊鸿; 孙金华; 李林; 胡伟; 李沂蔓; 李潭
    • 摘要: 针对井下巷道-矿车系统易造成巷道风流紊乱、影响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稳定性的问题,建立巷道-矿车系统风流扰动模式及影响因素体系,提出表征巷道-矿车系统的风流扰动特征的关键参数,包括巷道扰动风阻、阻塞比、矿车位置,推导矿车运行至巷道不同位置时巷道-矿车系统扰动风阻计算公式,研究巷道风速、阻塞比与巷道风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车在巷道中顺风行驶的速度大于风速时,巷道-矿车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增压调节;当矿车逆风行驶时,巷道-矿车系统的风阻随着矿井通风系统供风量的增大而减小,最大扰动为矿车驶出巷道时刻,阻塞比与巷道风阻呈现线性递增关系;此外,小风速、小断面巷道运行的矿车对巷道-矿车系统的风阻影响较大,模型求解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为6.84%。研究结果可为矿井通风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张紫豪; 吴继平; 成鹏; 江燕平
    • 摘要: 为揭示结构参数对可调节针栓喷注器喷雾特性影响规律,综合采用高速摄影和Malvern技术,对液/液针栓喷注器进行雾化试验,分析阻塞比、套筒扩张角等结构参数对流量系数、喷雾锥角和SMD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塞比和套筒扩张角对流量系数影响较大;动量比相同时,阻塞比对喷雾锥角、SMD及空间分布影响较为显著,是由于局部动量比改变所致,阻塞比越大,喷雾锥角越小,SMD越大;喷雾越往下游发展,SMD越小;套筒扩张角会对喷雾锥角、SMD产生影响,套筒扩张角越大,喷雾锥角越小,SMD越大,套筒扩张角降低至小于90°时,SMD会明显降低。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在一定的动量比下,采取氧化剂中心式针栓喷注器适当增大、燃料中心式针栓喷注器适当减小阻塞比和套筒扩张角的方法,可获取合适的喷雾空间分布和滴液尺寸,实现喷雾雾化性能的提升。
    • 陈长坤; 张宇伦; 赵小龙
    • 摘要: 为探究可燃液体蒸发扩散诱导的非均匀蒸气浓度分布下障碍物阻塞比对管道类结构爆燃特性影响,利用矩形截面管道模型开展爆燃实验。采用高速摄像机和压力传感器测量并记录爆燃火焰和压强的传播过程。在障碍物宽高比固定的条件下,研究阻塞比对火焰传播速度、压强和出口位置CO体积分数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边缘对火焰前沿的剪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火焰传播加速。火焰传播速度随阻塞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传播速度为97.5 m/s。爆燃压强的变化趋势与火焰传播速度的类似,当达到当前实验条件下的临界阻塞比0.40时,爆燃压强达到峰值。最大压强和爆炸威力指数均表现出随障碍物阻塞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此外,管道结构洞口处CO体积分数随阻塞比增大而呈单调增大趋势,最高CO体积分数达到730×10^(-6)。
    • 李文辉; 刘堂红; MARTINEZ-VAZQUEZ Pedro; 夏玉涛; 陈争卫; 郭子健
    • 摘要: 本文采用三维、可压、非定常方法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截面部分减小的新型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截面减小率对马赫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截面减小率对隧道中部的压力配置影响最大,其次是入口扩大段,最后是出口扩大段。截面变化处所产生的新的压缩波强度随着主隧道截面积的减小呈指数增加。变截面隧道洞壁和列车表面的最大压力峰峰值比等效均匀隧道分别降低10.7%和13.8%。经济分析表明,变截面原型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优于基于相同开挖体积的传统隧道。
    • 马鲜; 万华仙; 张玉春
    • 摘要: 为研究城市公路隧道内纵向通风和障碍物对双火羽流行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双火羽流纵向烟气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加,顶棚下方最高温度不断降低,烟气逆流现象逐渐减弱至消失;随着阻塞比的增加,下游火源一直向下游倾斜,而上游火源逐渐由向下游倾斜转变为向上游倾斜;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引入阻塞比修正无障碍物时的弗劳德数,进而建立适用于隧道内有障碍物的双火羽流顶棚最高温升分段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火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 李梁; 刘家栋; 孙瑶; 虞鸿基
    • 摘要: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对地铁车辆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地铁车辆速度的提高使城镇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如120 km/h的地铁车辆,其速度高、发车间隔短、换乘方便,但速度提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噪声、气密性等问题.文章研究地铁车辆气密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气密性评价指标建议和提升气密性的技术措施.
    • 史兵
    • 摘要: 城市的空间形态直接影响城市冠层内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的动量、能量和物质交换,是影响城市微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模拟计算以行列式组团布局形式的住宅小区在不同阻塞比、建筑覆盖密度下的对流交换强度,对比小区不同空间形态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程度,改善小区通风能力,提高热舒适性.
    • 李保军; 梁辰吉昱; 南硕; 蔡鑫; 刘辉喜; 邵晓亮
    • 摘要: 交通风力的有效利用可减小隧道通风系统初投资及运行能耗.现有交通风力的计算方法,采用较多假设,计算精度低、耗时长.为解决现有计算方法中的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移动参考系&周期性边界条件”的CFD方法应用于隧道车辆队列周围流场的数值模拟,且以试验结果验证不同工况下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基于此方法,探究了不同行车间距和阻塞比对隧道车辆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1)“移动参考系&周期性边界条件”的CFD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计算隧道内车辆的交通风力;2)随着行车间距的增大,车辆空气阻力系数增大,行车间距超过180 m后无明显增加;3)随着阻塞比的减小,车辆空气阻力系数减小,阻塞比小于0.15后减小程度较小.本研究可为不同工况时的空气阻力系数计算提供依据,进而指导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与运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