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溜井

溜井

溜井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86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69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首届青年管理技术论坛、2013全国生态文明矿山建设技术学术交流大会暨设备展示会、第五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等;溜井的相关文献由2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艳章、叶义成、孟庆仁等。

溜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1 占比:32.6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1.28%

专利文献>

论文:569 占比:66.09%

总计:861篇

溜井—发文趋势图

溜井

-研究学者

  • 刘艳章
  • 叶义成
  • 孟庆仁
  • 石志军
  • 邓磊
  • 王其飞
  • 赵卫
  • 潘世华
  • 陈小强
  • 张丙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昕; 李薇; 邰贺; 高爽
    • 摘要: 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依托,分析与研究某矿溜井的垮塌位置与破坏特征,根据溜井的现场情况制定测量方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溜井垮塌位置点云数据,得到溜井破坏位置完整的原始点云数据。并且通过点云数据建立溜井及周边环境的精细化三维模型,实现溜井的可视化。最后根据模型数据剖面处理,得到结论:2号溜井在不同中段的井壁都存在垮塌现象,总垮塌量为2155 m^(3),0 m~-50 m段平均垮塌15.25 m^(2),-50 m~-100 m段平均垮塌8.34 m^(2),-100 m~-150 m段垮塌现象最严重,平均垮塌28.79 m^(2)。本文研究对溜井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
    • 柏跃金
    • 摘要: 该文阐述了在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建设工程-300 m及-350 m中段溜井开拓工程施工的管理经验,对施工溜井的传统方法与反井钻机施工方法结合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此工艺的流程及优点,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溜井施工中的安全风险,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张宝金; 杨继海; 陈景峰; 张振江
    • 摘要: 为研究卸矿过程中矿石的运动规律及对溜井井壁的冲击力大小,以鞍钢眼前山铁矿主溜井为工程背景,基于运动学理论推导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方程,得到矿石碰撞时的速度和夹角。基于Hertz接触理论及修正Hertz接触理论对最大冲击力进行理论计算。对现场冲击产生的振动波进行了测量,进行反算得到应力波,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符合斜抛运动,矿石与井壁结构发生碰撞时的法向速度和切向速度为3.5 m/s和9 m/s,与井壁结构的夹角为69°,垂直下落高度为3.6 m;矿石对井壁冲击力大小总体趋势满足先增大后减小,且法向冲击作用远大于切向冲击作用,通过实测得到的应力波,其最大值与修正Hertz接触理论计算的最大冲击力较为接近。
    • 夏春生; 路海军
    • 摘要: 结合矿山溜井系统的生产情况和现状,对造成溜井渗水和坍塌破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介绍了溜井排水和井壁加固改造的方案和措施,通过增加溜井井内排水管网、井口布置井点降水孔和井壁铺设耐磨钢板的方法为治理溜井渗水和井壁破损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王翼; 李珍; 尹圣凯; 梁瑞军; 漆东生
    • 摘要: 溜井放矿已逐渐成为砂石骨料矿山的重要出矿手段,因此对溜井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有利于矿山生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溜井内部结构复杂、探测难度大等问题,为更好地模拟研究溜井降段爆破方法,本文基于某凝灰岩砂石骨料矿山,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溜井有限差分网格模型,以溜井爆破降段过程中的动应力变化和损伤破坏位移为评判依据,对该矿溜井的降段爆破进行研究,得到了溜井低采面持续爆破降段动应力扰动下的围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凝灰岩矿溜井井筒底部大部分区域存在明显应力集中;低采面长期爆破降段对溜井内部围岩造成损伤,溜井整体稳定性减小,垮塌风险显著增加;动载源距避爆点50~60 m外,采场构筑物或者岩体的震动明显减弱;随着开采水平不断下降,溜井发生冲击破坏或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动载产生的拉应力,当降段至180 m围岩时,最大位移量可达约17.83 mm。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凝灰岩露天矿溜井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溜井爆破降段的模拟效果。
    • 江鹏; 李斌
    • 摘要: 矿山主溜井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井壁垮落和料位过高或过低问题,经常导致井筒大块堵塞、分支溜井无法卸矿、溜井放空等现象,严重影响主溜井放矿效率。针对紫金山金铜矿深部主溜井放矿存在的问题,采用溜井可视化探测与建图技术掌握溜井垮落现状,并得到溜井料位与溜井存矿量关系,结合各分支溜井卸矿量和主溜井放矿量,确定溜井料位低位值和高位值;采用微波窄束测距技术实时监测溜井料位;并提出了基于料位控制和分支溜井卸矿控制的溜井放矿管理制度,解决了溜井大块堵塞、分支溜井经常无法卸矿、溜井经常放空等问题,大幅提升了溜井放矿效率。
    • 钮卫军
    • 摘要: 溜井是地下矿山生产运转矿石的主要通道,是平硐-溜井方式开拓矿山的运输咽喉。溜井拉槽作为溜井使用前的重要环节,拉槽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的生产效率及安全使用。本文以桦树沟矿区井下I-II矿体溜井拉槽应用为实例,简单介绍单段垂直溜井分层拉槽方法及优化。
    • 杨雄
    • 摘要: 在地下金属矿山开采矿中,无论采用哪一种采矿方法,为了提高回采效率、确保回采安全,都不可避免地要开掘天井、溜井工程,采场切割天井是采矿的第一步,同时溜井也是地下矿山的必要工程。天井和溜井均是垂直筒状结构、空间狭小,采用普通岩土爆破法施工,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始终困扰矿山企业。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天井钻机掘进天井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在采场切割(44m、63m)天井和超过100高矿石溜井天井钻机选型及推广应用。
    • 杨建东; 张治强; 路增祥; 段文硕
    • 摘要: 作为运输矿石的主要通道,溜井的作用极其重要,从斜溜槽进入溜井的矿石会对井壁造成撞击破坏,确定撞击力的大小和撞击时间长短是选择合适支护方式和维护溜井长期使用的前提.针对矿石对井壁撞击破坏,从理论上分析了矿石粒径对撞击位置的影响,借助高速力值测量采集系统并结合实验室的溜井模型,研究了矿石与井壁撞击过程中法向力、切向力的大小和撞击接触时间与斜溜槽倾角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法向作用力与斜溜槽倾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斜溜槽倾角逐渐增大,撞击过程中法向力和接触时间均逐渐减小,切向力逐渐增大,合力也逐渐增加,且合力的变化趋势与切向力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 魏殿恩; 马姣阳; 张庆嵩; 王朝勇; 李磊; 陈生鑫
    • 摘要: 为探究矿石粒径、湿度、料位高度和溜井角度对溜井结拱的影响,基于矿山溜井的比例尺寸,设计制作了方形溜井放矿模拟器,进行了四因素五水平的溜井放矿正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溜井结拱概率大小的主次顺序为:矿石粒径>料位高度>矿石湿度>溜井角度;当矿石粒径2~4 mm、湿度1%、料位高度50 cm、溜井角度85°时放矿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