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速铁路隧道

高速铁路隧道

高速铁路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40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18469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山西建筑、隧道建设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徐州科技论坛、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等;高速铁路隧道的相关文献由100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伟斌、喻渝、王英学等。

高速铁路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8469 占比:99.88%

总计:218722篇

高速铁路隧道—发文趋势图

高速铁路隧道

-研究学者

  • 马伟斌
  • 喻渝
  • 王英学
  • 高波
  • 史宪明
  • 吴剑
  • 王志伟
  • 赵勇
  • 万晓燕
  • 谭永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中央企业作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作为“大国重器”和国民经济顶梁柱,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英雄楷模、锻造出一系列先进精神,激励着国资央企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值得永久铭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首席专家肖明清,多年来一直奋战在高速铁路隧道、水下隧道、城市隧道的设计和技术研发一线,主持了50余座水下隧道设计,推进了我国水下隧道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 盛世勇
    • 摘要: 针对西部某高速铁路隧道二衬病害问题,采用SIR-3000型探地雷达进行二衬检测,根据病害部位、类型以及程度不同,建立多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并以拱顶、拱腰和边墙的安全系数为评价标准,对二衬病害引起衬砌结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检测结果表明:二衬缺陷主要表现为欠厚问题,占总病害数的69.9%,且各部位欠厚数呈正态分布。分析表明:欠厚部位内力整体变小,安全系数减小,承载力降低;且距离欠厚部位越近,所受影响越大;二衬整体欠厚时,满足安全的临界厚度为19.2 cm;拱顶欠厚时,拱顶厚度16.7~26.3 cm为受拉破坏区间;拱腰欠厚时,无极限破坏情况;边墙欠厚时,临界厚度为3 cm。
    • 陈绍华
    • 摘要: 针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隧道的防灾救援难题,文章依托秦岭马白山隧道,提出了适合该隧道的新型紧急救援站结构型式,并利用FDS软件模拟隧道内纵向通风时列车着火后的烟气扩散,确定了规范中尚未给出的紧急救援站隔离区长度参数。结果表明:(1)秦岭马白山隧道新型紧急救援站结构型式应包括疏散区、隔离区以及待避救援区;(2)利用FDS数值模拟时,在不考虑纵向通风下,烟气沿下坡方向的扩散长度为295 m;考虑沿下坡方向通风时烟气最远扩散长度为980 m,建议隔离区长度设置为1000 m。
    • 黄敏; 牛庆伟; 付庭茂; 黄河
    • 摘要: 层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具有显著的各项异性特征,隧道施工中围岩稳定性机理较为复杂,是隧道工程中的热点问题。为研究岩层倾角对围岩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以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某大断面片岩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进行了不同倾角下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层状岩体与各向同性岩体位移场差异性较大。对于各向同性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产生向洞内的变形,位移场关于隧道轴线对称。对于层状岩体,围岩变形特征与岩层倾角相关,位移场关于层面法线方向大致呈现对称分布,隧道洞周测点位移不均匀性较大。岩层倾角对隧道围岩塑性区具有显著影响,岩层倾角不同,塑性区分布规律及面积均不相同,围岩稳定性差异较大。
    • 向明清
    • 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高速铁路隧道的机械化施工难度逐渐增大,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隧道坍塌、山体滑坡、岩移岩爆等地质灾害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且不利于企业对施工成本和进度的控制。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的隧道工程动力监测技术,以声信号探测识别和地震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探测施工过程中施工活动产生的微小震动信号来判断施工活动的影响和地下状态,以便于管理者对地质灾害等风险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安全且合理的施工计划。随着监测设备的不断升级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入和发展,微震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开采、矿物开采等领域,被认为是隧道工程最有效的监测方法之一。基于此,本文对高速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明确高速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微震监测数据处理模块对微震数据的监测、采集、交换和处理功能,简述其工作流程,通过构建基于声信号的高速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微震定位模型,对微震信号声源进行时差定位;为保证定位准确性,对其进行误差分析和定位模糊消除,最后进行对比实验,与传统的震动探测技术对比,证明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定位精确性,可以满足高速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的需求,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 姚捷
    • 摘要: 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产生的车体气动荷载与列车整体金属结构、车窗、风挡及空调通风装置等部件的疲劳寿命密切相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研究了列车气密性能、列车长度、阻塞比和隧道长度对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运行时(400 km/h)车体气动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密封性能越好、编组越长、阻塞比越大,则气动荷载幅值越大、作用时间越长;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气动荷载幅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隧道不利长度”;车体气动荷载幅值可保守地通过计算车体表面压力幅值进行估算。
    • 艾金爽
    • 摘要: 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道路路线增设需求,我国在高速铁路隧道方面开展了相应的施工计划。针对硬质岩层浅埋、大断面的隧道施工问题,本文结合相关施工技术开展全面分析,并从具体的施工方法包括超前注浆、锚固措施、纵向加固措施以及弱爆破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促使高速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建设与设计要求,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 高东鹏
    • 摘要: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类型的地质条件,其中软弱围岩地质出现的频率较高,由于软弱土围岩的稳定性与强度都不是很理想,导致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隐患比较大,且还会对施工质量造成显著的影响。该文主要对软弱围岩隧道塌方现象的具体原因展开研究,通过多种塌方处理技术进行对比,结合某高速铁路出现塌方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并对其处理措施进行评价。该项目使用CRD法、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法、大管棚钻进法进行治理,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辛志斌; 谢绍兴; 董静; 雷洋; 闫龙
    • 摘要: 高铁隧道检查车车体具有变截面和敞开式结构,制造挠度较难控制。通过分析车体结构特点及其对挠度的影响,从仿真计算与工艺角度,明确挠度标准及控制手段,详细说明一次、二次调修方案。在批量生产中,建议优化敞开式结构侧梁上、下平面结构,增加补强梁,以减少或避免调修。
    • 陈耀华
    • 摘要: 以安民隧道智能化二次衬砌台车施工为例,为提高隧道衬砌施工工艺水平,避免质量缺陷,确保隧道衬砌施工质量可控,在施工前对二次衬砌台车实用性进行可行性研究及优化,通过增加智能化模块使台车具备了自动化布料、带压浇筑、拱顶空洞预警及带模注浆、浇筑信息自动存储、组合振捣、端模可视化等多功能。通过实践证明智能化台车在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阶段有效提高了工效指标、周转材料利用率及施工现场可操作性,在节约项目成本、降低施工风险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提升后续项目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