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细胞
羊水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4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06312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等;羊水细胞的相关文献由67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海波、黄莉、孙筱放等。
羊水细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6312篇
占比:99.81%
总计:106515篇
羊水细胞
-研究学者
- 刘海波
- 黄莉
- 孙筱放
- 李辉
- 毛倩倩
- 陈方
- 冯建勋
- 劳拉·佩林
- 唐少华
- 唐苗苗
- 大卫·沃伯顿
- 宋娟
- 张建芳
- 张慧敏
- 徐慧
- 易翠兴
- 曾瑄
- 李春
- 李英
- 林小玲
- 林秀华
- 毕晓娟
- 温浩
- 王华
- 王鼎
- 石宇
- 程璐
- 罗格·德菲利波
- 腊晓林
- 郑义
- 郑娇
- 郭敏
- 陈士岭
- 陈必良
- 陈欣洁
- 马海霞
- 马燕琳
- 马艳
- 骆玉梅
- 黄艳仪
- 龙平
- 龙晓林
- 乃东红
- 余小平
- 傅颖华
- 冯怀英
- 刘俊涛
- 刘俐
- 刘艳红
- 剡红民
-
-
马海霞;
宋娟;
李春;
龚波;
何丽梅;
仲伟国
-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孕中期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314例孕中期孕妇中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中期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培养,对检出的27例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14例共检出性染色体异常核型27例,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17%,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9例,性染色体嵌合体7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就诊的高龄、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B超提示胎儿发育异常的病例数分别是1176例、924例、196例,而检出性染色体异常分别是9例、7例、3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77%、0.76%、1.53%;无创产前DNA检测提示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病例数是18例,产前诊断8例相符,阳性预测值为44.44%。回访27例性染色体异常病例只有1例超雌综合征(47,XXX)和4例超雄综合征(47,XYY)选择继续妊娠,其余性染色体异常病例选择终止妊娠。结论孕中期的各种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对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
-
马宇飞;
郭敏;
赵金支
-
-
摘要:
目的观察1968例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产前诊断指征情况,并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的1968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入院时,调查并记录其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羊水穿刺,观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及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结果1968例孕妇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占比较高,分别为40.70%、52.54%。1968份羊水细胞中共检出4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占2.39%(47/196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7.45%(27/47),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5.53%(12/47),嵌合体占17.02%(8/47)。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占比分别为31.91%、55.32%。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夫妇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不良孕产史、超声异常孕妇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87%、2.51%、50.00%、4.35%、1.92%。结论对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发现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及嵌合体。
-
-
陈惠娟;
刘小燕;
刘霖;
肖媛媛;
胡芷晴;
张浩;
徐志红
-
-
摘要:
目的:分析羊水细胞异常染色体核型分布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遗传咨询并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3245例临床资料,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常规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3245例样本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99.97%。核型分析成功率100%。发现异常核型151例,异常率4.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58例(38.4%),染色体结构改变93例(61.6%),包括结构异常54例,染色体多态39例。产前诊断指征中,不同血清学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高龄、胎儿颈部透明带厚度(NT)值异常、B超筛查多发畸形、不良妊娠史、无创产前DNA筛查(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孕期用药或接触至畸因子、夫妻一方有先天异常、家族单基因遗传病者其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且以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者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38.2%),其次为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25.0%),再次为NT值异常(13.8%)。结论:羊水穿刺术行产前诊断孕妇中以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NT值异常为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联合检测可提高胎儿异常检出效率。
-
-
韦云剑;
张风波;
龙平;
江欣星;
马燕琳;
孙菲;
李崎
-
-
摘要:
背景: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质粒转染等方法可成功诱导出无病毒载体整合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似,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向造血祖细胞进行自由分化,但外源性因子的转入及不同来源人体细胞是否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化及诱导造血祖细胞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清楚。目的:比较人不同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的基因表达差异,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临床转化进行探索。方法:分别选用羊水细胞及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人胚胎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收集分化不同时间点的拟胚体,检测多能性基因Oct4、Sox2、Nanog以及内胚层标记基因GATA4、中胚层标记基因MSX1、外胚层标记基因PAX6、造血干细胞标记基因CD34和CD4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羊水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在培养第8天检测不到Oct4、Sox2、Nanog表达,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可维持表达至第16天;②羊水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GATA4、MSX1、PAX6表达量峰值出现在第4天,持续表达到第8-12天,而其他2种细胞拟胚体中GATA4、MSX1、PAX6表达量峰值出现在第4-8天,并且可持续表达至第12-16天;三胚层标记基因在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种细胞拟胚体;③在羊水细胞、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造血干细胞比率在第12天达峰值,而胚胎干细胞拟胚体中造血干细胞比率在第4天达峰值,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造血干细胞比率高于其他2种细胞拟胚体;④人不同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分化培养过程中均具有全能性及三胚层分化能力但各具特点。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许更适合替代胚胎干细胞成为体外研究造血细胞分化的模型。
-
-
韦云剑;
张风波;
龙平;
江欣星;
马燕琳;
孙菲;
李崎
-
-
摘要:
背景: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质粒转染等方法可成功诱导出无病毒载体整合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似,诱导多能干细胞可向造血祖细胞进行自由分化,但外源性因子的转入及不同来源人体细胞是否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分化及诱导造血祖细胞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清楚.目的:比较人不同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的基因表达差异,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临床转化进行探索.方法:分别选用羊水细胞及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和人胚胎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收集分化不同时间点的拟胚体,检测多能性基因Oct4、Sox2、Nanog以及内胚层标记基因GATA4、中胚层标记基因MSX1、外胚层标记基因PAX6、造血干细胞标记基因CD34和CD43的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羊水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在培养第8天检测不到Oct4、Sox2、Nanog表达,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可维持表达至第16天;②羊水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GATA4、MSX1、PAX6表达量峰值出现在第4天,持续表达到第8-12天,而其他2种细胞拟胚体中GATA4、MSX1、PAX6表达量峰值出现在第4-8天,并且可持续表达至第12-16天;三胚层标记基因在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种细胞拟胚体;③在羊水细胞、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造血干细胞比率在第12天达峰值,而胚胎干细胞拟胚体中造血干细胞比率在第4天达峰值,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拟胚体中造血干细胞比率高于其他2种细胞拟胚体;④人不同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分化培养过程中均具有全能性及三胚层分化能力但各具特点.尿细胞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或许更适合替代胚胎干细胞成为体外研究造血细胞分化的模型.
-
-
刘轶;
刘艳;
李毅;
刘娜;
杨庆慧;
牟凯
-
-
摘要: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期促进临床医生对羊水诊断指征的准确把握,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共759例产前羊水样本的CMA检测结果,分析阳性诊断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759例产前羊水共检出126例致病病例,异常检出率为16.6%.其中大片段(≥10 Mb)及非整倍体异常致病病例85例,CMA与传统核型分析(≥10 Mb)检出一致;此外,CMA可多检出5.3%(40/759)的小片段异常致病病例.不同羊水穿刺指征的CM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高风险(28.9%),其次为B超异常(12.5%).在344例B超异常样本中脑部异常(21.7%)、肠管异常(21.4%)和胎儿颈部透明带(NT)异常(20.9%)的CMA检出率较高.在随访的260例病例中,非整倍体异常病例40例,占比15.4%;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病例13例,占比5.0%;临床意义未明变异(VOUS)病例39例,占比15.0%.结论 CMA在传统核型分析(≥10 Mb)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合B超异常分类,应慎重把握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指征;CMA检测结果为VOUS的患者需充分做好遗传咨询.
-
-
邬丽红;
熊爱群;
刘运华;
李登峰
-
-
摘要:
目的:对具产前高危指征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对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产检的具有产前高危指征的207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入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CMA检测、STR检测.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并评价CMA和STR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效能.结果:入组的207例孕妇中,通过羊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异常核型共35例,检出率为16.91%;CMA与STR检测诊断染色体异常的敏感度(57.1%vs54.3%)、特异度(91.8%vs88.4%)、准确度(58.8%vs4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产前高危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CMA与STR在检测染色体异常上具有一致性,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MA或STR配合核型分析进行染色体畸形诊断.
-
-
范美荣;
随瑞枝;
宋旭梅
-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进行羊膜腔穿刺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7446例,回顾性分析其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并探讨产前诊断高风险指征.结果 7446例孕妇中检出异常核型665例,异常检出率为8.9%;其中21-三体231例(34.7%),18-三体52例(7.8%),13-三体4例(0.6%),性染色体数目异常86例(13.0%),染色体结构异常246例(37.0%).羊水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由高至低的产前诊断指征依次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风险、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年龄高风险(生育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超声检测异常、年龄高风险合并其他指征、血清学筛查高/临界风险、不良孕产史、其他特征.结论 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可为产前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
郝娜;
田晓彤;
李萌萌;
常家祯;
周京;
戚庆炜;
蒋宇林;
周希亚;
刘俊涛
-
-
摘要:
目的 比较新型(卡扣式)载玻片培养盒原位收获法及常规塑料培养瓶消化收获法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于我院产科进行羊膜腔穿刺的1568例孕妇的羊水样本,分别采用新型(卡扣式)载玻片培养盒以及常规塑料培养瓶进行羊水细胞培养,细胞收获后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分带染色及阅片.比较两种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在不同孕周的培养成功率,并对所获得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计数及分析.结果 1568例羊水样本双线培养及制片,其中常规塑料培养瓶法在孕16~17+6周组和孕18~20+6周组各有1例细菌污染,成功率为99.87%(1566/1568).新型(卡扣式)载玻片培养盒法在孕18~20+6周组有3例细菌污染,有2例因卡扣式培养盒密封处理不合格导致漏液,培养成功率为99.68%(1563/1568).在不同孕周组,两种方法的培养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新型(卡扣式)载玻片盒培养法和常规塑料培养瓶法所需细胞量分别为6~10 ml和9~12 ml羊水;培养基用量分别为7 ml和9 ml;收获步骤所需时间分别为(105±6)min和(120±10)min.两种培养方法收获制片处理后所获得的平均有效核型数目分别为11个和31个核型.核型分析共发现异常核型98例,包括30例结构异常和68例数目异常,其中染色体嵌合8例.结论 两种方法培养制片均可用于羊水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新型(卡扣式)培养盒原位培养法所需细胞量及培养基用量均少于常规塑料培养瓶法,与之有相同的培养效果.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可提高异常核型检出率,并可有效解决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嵌合问题.
-
-
蔺姝祺;
赵琦;
曹慧;
杨宇;
赵晓曦
-
-
摘要:
目的 探索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后剩余羊水标本检测胎儿耳聋基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行羊水穿刺查胎儿染色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染色体核型分析后剩余羊水标本,利用商业化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其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在15个羊水标本中可提取足够的DNA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另一个标本未提取到足够量DNA),并在其中一个羊水标本中发现携带GJB2(235del C杂合)基因突变.结论 胎儿的耳聋基因可以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后剩余羊水标本进行检测,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以后开发和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后剩余羊水标本对胎儿遗传病进行筛查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
-
林小玲;
郑义;
郑昭科;
毛义建;
谢番妮;
李德柒;
吴昊;
唐少华
- 《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以载玻片为培养载体,探索载玻片上染色体核型分散的影响因素、染色体分散的质量评估体系,建立载玻片原位培养羊水细胞技术规范化流程.通过与常规塑料瓶原位培养技术同步比对研究,实现临床转化.rn 方法:国产载玻片与进口载玻片培养瓶同步培养10例羊水,分析细胞克隆数与有效分裂相数,检测国产载玻片贴壁性能.取40例羊水标本用国产载玻片培养,探索不同温度、湿度组合下染色体分散质量,分析羊水有核细胞数与细胞克隆数,细胞克隆数与有效分裂相数相关性.建立载玻片原位培养羊水细胞技术规范化流程.随机选择产前诊断患者100例,用自制载玻片法原位培养和塑料瓶培养法同步培养羊水细胞,进行临床检测比对试验,比对两种方法细胞贴壁成功率、细胞克隆数目、有效分裂相数及核型符合率,评价临床应用可行性.rn 结果:配对t检验分析经不同载玻片种类培养的细胞克隆数和有效分裂相数,细胞克隆数P=0.128(P>0.05).有效分裂相数P=0.555(P>0.05),无统计学差异。国产载玻片获得细胞克隆数和有效分裂相数能力不亚于进口载玻片,且价格低。温度(Temperature T),湿度(Humidity,H)综合影响染色体分散质量,以T=21,H=50;T=22,H=48;T=23,H=46;T=24,H=44组合,干燥时间200~300s为佳,可获得60%~65%的有效中期分裂相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Pearson分析胎儿有核细胞数与贴壁克隆数相关性,R=0.344。贴壁克隆数在≤40个范围内与有效分裂相成正相关,克隆数>40有效分裂相减少。国产载玻片与塑料瓶原位培养法比对试验结果显示,两者培养成功率均为100%。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个方法的细胞克隆数(P=0.497),有效分裂相数(P=0.759)均无显著差异。100例羊水经两种方法同步培养,核型符合率达100%,检出正常核型95例,异常核型5例,染色体多态性改变3例,18三体1例,mos 47,XX,+7[3]/46,XX[17]1例,载玻片法可以实现临床转化。rn 结论:国产载玻片成功用于原位羊水培养,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染色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初步临床应用显示载玻片原位培养羊水细胞技术可以获得常规塑料瓶原位培养法同样效果,为高通量自动扫描捕获体系提供了基础技术平台,值得临床推广。
-
-
陈雪;
郝胜菊;
闫有圣;
李静
- 《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可能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病例提供可靠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为家长提供能够及时做出终止妊娠选择的依据,对于减少或避免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n 方法:2411例妊娠17~26周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rn 结果:2411例标本一次性培养成功2391例,培养成功率为99.2%.共检出异常核型93例,异常率为3.89%,其中21-三体40例,18-三体11例,其他异常核型42例.rn 结论:本研究2411例标本一次培养成功2391例,培养成功率为99.2%,确诊21-三体40例,18-三体11例,孕妇经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后均选择终止妊娠。孕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孕妇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考虑与环境因素如化学污染,放射线污染,妊娠期病毒感染,生活方式改变等有关。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高,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对每例孕妇进行产筛,对指标异常的孕妇行羊水产前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有产筛指标异常的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还能避免医务工作的盲目性,积极主动地避免染色体异常儿出生,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龄孕妇(孕妇年龄)35岁者)占所有接受穿刺的孕妇27.27%,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14%。三体综合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高龄孕妇的卵巢逐渐老化,生殖细胞和受精卵在减数分裂时容易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在高龄组中异常核型的检出率与筛查高风险组的检出率近似,故高龄孕妇应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对象之一。B超提示胎儿外观异常、心室内异常回声、孕14周前颈部透明层增厚、肠回声增强、以及羊水过多、过少等均有可能是胎儿染色体有异常的表现。本研究结果中的18-三体均于超声下发现异常,而21-三体多表现为宫内发育迟缓,超声下缺乏较为明显的特征,应予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给予明确诊断。在2391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中,检出124例染色体多态性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属遗传多态性改变,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但有学者认为这些变异受环境或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诱发异常,因此对产前诊断检出的这些病例,最好对其父母做染色体检查,以确定其变异是否来源与双亲。综上所述,羊水细胞学检查作为一项产前诊断技术对于指导优生优育,降低缺陷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
-
-
石宇;
陈士岭;
龙晓林;
黄艳仪;
张慧敏;
王鼎;
刘海波
- 《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受孕方式、羊水细胞H19基因甲基化状态、新生儿出生结局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羊水细胞甲基化H19甲基化水平对新生儿的体重的影响.rn 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4月-2011年10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胎儿医学中心就诊行产前诊断患者的羊水细胞的H19基因的甲基化结果,及其子代出生结局的随访记录,内容包括母龄、受孕方式、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有无孕期并发症或合并症;新生儿性别、数目、出生体重、身高、出生缺陷.失访,妊娠期并发或合并可能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疾病,如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则不纳入研究.共获得162份羊水细胞的H19甲基化结果及153例新生儿的随访结局.(2)将妊娠中期羊水细胞H19基因甲基化程度,与新生儿的早产率、低体重出生儿率、双胎率等随访指标相结合,使用SPSS16.0软件,统计学分析受孕方式、羊水细胞H19基因甲基化状态、新生儿出生结局三者之间的联系;应用多元回归模型逐步法寻找影响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rn 结果:1、子代出生结局随访的总体情况,135名妇女羊水穿刺后无晚期流产发生,共分娩153例新生儿,新生儿社会性别与羊水穿刺结果均相符,男女比例为74:79;其中ART子代80例,分娩孕周28-40(平均36.99±1.913),通过剖宫产分娩的有117例,占76.5%;单胎96例,双胎57例(37.3%),其中早产儿61例(39.9%),无死胎、死产;出生体重1200-4200g(平均2803±588.2),巨大儿3例(2%),低体重儿48例(31.40-/0),极低体重儿1例(0.7%);身长36-53cm(平均47.07±3.28);1例ICSI子代发生足外翻,总体畸形率为0.65%,其余表型均正常。2、ART与自然妊娠的子代出生结局比较ART妊娠的双胎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分娩孕周ART组(36.68±2.101)小于自然妊娠组(37.47±1.455)。两组的母龄、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早产率,低体重出生儿率及先天畸形无明显差别(P均>0.05)。3、妊娠中期羊水细胞H19DMR甲基化程度与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子代的性别、活胎数目、分娩方式、妊娠时限及是否是低体重儿,其妊娠中期的羊水细胞H19甲基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4、影响子代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分析:7个影响因素进行全变量回归分析,对子代出生体重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分娩孕周、胎儿数目、羊水细胞H19基因甲基化程度、性别,前三个因素单独检验显示对子代出生体重有显著性影响;与分娩妇女的年龄、受孕方式及分娩方式无关。rn 结论:1、妊娠中期羊水细胞的H19基因甲基化程度与子代出生结局的相关性不大,预测价值有限。2、影响子代出生体重的因素依次为分娩孕周、胎儿数目、羊水细胞H19基因甲基化程度、性别;与分娩妇女的年龄、受孕方式及分娩方式无关。
-
-
-
-
-