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锌
醋酸锌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8171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化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河北省自动化学会 河北省CAD研究会 河北省电子学会 河北省计算机学会 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 河北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协会2009年联合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等;醋酸锌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涛、吴元明、周红艳等。
醋酸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171篇
占比:99.77%
总计:48280篇
醋酸锌
-研究学者
- 侯涛
- 吴元明
- 周红艳
- 包玉胜
- 姜磊
- 尚会建
- 张自强
- 彭金辉
- 朱丽君
- 李战
- 李爱红
- 蒋其明
- 谢晓燕
- 郑学明
- 钱春龙
- 陈友良
- 仝庆
- 刘超
- 吕传涛
- 孟宪波
- 张世敏
- 张利波
- 李明
- 杨运信
- 林性贻
- 王珂
- 胡国胜
- 范兴祥
- 邱鹏远
- 郑起
- 陈俭月
- 万熠
- 乔庆东
- 于政锡
- 亓智信
- 任铁强
- 何明辉
- 何红燕
- 傅岩
- 刘军晓
- 刘大壮
- 刘强
- 刘战强
- 吴小涛
- 吴彦超
- 唐一平
- 孙悦
- 孙浩洋
- 宁平
- 宋成盈
-
-
邱鹏远;
孙浩洋;
杨运信;
刘军晓;
李建
-
-
摘要:
我国每年产生的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多达数千吨,对废催化剂再生技术进行研究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醋酸乙烯合成废催化剂的再生,采用传统热处理和添加活性组分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气氛和温度对废催化剂再生过程的影响,运用N_(2)物理吸附、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再生催化剂前体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再生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选用CO_(2)和水蒸气混合气氛,900°C进行热处理,结合活性组分补加后得到的再生催化剂性能最佳,其比表面积达到971 m^(2)/g,锌质量分数达到13.0%,空时收率达到38.6 g/(L·h),接近醋酸乙烯合成新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水平。
-
-
邱鹏远;
孙浩洋;
杨运信;
刘军晓;
李建;
罗伟
-
-
摘要:
以4种不同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利用元素分析(E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N2物理吸附、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对活性炭载体基本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制得的醋酸乙烯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孔结构性质对催化剂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孔结构分布中孔径为0~<2.0 nm的微孔占比越多,催化剂性能越好。具有最多0~<2.0 nm的微孔占比(89.2%)的活性炭载体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63.0 g/(L·h)),较具有最少0~<2.0 nm的微孔占比(65.0%)的活性炭载体制得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高50.7%。此外,活性炭载体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催化剂性能无明显影响。
-
-
刘顺翔;
魏代军;
苏永胜;
杜青慧
-
-
摘要:
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氨气反应制备脂肪腈。通过工艺条件筛选优化,结果表明,采取阶段升温的反应方式,在反应温度260~300°C、反应压力2~4 bar条件下,经催化剂醋酸锌催化,反应4~6 h,可得高品质脂肪腈产品。该工艺路线,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99%,脂肪腈的含量达98%。
-
-
梁鑫;
张成楠;
周威;
李秀婷;
万澄莹
-
-
摘要:
该研究使用沸石-咪唑框架-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多孔结构材料原位自封装皱褶假丝酵母源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CRL)制备固定化脂肪酶(CRL@ZIF-8),利用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等技术研究金属离子来源、反应时间、金属离子浓度和有机连接体的浓度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催化活性和形貌特征的影响.确定固定化脂肪酶的最适合成条件:2-甲基咪唑浓度为1.0 mol/L,醋酸锌浓度为0.5 mol/L,反应时间为30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脂肪酶CRL@ZIF-8酶活力可达到9.8 U/g,其温度稳定性有显著的提高.
-
-
-
-
傅林;
李庆硕;
卜站伟;
常海波
-
-
摘要:
以醋酸锌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实现了二氧化碳和环氧环己烷共聚,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120°C、5 MPa和24 h)下,用醋酸锌催化了二氧化碳、环氧环己烷和第三单体(环氧丙烷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三元共聚,研究了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聚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三单体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反应结果影响显著,环氧丙烷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引入降低了二氧化碳和环氧环己烷二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Zinc acetate was used a catalyst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 CO2 ) and cy-clohexene oxide ( CHO) under free solvent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pressure and time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 120 °C, 5 MPa and 24 h), the terpolymerization of CO2, CHO and the third monomer (i. e., propylene epoxide ( PO) or allyl glycidyl ether ( AGE) )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ind and dosage of the third monomer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erpolymeriz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PO and AGR in the terpolymer could decreas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
车露阳;
何登良;
顾声音;
唐雪;
徐晓慧
-
-
摘要:
以醋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通过醋酸锌分解均匀沉淀制备纳米ZnO,并重研究了前驱体形成温度、尿素浓度对ZnO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最后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热重分析等探讨了该过程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以醋酸锌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可获得粒度100-150 nm左右的纳米ZnO,其反应机理主要为在水溶液中通过尿素分解形成碱性环境,促使醋酸锌水解形成层状碱式醋酸锌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煅烧转化为纳米ZnO.
-
-
姚利
-
-
摘要: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通用高分子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用来制纤维、薄膜和瓶子。在聚酯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如果不做好回收利用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本文以PET废丝为原料,用乙二醇、丙三醇、1.4-丁二醇进行醇解,再利用醇解产物制备聚酯清漆,这样既节约成本又避免了丢弃废PET造成的污染与浪费。醇解过程以PET废丝为原料,以醋酸锌作催化剂,以乙二醇、丙三醇、1,4-丁二醇按一定比例混合醇解PET废丝。待醇解结束后,用邻苯二甲酸酐与醇解产物聚合生成聚酯清漆。
-
-
吴小云;
尹晓刚;
龚维;
陈治明;
陈卓
-
-
摘要:
以氰基查尔酮类化合物及丙二腈为原料,醋酸锌为催化剂,经串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氨基-4H-吡喃类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及温度、原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确定的优化反应条件为:氰基查尔酮类化合物与丙二腈摩尔比为1:1,醋酸锌(10(mol)%))作催化剂,二氯甲烷作溶剂,反应温度为30°C.此条件下,最高产率可达99.5%.
-
-
贾延华;
张鑫;
韩春华;
张东
- 《第十一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
| 2009年
-
摘要:
探讨了微波环境下不同温度对醋酸锌催化解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影响。研究了同一温度条件下,解聚率与单体产物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体系下反应产物率随时间推进均会有突越性变化点,分别在170°C下突越点为300min,180°C下突越点为210min,190°C下突越点为150min;实验数据表明,相同的温度体系下,解聚的单体产物对苯二甲酸(TPA)和解聚率是一致的,说明微波环境下醋酸锌催化解聚PET的最终单体产物TPA的实际同收率和理论值相符合。
-
-
-
郑朋超;
陈艳波;
李宏伟;
李克江;
刘征建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设计采用碱金属碳酸盐溶液和醋酸锌溶液喷洒法进行焦炭碱金属和锌富集,然后进行干燥得到富碱金属碳酸盐和醋酸锌的焦炭,并测定了焦炭的M40和M10.实验结果显示:焦炭M40升高是由于焦炭内部水分和溶液中的盐导致,M10的降低是由于焦炭粉末在焦炭表面吸附和气孔内焦炭粉末不能有效分离导致.碱金属碳酸盐、醋酸锌溶液不会对焦炭结构造成破坏,故基本不会对焦炭机械强度造成影响.
-
-
李会峰;
黄运华;
张跃;
秦子
- 《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热蒸发Zn与醋酸锌(ZAc)混合物,在650°C,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了四针状氧化锌(T-ZnO)纳米材料,通过调节Ar与O2气流量,在不同条件下能得到不同形貌的T—ZnO纳米结构。HRTEM研究显示T-ZnO纳米结构的每个针体沿[0001]方向生长。探讨了T-ZnO的生长机理,其生长过程中存在自催化的过程,ZAc的存在起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
-
-
汤华娟;
王承遇;
魏秋红;
陶瑛
- 《第三届全国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旋涂技术,以钠钙硅酸盐玻璃为基片制备了掺杂锌的TiO薄膜,并研究了醋酸锌含量及热处理温度对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和杀菌性能的影响.掺杂锌提高了甲基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也改进了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能力.利用AFM观察了掺杂锌TiO薄膜的形貌和粗糙度.掺杂锌量为4﹪,在550°C下热处理的4层TiO薄膜具有较高的性能.
-
-
-
周玉萍
-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
| 2010年
-
摘要:
硅铝钡合金炼钢复合型还原剂,应用于炼钢终端脱氧。其主要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为Si:20%~26%、Al:33%~38%、Ba:6%~12%,少量钙,余量基本为铁。原有的EDTA滴定法,采用的是用烧杯加NaOH于电炉上熔样,此法受盐酸加入速度和量的影响较大,易产生胶体而失败;为此试验了以混合熔剂高温熔融的方法,获得了成功。rn 经实验证明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快捷。本法是用混合熔剂于高温熔融、盐酸溶解,硫酸沉淀钡,过滤。在氨水存在下,加过量EDTA络合钡。以PAN为指示剂,用锌标液返滴定,借此测得钡的含量。
-
-
周玉萍
-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
| 2010年
-
摘要:
硅铝钡合金炼钢复合型还原剂,应用于炼钢终端脱氧。其主要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为Si:20%~26%、Al:33%~38%、Ba:6%~12%,少量钙,余量基本为铁。原有的EDTA滴定法,采用的是用烧杯加NaOH于电炉上熔样,此法受盐酸加入速度和量的影响较大,易产生胶体而失败;为此试验了以混合熔剂高温熔融的方法,获得了成功。rn 经实验证明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快捷。本法是用混合熔剂于高温熔融、盐酸溶解,硫酸沉淀钡,过滤。在氨水存在下,加过量EDTA络合钡。以PAN为指示剂,用锌标液返滴定,借此测得钡的含量。
-
-
周玉萍
-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
| 2010年
-
摘要:
硅铝钡合金炼钢复合型还原剂,应用于炼钢终端脱氧。其主要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为Si:20%~26%、Al:33%~38%、Ba:6%~12%,少量钙,余量基本为铁。原有的EDTA滴定法,采用的是用烧杯加NaOH于电炉上熔样,此法受盐酸加入速度和量的影响较大,易产生胶体而失败;为此试验了以混合熔剂高温熔融的方法,获得了成功。rn 经实验证明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快捷。本法是用混合熔剂于高温熔融、盐酸溶解,硫酸沉淀钡,过滤。在氨水存在下,加过量EDTA络合钡。以PAN为指示剂,用锌标液返滴定,借此测得钡的含量。
-
-
周玉萍
-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
| 2010年
-
摘要:
硅铝钡合金炼钢复合型还原剂,应用于炼钢终端脱氧。其主要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为Si:20%~26%、Al:33%~38%、Ba:6%~12%,少量钙,余量基本为铁。原有的EDTA滴定法,采用的是用烧杯加NaOH于电炉上熔样,此法受盐酸加入速度和量的影响较大,易产生胶体而失败;为此试验了以混合熔剂高温熔融的方法,获得了成功。rn 经实验证明测定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快捷。本法是用混合熔剂于高温熔融、盐酸溶解,硫酸沉淀钡,过滤。在氨水存在下,加过量EDTA络合钡。以PAN为指示剂,用锌标液返滴定,借此测得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