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92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6篇、会议论文214篇、专利文献532319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 相关会议125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第五届全国化工年会等;碳酸二甲酯的相关文献由41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公应、李忠、魏伟等。

碳酸二甲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21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32319 占比:99.64%

总计:534269篇

碳酸二甲酯—发文趋势图

碳酸二甲酯

-研究学者

  • 王公应
  • 李忠
  • 魏伟
  • 孙予罕
  • 王延吉
  • 赵新强
  • 田恒水
  • 姚洁
  • 王越
  • 郑华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成昊; 张志刚; 张亲亲; 陆睿哲; 李文秀
    • 摘要: 基于Aspen Plus软件,对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OMIM][Ac])连续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乙醇共沸物系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并使用灵敏度分析工具,以塔顶碳酸二甲酯质量分数、塔顶冷凝器与塔釜再沸器热负荷为指标,分析了溶剂比、全塔理论塔板数、回流比、进料位置等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与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精馏塔溶剂比为0.27、全塔理论塔板数为37块、回流比为1.5、离子液体和原料进料位置分别为第3块和第16块塔板时,塔顶产品碳酸二甲酯的质量分数能达到99.5%以上,满足分离要求.[OMIM][Ac]作为分离碳酸二甲酯-乙醇共沸物系的萃取剂具有工业前景.
    • 刘志荣
    • 摘要: 该方法以乙酸丁酯为溶剂,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测定溶剂型胶粘剂中的丙酮、碳酸二甲酯、乙酸甲酯。实验表明,在1~100 mg/L范围内,方法检出限均在0.01%左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109%,相对标准偏差为2.2%~3.5%(n=10)。此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乙酸乙酯带来的溶剂峰干扰,准确地同时测定三种有机物的含量。
    • 蒋泽众; 王海玥; 郭立颖; 赵修丹; 单立宁
    •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法生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总结介绍了传统路易斯酸、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等均相催化剂和负载类、金属氧化物类、水滑石类、分子筛类、杂多化合物类等非均相催化剂。比较催化剂在该酯交换反应中的优缺点,分析目前催化剂所存在的问题;列举近几年离子液体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及离子液体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催化剂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刘培军; 邵守言; 周新军; 邱海芳; 刘云梅
    • 摘要: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优异的环保性能。分子中含有羰基、甲基、醛基等多种官能团,是优良的甲基化、甲酯化和羰基化试剂。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制备和分离方法,阐述了碳酸二甲酯的具体应用研究。
    • 梅德清; 章传方; 于奇松; 祁佳伟; 俞玥
    • 摘要: 为了研究交叉反应对碳酸二甲酯(DMC)-柴油和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低温和高温氧化作用的影响,利用定容均质反应器分别计算了DMC-柴油和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重要组分浓度和反应路径变化差异。采用Converge软件自带正庚烷机理来替代柴油,该机理包含42种组分和168个基元反应。利用定容均质反应器分别计算D10,D50燃料(在柴油中掺混10%,50%质量分数DMC)和B10,B50燃料(在柴油中掺混10%,50%质量分数生物柴油)中重要组分浓度及反应路径的变化,分别分析了在初始温度为900K、初始压力为4.3 MPa、当量比为1与在初始温度为1350K、初始压力为6MPa、当量比为1两种不同工况下D10,D50,B10,B50混合燃料燃烧反应体系中关于OH的交叉反应流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D10燃料体系中OH生成量增多,促进反应进行;D50燃料体系中,OH生成量减小,削弱反应进行;B50燃料体系活性均大于B10。结合低温和高温下DMC-柴油和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交叉反应流可以发现,CH_(2)O→HCO→CO这条反应路径在混合燃料交叉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 陈丹阳; 朱建宇; 吴勤; 王自庆; 张金利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KF/MgCO_(3)前体,经高温焙烧后获得了一系列KF/MgO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DMC)和甘油(GL)酯交换反应合成甘油碳酸酯(GC)。系统考察了KF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脱附等温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哈米特酸碱滴定等一系列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KF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时,经550°C焙烧所获得的20%KF/MgO-550催化剂活性最高。经过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当催化剂与甘油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DMC与GL的摩尔比为3∶1,75°C条件下反应1.5h后,GC收率可以达到96.8%。当20%KF/MgO-550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之后,GC的收率由96.8%降低到67.3%,经再生处理后20%KF/MgO-550的催化活性可以恢复并且表现出更优异的稳定性。
    • 柴文正; 傅送保; 王凯
    • 摘要: 通过分析持液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连续精馏效果的影响,得出在塔釜温度130°C、回流比0.3、塔釜持液小于1 L、处理量200 g/h的条件下,连续精馏试验可以达到EC与催化剂分离的效果,EC的回收率可达99.9%。在塔釜温度120°C、回流比0.3、塔釜持液0.5 L、处理量200 g/h的条件下,通过连续精馏可以将97.5%的乙二醇回收,塔顶无催化剂,得到99.3%的乙二醇。
    • 张孜群; 徐玉平; 刘耀虎; 孙径; 徐忠宁; 郭国聪
    • 摘要: CO直接酯化是以CO为起始原料,酯类化学品为目标产品的反应过程,其目标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等高附加值酯类化学品。催化剂是CO直接酯化过程的关键核心技术。如何突破催化剂构建与工程化的技术瓶颈,研发出高性能、长寿命的催化剂并进行催化剂规模化制备是CO酯化领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几年CO直接酯化制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CO直接酯化”共性关键技术的内涵:(1)揭示并证实了活性组分Pd裸露的(111)晶面是CO酯化制草酸二甲酯反应高活性的择优晶面;(2)揭示了活性组分Pd的聚集状态是CO酯化产物选择性控制的关键结构基元:原子级分散的孤立态Pd活性中心有利于生成碳酸二甲酯,而聚集态Pd活性中心则有利于生成草酸二甲酯;(3)揭示了载体的Lewis酸碱性对CO酯化产物选择性控制的影响:Lewis酸性载体有利于生成碳酸二甲酯,而Lewis碱性载体有利于生成草酸二甲酯;(4)通过载体晶格调控或引入缺陷,可形成金属-金属键,增强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电子转移,有效提升催化剂稳定性。本综述将为CO直接酯化制酯类化学品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 孙李林
    • 摘要: 碳酸二甲酯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工业化生产方法有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酯交换法等,目前酯交换法是国内主流工艺,但未来尿素醇解法等新技术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 赵佳欢; 张祥功; 周思思
    • 摘要: 本研究应用不同尺寸的4A分子筛对碳酸二甲酯中的微量水分进行充分吸收,同时应用卡尔费休方法对待测碳酸二甲酯中的微量水分进行精准测定。在研究过程中,应用高效的活化方法对4A分子筛的吸附效能进行充分的激活,并控制不同的除水时间,通过分子筛对碳酸二甲酯中的水分充分吸收,在4个小时的除水过程中,碳酸二甲酯中水分含量从40 mg/L有效降低到3 mg/L,保证了碳酸二甲酯作为电解液溶剂的应用。同时本研究对4A分子筛的除水原理,卡尔费休库伦法测定水分含量的电化学过程,以及不同尺寸4A分子筛的除水效能机理进行充分的分析,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配制以及电解液溶剂的除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